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新基建映出东莞智慧能源新生态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东莞松山湖园区也在早高峰的车水马龙中迎来了苏醒。近日,东莞巷尾多站合一直流微电网示范项目正式进入采购建设阶段,作为南方电网区域内首个直流移动式数据中心,该项目集变电站、数据中心站、移动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和5G基站为一体,为社会提供云服务及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助力城市快速完成5G低成本覆盖。

东莞松山湖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广东电网着力打造的省级智慧能源生态系统示范区。在这里,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先行先试,响应数字化转型战略,打造“硬核”新基建。伴着全面加快生产的号角声,东莞供电局随即也重启了安全可靠“一张网”、数字电网“一张图”、业务支撑“一条线”和能源生态“一个圈”四个领域的探索之旅,在实现“能源、数字、价值”的自由交互、智能协同和深度融合的智慧能源生态系统建设进程中继续大步向前。

“硬核”新基建映出东莞智慧能源新生态

绿色能源体系

智慧充电让新城跑得更快

新能源汽车通勤生命线的关键,在于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近年来,松山湖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通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构筑了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截至2019年底,松山湖累计有214个充电桩投入使用,在该局的主导下联合园区企业共同打造了松山湖“10分钟”充电圈。在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能源结构优化的大环境下,“绿色”的松山湖将在推进能源革命的道路上先行一步。

在松山湖太鲁阁公园内,绿意葱葱间,一座融合了5G基站、充电桩、边缘计算、物联网等黑科技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伫立其中。这个荣获广东电网“安全、优质、文明”样板金质工程的松山湖示范区一期项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新基建中的典范。10台快速充电桩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有效提高了充电效率。停车场配置了新型智能监管系统,具备自动识别功能模块,无需人员值守,能够有效解决非新能源车占用充电车位问题。该充电站在东莞首次应用“光储充一体式能源微网系统”,能够将光伏发电转换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和削峰填谷等,实现微网内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达到最优的光伏储能发电效益和最佳的节能减排效果。

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等硬核科技。作为全网首个在光储充微网基础上有效融入智慧台区元素的示范项目,其“硬核”之处当然不止于此。作为智慧台区改造的代表,太鲁阁充电站支持台区低压用户的位置及接线自动识别更新、分布式资源信息实时监测等功能,其核心系统“光储充一体式能源微网系统”成功通过5G将信息上送至松山湖“能源互联共享平台”,实现了源网荷储的区域能量协同,打造了低压物理电网向数字电网转变的技术示范。

“硬核”新基建映出东莞智慧能源新生态

这仅仅是松山湖“硬核”新基建的一个剪影。据该局调控中心配网调度自动化专责张鑫介绍:“总的来说,未来电网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今年,我们还将基于云大物移智等技术全面开展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电房、电表一系列智能化改造项目,实现电网‘发输变配用’全环节数字化感知,打造从500千伏变电站到用户电表和分布式资源的基于GIS‘一张图’全景展示。”

试水多站合一

共享共建让新城走得更远

在数字化和新基建的浪潮中,无人机协同作业、配网控制与保护等各类新业务应运而生,5G通信因其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优势成为物联网时代电网新业务传输交互的优良媒介。今年1月份,该局在500千伏纵江站建成5G无人机停机坪,并实现“一键”完成无人机智能巡检。无人机完成线路和设备巡视后,在换电池期间,通过5G大带宽特性,2分钟内即可完成万兆级别数据传送,大大省去巡维人员现场拷贝数据与现场操作无人机工作,为输电、变电基层班组实现真正的减负。

这只是松山湖“硬核”新基建在5G应用场景探索中的一个小小的前奏,依托园区变电站和配电房贴近用户、网络节点分布均衡、电力保障可靠便捷等优势,该局正计划联合运营商在松山湖区域开展大规模的5G基站规划建设工作,打造变电站、配电站数据中心、储能、5G、边缘计算等新型多站融合体,就近满足用户电力、计算、存储、连接等服务需求,为社会提供云服务及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大幅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建设周期和运维成本,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东莞市政府完成5G低成本快速覆盖任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I计算能力。

“硬核”新基建映出东莞智慧能源新生态

近日启动的110千伏巷尾站多站合一直流微电网示范项目便是集变电站、数据中心站、移动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和5G基站为一体的新型多站融合体代表,预计2020年年底建成。同时该局正在推进面向变电站、配电房等14个5G应用场景的验证,打造“5G+电力通信专网”网络管理能力,深度挖掘数据中心及供电系统数据资源,形成面向电网及行业客户的数据仓储及相关微应用,打造5G应用典型案例。

东莞松山湖智慧能源生态系统将在传统智能电网的基础上,以提高松山湖地区的总体能效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强调支持多种能源形式接入和优化运行、电网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能源相关数据的上下游整合和高级应用开发,从而打通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催生智慧能源综合服务等新兴业态,形成以能源数据为驱动、多方参与共享共建的能源生态。

【记者】戴双城

【通讯员】陈喆 徐浩 黎伟文 顾萱

【作者】 戴双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