中海地产、华润置地的千不该、万不该


中海地产、华润置地的千不该、万不该

上点年纪的观众应该都看过1990年春晚的小品《主角与配角》,陈佩斯对朱时茂说了一句极为经典的台词:没想到啊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

普世价值观下,好人就要有好人的样子,好企业就要有好企业的样子。

但部分根正苗红被寄予厚望的“央”字头企业,很多事情办得越来越“不地道”了。

沸沸扬扬。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万科几家龙头房企涉嫌“围标拿地”,几家公司相关负责人正接受调查的事件还在继续发酵,最终结果不好多猜测,一切的一切,等待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

事件的前因后果很多媒体已经报道较为清楚了,事件本身就不再赘述了,天雷主要谈几点看法:

01

媒体报道出此次“围标拿地”事件后,一直在关注各方的声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很正常”,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围标拿地”这些年越来越从行业“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

往大了说,细思极恐,类似的现象越多,越司空见惯,大家越心安理得,越是对房地产行业规范发展和健康、透明的经济社会的挑战。

02

“很正常”之下,此次“虹口地块”几家房企涉嫌围标拿地的“神操作”细看还是让人“瞠目结舌”。

如此优质的一块“土地肥肉”让很多房企垂涎已经,最终底价成交(起拍价34.3亿元,平均楼面价6.3万/平方米,地块周边很多项目均价都超过了10万/平方米)。

整个拍卖环节只有中海举牌,华润和万科连一次竞价都没有。

如此不真实的“现场”和“过程”不知道这几家老练的房企是怎么想的,让地方政府吃亏,“薅社会主义羊毛”已经可以“明目张胆”到如此地步?

据说,地块公示的两三天之后,上海经侦总队即上门问询该地块的竞买事宜。

03

天雷认为,这是一次极为严重的对规则、秩序和地方政府的赤裸裸挑战。

我想这种所谓的底气和胆量的背后更多还是对自己身份的笃定和自信,“应该不会拿我怎么样”。

或者还有一种逻辑:以前一直都这样,也没怎么样,所以就算怎么样,还是不会怎么样。

不要忘记,中海地产和华润置地一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会骄傲说出两个痣“央企”。

“央企”是一个很强大的标签,这两个字贴上去,不仅仅是背后的平台和资源彰显,更多是地方政府对其先天的信赖和不知真相的购房者先天对其产品品质的信心。

“央企”身份本身就是排他性的标签。

04

据说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万科等集团的高层都赶到上海,前来斡旋此事,从目前接受调查的几位区域或城市公司负责人来看,如果因此事赔上了“职业前途”和“政治生命”确实有点可惜了。

无论是中海地产的崔帅还是华润置地的宋YY,从两家公司的内部员工反馈来看,能力口碑都不错。

不多说大家也都知道,如此重大的事件参与和精心安排肯定不是他们某一个人的决策,谁愿意在刀尖上跳舞。

华润置地的一位员工私下告诉天雷,宋YY人员很好,能力出众,从华润校招生一步步成长到大区副总经理、上海城市公司总经理,比较得民心,公司内口碑也一直不错,此番如果因此受牵连,还是比较可惜的,除了宋YY之外,据说华润置地区域负责投资的老总也因此接受调查。

而在中海地产上海公司内部,目前已经下了“封口令”,员工不让打听也不让对外乱说。

05

“如果事件被坐实,相关人可能面临判刑,相关企业至少三年别想在上海拿地。”有业内人士表示。

“三年别想在上海拿地”这条如果变成事实。无论对于中海还是华润,打击力都是毁灭性的。

中海虽说在上海已经深耕有28年之久,但其实一直发展不算好,布局比较迟缓,品牌动作和品牌声音也较少,用个别媒体的话说,“几次高光时刻都是通过高价地的方式来扩大布局。”

无论从上海的市场占有率来讲还是对集团的销售贡献率来讲,都不高,集团对于上海市场的发展一直难言满意。去年底崔帅抛出2020年300亿的销售目标,欲大施拳脚一番,但此番带来的负面持续影响势必不小。

再说华润置地华东大区,近几年其实改变“肉眼可见”,几年前随着李欣“主政”华东,华东大区的风格也明显改变,很多内部员工都说越来越像华润置地东北大区了。

有员工告诉天雷,和此前谢骥“主政”华东时的温和、保守不同,目前的华东大区明显“要鸡血很多”。2019年华润置地华东大区全口径签约额破800亿,这个数据还是比较牛的。

06

“央企”标签也没能成为部分企业品质的代名词。

最后说说两大央企的产品口碑,从市场反馈来看,品质提升依然“任重道远”。

昔日口碑王,中海地产如今维权遍地,多地被曝项目维权,存在诸多质量问题。

以上海为例,其明星产品中海寰宇天下一直被维权业主投诉,“自收房以来,质量问题不断。存在外墙面漏水,内墙发霉,窗台冬季结露,大门基础梁断裂等重大质量问题。近期多栋高层外墙面持续脱落,结构柱开裂,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高空坠落已威胁业主人身安全”。

华润置地的产品品质同样饱受“诟病”,全国多地项目因质量问题或虚假宣传等被业主维权。

说回华东上海吧,上海千万级豪宅静安府此前被业主拉横幅维权,精装房存多处质量硬伤,佘山九里、中央公园等同样先后发生过类似情况。

提到“央企”的时候,常见的描述词有责任、担当和使命,归根结底不能忘了初心。

上点年纪的观众应该都看过1990年春晚的小品《主角与配角》,陈佩斯对朱时茂说了一句极为经典的台词:没想到啊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

普世价值观下,好人就要有好人的样子,好企业就要有好企业的样子。


但部分根正苗红被寄予厚望的“央”字头企业,很多事情办得越来越“不地道”了。

沸沸扬扬。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万科几家龙头房企涉嫌“围标拿地”,几家公司相关负责人正接受调查的事件还在继续发酵,最终结果不好多猜测,一切的一切,等待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

事件的前因后果很多媒体已经报道较为清楚了,事件本身就不再赘述了,天雷主要谈几点看法:

01

媒体报道出此次“围标拿地”事件后,一直在关注各方的声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很正常”,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围标拿地”这些年越来越从行业“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

往大了说,细思极恐,类似的现象越多,越司空见惯,大家越心安理得,越是对房地产行业规范发展和健康、透明的经济社会的挑战。

02

“很正常”之下,此次“虹口地块”几家房企涉嫌围标拿地的“神操作”细看还是让人“瞠目结舌”。

如此优质的一块“土地肥肉”让很多房企垂涎已经,最终底价成交(起拍价34.3亿元,平均楼面价6.3万/平方米,地块周边很多项目均价都超过了10万/平方米)。


整个拍卖环节只有中海举牌,华润和万科连一次竞价都没有。

如此不真实的“现场”和“过程”不知道这几家老练的房企是怎么想的,让地方政府吃亏,“薅社会主义羊毛”已经可以“明目张胆”到如此地步?

据说,地块公示的两三天之后,上海经侦总队即上门问询该地块的竞买事宜。

03

天雷认为,这是一次极为严重的对规则、秩序和地方政府的赤裸裸挑战。

我想这种所谓的底气和胆量的背后更多还是对自己身份的笃定和自信,“应该不会拿我怎么样”。


或者还有一种逻辑:以前一直都这样,也没怎么样,所以就算怎么样,还是不会怎么样。

不要忘记,中海地产和华润置地一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会骄傲说出两个痣“央企”。

“央企”是一个很强大的标签,这两个字贴上去,不仅仅是背后的平台和资源彰显,更多是地方政府对其先天的信赖和不知真相的购房者先天对其产品品质的信心。


“央企”身份本身就是排他性的标签。

04

据说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万科等集团的高层都赶到上海,前来斡旋此事,从目前接受调查的几位区域或城市公司负责人来看,如果因此事赔上了“职业前途”和“政治生命”确实有点可惜了。

无论是中海地产的崔帅还是华润置地的宋YY,从两家公司的内部员工反馈来看,能力口碑都不错。


不多说大家也都知道,如此重大的事件参与和精心安排肯定不是他们某一个人的决策,谁愿意在刀尖上跳舞。

华润置地的一位员工私下告诉天雷,宋YY人员很好,能力出众,从华润校招生一步步成长到大区副总经理、上海城市公司总经理,比较得民心,公司内口碑也一直不错,此番如果因此受牵连,还是比较可惜的,除了宋YY之外,据说华润置地区域负责投资的老总也因此接受调查。

而在中海地产上海公司内部,目前已经下了“封口令”,员工不让打听也不让对外乱说。

05

“如果事件被坐实,相关人可能面临判刑,相关企业至少三年别想在上海拿地。”有业内人士表示。

“三年别想在上海拿地”这条如果变成事实。无论对于中海还是华润,打击力都是毁灭性的。

中海虽说在上海已经深耕有28年之久,但其实一直发展不算好,布局比较迟缓,品牌动作和品牌声音也较少,用个别媒体的话说,“几次高光时刻都是通过高价地的方式来扩大布局。”

无论从上海的市场占有率来讲还是对集团的销售贡献率来讲,都不高,集团对于上海市场的发展一直难言满意。

去年底崔帅抛出2020年300亿的销售目标,欲大施拳脚一番,但此番带来的负面持续影响势必不小。

再说华润置地华东大区,近几年其实改变“肉眼可见”,几年前随着李欣“主政”华东,华东大区的风格也明显改变,很多内部员工都说越来越像华润置地东北大区了。

有员工告诉天雷,和此前谢骥“主政”华东时的温和、保守不同,目前的华东大区明显“要鸡血很多”。2019年华润置地华东大区全口径签约额破800亿,这个数据还是比较牛的。

06

“央企”标签也没能成为部分企业品质的代名词。


最后说说两大央企的产品口碑,从市场反馈来看,品质提升依然“任重道远”。

昔日口碑王,中海地产如今维权遍地,多地被曝项目维权,存在诸多质量问题。


以上海为例,其明星产品中海寰宇天下一直被维权业主投诉,“自收房以来,质量问题不断。存在外墙面漏水,内墙发霉,窗台冬季结露,大门基础梁断裂等重大质量问题。近期多栋高层外墙面持续脱落,结构柱开裂,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高空坠落已威胁业主人身安全”。


中海地产、华润置地的千不该、万不该


华润置地的产品品质同样饱受“诟病”,全国多地项目因质量问题或虚假宣传等被业主维权。


说回华东上海吧,上海千万级豪宅静安府此前被业主拉横幅维权,精装房存多处质量硬伤,佘山九里、中央公园等同样先后发生过类似情况。


提到“央企”的时候,常见的描述词有责任、担当和使命,归根结底不能忘了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