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开始“收渔网”!官方定调、686城就绪,囤房成“烫手山芋”


楼市开始“收渔网”!官方定调、686城就绪,囤房成“烫手山芋”

一个人的生活必需品是什么?知乎点赞最高的答案非常直白:钱。的确,能用钱捍卫尊严,换取选择权的时刻太多了,如果只拿死工资,要实现财富自由绝非易事。相反,那些抓住房地产风口的人,就轻松赚了不少钱。不夸张地说,房价越高,房子越多,财富膨胀速度远比一辈子上班赚的都要多。不过,从今年起,别再做“发财梦”了,一个消息,高层定调,686城已就绪。

房地产一张大网笼罩了所有人,猎谁?一剂“猛药”,专治各种不服

近日,住建部印发提升签订置业合同备案效能的意见,提出全面采集楼盘信息,提供交易主体和房源信息的自动核验服务,推进全国一张网建设,建立以房屋网签备案数据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构建房屋管理平台,加快市县系统联网。房说君认为,显然,高层运用起打渔的技巧:范围大、“捞鱼”多,渔网越撒越大,这张大网笼罩了我们所有人。而现在,正是开始“收渔网”的时候了,而收的,就是在里面“浑水摸鱼”的人。

楼市开始“收渔网”!官方定调、686城就绪,囤房成“烫手山芋”

房说君认为,要知道,“全国一张网”是什么概念?截至2020年初,中国大陆共计686座城市,除了4座直辖市,2座特别行政区以外,地级市293座,县级市387座。对比去年9月,住建部牵头制定全国统一的房屋交易网签合同示范文本,摸清150个重点城市房屋基本情况,相当于增加了4倍有余。此外,意见还明确,推进全国一张网建设,是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可见,这与去年是换汤不换药,范围扩大到全国,旨在更彻底摸底的同时,这一剂楼市“猛药”专治各种不服。到时候,房子的户口本都集中到一起,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房产税,也就有了数据的支撑。

支持实体经济,强调旧改+新基建,楼市怎么走?囤房成“烫手山芋”

今年的一季度极不寻常,年初的风波对整个社会掀起风云。近日,国家统计局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数据下滑6.8%,是1962年以来单季度增长的新低点。同一日的高层会议上,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并提及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楼市开始“收渔网”!官方定调、686城就绪,囤房成“烫手山芋”

房说君认为,不难看出,国家是鼓励支持实体经济的,如无意外,20号的1年期LPR或将降低20个基点,至于房贷关联的5年期LPR,能降多少还有待观察。在房说君看来,毕竟这还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地看,当老破小改造、新基建三番五次地提出来,才显现了国家的真实态度。一方面,新基建关系着科技创新领域,能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是今年政策的一大亮点,同时阿里巴巴张勇也肯定这一产业,其发文指出,新基建连接着巨量的投资和需求,还有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老旧小区改造虽然带动的投资有限,但按照今年加量一倍的规模,一旦逐步推进下去,市场上流通的房屋产品力会更强,因此囤房者手中的房子越多,价值打折的幅度就越大,处境也会变得尴尬起来。不过,从目前的形势看,生产好追,民众恢复消费能力却需要更多时间,说白了,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变少了,不仅一季度的卖房数据增长不可持续,连带的直播卖房也遭遇“惨败”。显然,对囤房者来说,房地产没了景气,今年也必然互走下坡路。如果再推出房地产税,某种程度可能会遏制置业需求,那囤房可就成了“烫手山芋”了。

楼市开始“收渔网”!官方定调、686城就绪,囤房成“烫手山芋”

房说君认为,一边是网签备案数据库,一边是支持实体经济,这都是楼市“收渔网”的迹象,从今往后,靠房子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相反,房子失去了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存钱或许是更重要的事。要知道,现在买个期房,能在两年内交房的算是不错了,接着房产证的办理,少说也得等个一两年,加起来没个十年八年是拿不到一套房的。现金就不同了,现在国家推进大城市的郊区放开落户门槛,很多城市“抢人”的力度也一个比一个大,多多存钱,想去哪买房就去哪。因为全国下着一盘棋,以后大概率会和一线城市一视同仁,那样你的购房资格是不是该注意一下了。

房说君有话说,总的说来,现阶段囤房是非常不明智的。在大小城市分化,房产持有成本不断增加的未来,手里拿着多少套房子都没用,因为楼市永远是政策为先,既然从高层往下不断强调“房住不炒”,那么给到你的楼市投资空间自然会越来越小。以前那种随随便便就能做的“发财梦”,权当留个美好的回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