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種植技巧,及做好病蟲害防治,提高番茄的產量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番茄產業是農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番茄產業為農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現在已經成為最活躍的經濟產業支柱。但是在番茄的種植過程中與培育、防蟲等環節還是存在許多問題,每年都花費大量的成本來治理蟲害,不斷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與造成人員安全的隱患,因此本文章從番茄的選擇與技術等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此解決番茄種植中的問題。

這幾年我國番茄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因為我國種植模式一直是強調高產、高效、集約化的模式,導致在番茄的種植過程中造成許多危害。目前我國的栽培水平還是不夠科學,每年的產量都是不高,其實番茄的增產潛力很大,在不同的土壤、季節、環境下產量當然也有所差別。在下面希望通過3方面來分析一下番茄的種植技術與病蟲防治。

番茄種植技巧,及做好病蟲害防治,提高番茄的產量

1 抓好生育期

番茄的生長過程會經歷播種除草、蓄水追肥、打理枝杈、通風透光、病蟲妨害等管理措施。在播種之後番茄在孕育的時候注意保溫與通風,同時也要保證充足的水分,到了剛剛生長出來的時期,就好像剛剛出生的嬰兒,體質與抵抗力都比較脆弱,這一時期稍微不注意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時期對番茄最大的危害就是遭遇各種病害,這些病害主要是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等,蚜蟲是最主要的蟲害等。

蚜蟲就是在番茄的根部生存,黑黑胖胖的,它通過截斷番茄根部來危害番茄的成長,病蟲最難的就是治理,所以應該把預防作為主要的手段。在選取種子的時候要選擇抗病品種,在第一步種植中就大大減少了病蟲的發生,同時要掌握好溫度,在大棚中種植的番茄要在白天隔斷時間進行通風,使棚內溫度在白天保持25℃左右。夜間保持在10~13℃之間

番茄種植技巧,及做好病蟲害防治,提高番茄的產量

2 抓好肥水管理

我們國家分為南北地區,在夏季氣候差異不是很大,番茄在東北是比較廣泛被種植的,東北的生長環境利於番茄的生存,夏季雨水比較充足,光合作用強利於番茄的生長,在生長期中番茄一般是不需要澆水的,但是當夏季快要進入秋季的時候,雨水很容易不充足遇到乾旱,就是人們常說的三伏天,這段時期是處於夏季最炎熱的時候,而且降水較少,這個時候如果不能保證番茄充足的水源,那就會在秋季大大減少番茄的產量。

所以要根據西紅柿植株生長情況,適時澆水、施肥,同時可以適當噴灑一些營養素來保護花果,以促進果實良好發育,也可以使西紅柿表面的色澤與光澤更好,增加食慾,比如在開花前與果實快要長大的時候分別噴灑1次菜果壯蒂靈,增強花粉受精質量,促進果實發育,避免出現落花、落果,畸形的現象,提高番茄的產量。

番茄種植技巧,及做好病蟲害防治,提高番茄的產量

3 適時採摘

番茄的種類有很多,根據不同的種類成熟期也不同,成熟分為綠熟、變色、成熟、完熟4個時期。根據不同的用途在不同的成熟期採摘,如果是需要運輸出售的就應該在綠熟期採收。因為在採摘之後運輸需要一定的時間,避免番茄因長時間運輸應該提前一個成熟期採摘,這樣在出售的時候番茄才可以減少損壞的程度。如果是不需要運輸就地出售或自家食用則應該在成熟期進行採摘,這時的果實剛剛熟好,是最新鮮的時候。番茄是比較柔軟的應該儘量避免磕碰,採收的時候戴上手套,用的籃子底部應該用泡沫或者廢衣物墊著,應輕摘輕放避免破損,同時要注意不可以將番茄果蒂連帶著摘下來,是為了防止在裝運中果實相互被刺傷。

番茄種植技巧,及做好病蟲害防治,提高番茄的產量

在秋天到來的時候如果果實還沒有數好,應該將他們都採摘下來儲藏在溫暖的室內,由於屋子內比較暖和可以促使果實成熟,待果實變熟後再進行銷售或者食用,這樣既可以延長供應期,可以在冬季吃到美味的番茄,又增加了經濟效益。對還沒有熟透的果實不可以用激素來刺激果實著色,這不僅破壞了番茄的營養價值同時也增加了生產成本,又不能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

番茄種植技巧,及做好病蟲害防治,提高番茄的產量

4 病蟲防治的方法

病蟲防治的時期很重要,在定植移栽時或者緩苗期的時候進行預防,使用青枯立克在番茄苗的根本進行澆灌,每隔2d重複1次,對潰瘍病、枯萎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樣注意預防的時間也是一個關鍵點,最好是選擇在早晨用藥噴灑植被的葉背,早晨室溫較低,溼度較大,這時候白粉蝨基本不會到處亂飛,都是在一個地方穩定的趴著。同時也不要花費像平時那麼多的藥量,這樣既省工、省時、省藥、又減少對環境的汙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番茄種植技巧,及做好病蟲害防治,提高番茄的產量

5 結語

在番茄的實際生產中應該採取科學化的管理與種植,並且找出不同危害後果的原因進行分析與總結,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類似危害的發生,同時也可以提高番茄的產量,促進農業生產的科學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