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亡了大明

万历怠政,是指明朝明神宗当政期间的怠政现象。明神宗的长期怠政主要是执政中后期,因其对政事心灰意懒,加上久病不愈无法处理政事,造成了其长达20年的怠政。数十年的怠政造成当时明政府政务废弛的现象,在女真族兴起并侵占明朝东北领土、扩张势力的同时,明神宗依然称疾不上朝,是导致明朝逐步步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亡了大明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张居正卒,万历十四年(1586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李太后年纪渐大,对神宗也实在无力管束。

万历十七年(1589年)元旦,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万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疏,称神宗沉湎于酒、色、财、气。阁臣王家屏次日再上一本,自请罢官。最后明神宗竟三十年不上朝,只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勉强到金銮殿上亮了一次相,许多朝臣都没见过皇帝一面,导致国力衰退。

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亡了大明

但是万历帝在1600年以前很有作为,他直接进行“万历三大征”军事指挥,明朝人霍九思在《万历武功录》中评价说:“唐宋以来一大伟绩”,由此可见万历帝并非对朝政懈怠[6]。学者常认为是由于国本之争,神宗被群臣所迫,不能立自己爱子朱常洵为储君,连选择太子的皇帝权力也失去,因而以这种方式向朝臣们示威、抗议。史学家曹国庆认为万历帝患有龋齿、牙周病和氟牙症等多种牙科疾病,颌骨发育不良,面部凹陷而左右两侧不对称。学者樊树志认为神宗疾病缠身。1958年,北京定陵的地宫被打开,万历帝尸骨“背微陀,腿部残疾”。右腿明显比左腿短。吴晗曾怀疑万历帝因身体不好吸鸦片。

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亡了大明

北洋大将吴佩孚清末少年秀才,从恩师王绍勋参研明史,王提及万历帝怠政三秩,感叹曰:“无为而治兮不必生一神宗三秩”,吴佩孚居然立刻应声对仗:“有明之亡矣莫非杀六君子七贤。”认为天启帝宠信魏珰,滥杀忠良,才是明朝亡国的主因。

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亡了大明

1582年张居正一死,神宗摆脱张居正的束缚之后,开始亲政。此外,神宗亦进行政治清算,冯保率先被抄家,张居正去世两年后获罪,也被抄了家。张居正的儿子张敬修自缢身亡,朝廷只给张居正母亲留下一所空宅和10顷薄田。

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亡了大明

为害最大的是“矿税”一项,神宗先后派出内监多批征收矿税,几乎遍布中国各地,虽统名为矿税,实际远不限于矿业,两淮有盐监,广东有珠监,扰得民不聊生。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万历皇帝派出宦官充任矿监税使,掠夺商民,一旦被认为地下有矿苗,房屋就要全部拆除,以便开矿,开矿时若果挖掘不到矿苗,附近的商家会被指控“盗矿”,必须缴出全部“盗矿”的赔款。矿监所到之处,民穷财尽,据记载:“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其党直入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士民公愤”,而“帝不问”,这成为明代一大恶政。首辅朱赓在上疏的时候说:“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大学士沈鲤在《请罢矿税疏》 中指出,矿税“皆有司加派于民,以包赔之也”。户科给事中田大益曾批评:“以金钱珠玉为命脉。”

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亡了大明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至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万历帝所榨取的矿税使内库银增加将近三百万两,更多的财物流人了宦官之手,沉重的赋税亦不断激起民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朝鲜使臣李廷龟出使中国,遇上万历帝驾崩、泰昌登基等一系列政治事件。他曾见到万历帝的遗诏,其中包括对矿税的记载:“封章多滞,僚采办公,加以矿税繁兴,征调四出,民生日蹙⋯⋯建言废弃及矿税注误,诸臣酌量启用,一切榷税并新增织造烧造等悉停止”。因为矿税问题十分突出,故万历帝在遗诏中特意加以交代。

由于神宗不上朝,缺官现象非常严重。万历三十年(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叶向高曾疏曰:“今六部止有五人,都察院遂至空署。”且“候补科道久者二三年,近亦数月,旅食长安,茫无职事,销向用之心伤,平政之明所宜即行。”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政府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因此明史言:“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亡了大明

万历皇帝指挥的万历朝鲜之役使朝鲜保全了国家,避免了亡国灭种的巨大危险,尽管朝鲜人对万历皇帝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在朝鲜使臣的记录中,更多的还是对万历帝消极怠政、贪婪奢侈等恶劣行径的批评。而朝鲜使臣塑造的万历皇帝形象,也反映出明中叶之后朝鲜对中国社会集体想像的转变,大明帝国的形像已经由朝鲜前期塑造的“狂热乌托邦”,逐步褪去了耀目的光环,而走向了没落。

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亡了大明

万历后期处理政务的效率降低,与他的健康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学者指出万历好饮酒,又好女色,长期的酒色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使其疾病缠身。但是他不以为戒,依旧沉迷其中,导致其病愈益严重,逐渐丧失处理朝政的能力。执政后期经常因病无法处理朝政而传谕辅臣。他久病不愈,加上又纵声酒色,导致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虚弱的身体使他不能正常处理政务,面对文官集团严厉的指责,万历皇帝索性以健康问题,心安理得地与朝政决裂。不见其臣不理其政。

清史学家阎崇年认为万历帝怠政的表现为“六不做”,即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上朝理事和批阅朝臣奏章是皇帝了解政局,执掌朝政的主要手段,不朝不见不批,相当于与朝臣断绝了联系,成了一个隐居皇帝。万历帝身体胖,他给太后请安,要“膝行前进”。胖易懒,使他更加厌倦政事。

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亡了大明

史学家黄仁宇说:“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万历帝虽然不上朝,但如同嘉靖帝一样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宦官、外戚干政的局面,明朝内阁中也没有严嵩这样的权臣把持朝政,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抵抗日本丰臣政权的朝鲜之役、女真入侵和梃击案,万历帝都有反应,表示重要奏章依旧批阅,并透过一定的方式控制朝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