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數據要素市場化,關鍵是打通政府和社會的數據通道

李鐵:數據要素市場化,關鍵是打通政府和社會的數據通道

作者為李鐵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

我們以往對數據的認識,就是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以及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等的各類上報數據。數據獲取來源除了普查和抽樣調查之外,還有分割在不同部門和國有領域的各類常規性數據統計途徑,例如統計數據、各部門的業務上報數據,各大銀行的存貸款數據信息以及其他數據等。

由於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國有企業有著相對獨立的業務需求,各自建立的數據系統存在著利益,因此在各級政府之間、各部門之間和各國企之間,數據分割的邊界很難打破。理由多樣的,如涉密數據、個人隱私,也有對於數據的政績利用等,這些都已經成為中國各級政府數據管理體制長期以來的形成的弊端。即使是專業的統計部門,除了對外發布的公報和部分數據信息,其他皆不對外公開,只能內部上報。因此其他機構和智庫要及時拿到所需要的信息很困難,更不用說向市場的開放了。

大數據的提出,是基於互聯網和信息革命帶來的數據革命。雖然大數據仍可以部分依賴於傳統數據系統,但是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應用所涉及的數據量不僅超過了傳統上報數據,甚至可以說已經替代了很多的傳統數據體系,甚至在未來幾乎要全面實現對傳統數據體系的替代。

因此,在提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到未來信息數據和互聯網數據可以發揮的作用和存在的巨大市場空間。例如,這次舉國防疫,就是通過三大運營公司的信令數據,實現了對每個手機持有人出行軌跡的跟蹤,建立了健康信任碼體系,確保了防疫的科學化管理。

打破政府內部數據的藩籬

認識數據要素市場化的配置,首先要解決政府內部信息和數據流通的阻力問題。政府內部的數據流通和開放,既包括了不同層級政府之間,也包括了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涉及的相關國有企業之間。政府內部的數據封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下情上傳,關係到城市和地區以及國家的治理。同時也影響到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可以導致政府的有關部門無法通過掌控所有部門信息來了解全局。

開放部門之間的信息系統,通過整合數據信息,可以提高信息覆蓋空間,提高政府內部的資源配置效率。例如在城市智慧管理過程中,治安和交通管理的監控體系是各自投入的,雖然在城市治理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在現實中也是相對獨立管理的。雖然這些數據是圖像信息,在重大案件過程中可以及時調用。但是如果通過技術手段和打破部門之間管理的分割,集中統一管理,可能會大大提高利用效率,甚至還可以轉化一部分為社會應用。

數據要素市場化也要面對政府數據和市場應用開發的問題。傳統理念的認知是,政府數據出於保密的原因不能向社會公開。其實在日益透明的社會治理方式下,信息向社會及時發佈並公開,也是政府轉型的一個重要內容。除了涉及個人隱私和國家安全的數據內容,絕大部分數據都可以向社會開放。

例如,各類智庫在開展各級地方政府經濟社會發展相關問題研究的時候,如果拿不到有效數據,就很難得出客觀的研究成果,因此智庫的作用就不能得到有效發揮。而企業投資前也需要通過數據來分析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客觀數據的提供也會建立企業投資的信心,這也是地方政府營商環境改善的重要內容。如果我們提供的是不完全信息甚至是為了招商引資而隱瞞信息,即使企業來投資了,因數據失真的判斷失誤,導致投資失敗也會損壞地方政府投資的信譽。

正確認識數據對市場的作用,把政府壟斷的數據向社會開放,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數據向社會和市場的開放,也是政府數據滿足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能,是政府信息公開透明的體現。各種信息的提供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效率,而且也簡化了企業和居民在政府部門辦事的流程,更多方便了社會和群眾。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數據如果向社會和市場開放,還會大大提高了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轉化為社會收益。

新經濟的數據源將來會形成對傳統數據的替代

數據要素市場化,最重要的是如何發揮新經濟和互聯網數據的作用。這裡既要處理好政府如何有效利用海量數據資源的問題,也要打開企業數據投資收益可利用價值的巨大空間。

2019年,中國互聯網用戶為8.54億。其中最大的信息源當然是掌握手機信令數據的三大運營公司,移動、電信、聯通的移動用戶數量分別為9.5億、3.36億和3.18億,總用量達到16億多。此外,騰訊微信用戶(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11.51億,阿里巴巴(移動月度活躍用戶數)和螞蟻金服(國內年度活躍用戶)用戶分別為7.21億和9億,京東用戶(年度活躍購買用戶數)為3.62億等。

目前,如此巨大的數據資源除了在各自業務領域內發揮了作用外,還沒有完全面向市場。原因在於各公司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傳統業務的專項市場和研發,人力資源結構尚未適應未來數據市場開發的需要。

從另一個角度看,市場應用方雖然對這些公司所擁有的數據有強烈需求。但是這些掌握海量數據資源的公司畢竟是超大型公司,而其他公司和機構往往望而生畏,因為與這些超大型公司談判成本過高,獲取數據資源的成本也是難以預料,因此大多知難而退。

而對於最大的數據應用方——政府來說,對海量的信息源認識不夠,同時沒有充足的數據人才資源儲備。在擔心新數據應用會導致傳統數據資源的閒置,並影響到相關部門的利益的同時,還存在著資金渠道的問題。例如,如何通過購買服務來實現數據最大化的應用。而這部分資金如何列入政府預算。往往城市政府喜歡自己投入建立自己管理的數據系統和平臺,但是購買服務,把利用數據的權力放給民營企業甚至是社會,還是從觀念上沒有認可。

數據要素市場化最重要的任務是如何實現新數據對傳統數據的替代,真正實現數據革命。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例如,從人口普查角度看,我們每10年一次人口普查,大多通過抽樣調查來統計人口流動信息。實際上通過手機信令和網絡應用數據,很容易就可以拿到與人口流動以及空間分佈相關的所有數據。這次防疫期間的軌跡追蹤等就充分發揮了手機信令數據的作用。

同樣,我們對城市人口的空間分佈、產業分佈以及變動的狀況,甚至對房地產的分析,一樣可以依據手機信令和網絡數據,進而完成幾乎全覆蓋的調查。推動這項工作的難度在於誰來投入資金,誰來利用這些數據?更重要的是,握有數據的企業在面對市場和智庫應用的時候,是否有開放的心態,是否有一定資源投入來拓展市場?還是說寧願把這些數據長期閒置,直至最後被清洗和浪費。

更重要的是,對政府數據的替代以及與傳統數據源之間的關係,涉及到部門利益的調整,由誰來決策並主動開始相應的體制變革,也應該列為數據要素市場化政策的重要內容。

數據要素市場化還面臨著技術難點之一,就是資源的維護和貯存。據我所知,所有的企業數據資源的貯存是需要資金的。因為維護海量數據資源需要硬件設施以及儲存空間的保障。很多公司的數據只保存半年,最多不到兩年就得清理。原因在於公司要投入大量資金來維護數據貯存。數據用不上的原因之一是市場開發能力有限和社會認知不足,即使是政府也沒有認識到該如何應用這些數據、要如何解決資金支持問題。

實際上,目前各級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搞所謂的雲平臺和大數據中心,依託有限數據小家底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卻只滿足政府的有限應用,大部分時間處於閒置狀態。即使地方城市政府投入了數以千萬計的資金,甚至更多,很多是給上級領導參觀的擺設。真正可以利用的數據資源在企業,卻不能發揮作用。

因此,解決企業數據貯存的資金短缺問題,不僅有政府的認知問題,而且也有企業自身的難處。當前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的要緊任務之一,就是如何解決數據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對數據市場化認知的重要意義,政府和企業以及社會都要積極參與,並提供資金來源,解決以往要定期清理的數據資源保護問題。

涉及數據要素市場化,重要的是對數據革命的認識和觀念的調整。同時也要真正破解要素市場化面臨的各種阻力和體制矛盾。從目前看,我們對數據要素市場的認識還是更多地停留在對傳統數據源的認知,而真正的革命則是基於信息革命和互聯網數據對傳統數據的替代,同時需要通過利益機制的調整來開發市場和建立新的數據收益關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