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氣質修煉課(氣質是內心最直觀的“外衣”)

世界上美人的種類很多,但氣質美無疑是一個女人美的最高境界。只因為現代高科技的時代,美麗的外表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打造而成;但一個女人的氣質美,卻需要經年累月的沉澱,需要各種因素恰到好處的配合,方可修煉而成。

女人氣質修煉課(氣質是內心最直觀的“外衣”)


但許多年輕的女孩,卻往往被眼前的皮相所欺騙,一心只追求外表的完美,卻忽略了內心的修煉。她們誤以為,只有美女才能擁有更多機會,只有美女才會被人青睞。直到有一天,她們終於明白,女人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其實並不是美麗的外表。

的確,我們不得不承認,美麗的外表,在第一眼印象中會佔據優勢,但更多時候,我們並不只是與他人相處一次。時日久了,在他人眼中,再美麗的外形也不會再如初見,時那般驚豔。此時此刻,在與時間的賽跑中,一個女人最能打動人心的,則是自內心精心編織的和諧統一的內在氣質。

氣質,是女人內心最直觀的“外衣”。據說,“相學”其實是一門統計學。古人認為:一個女人,他究竟是善良,還是惡毒;是堅強,還是軟弱;是聰慧,還是呆板,都能由外表忠實反映出來。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相由心生。

據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長相的確跟人的性格有一定關係,並會隨著性格的改變而產生細微變化,只是這種變化十分輕微,單個五官的反應並不明顯。但同整體來看,卻能讓人感覺出不同。而這些變化的外在載體,就是一個人的氣質。尤其是對女性而言,這種變化尤為明顯。

女人氣質修煉課(氣質是內心最直觀的“外衣”)


仔細觀察一下我們身邊便會發現,古人所說:心慈則貌美是有一定道理的。心地善良的女人,即便五官長得不太好看,但他的眼神、表情一定會令人感覺很祥和,人們通常稱這種情況為面善。反之,如果一個女人尖酸刻薄、心腸歹毒,即便她長得再美,和人接觸的時間久了,她內心的小九九也會通過氣質反應出來,最後被人稱作蛇蠍美人。

女人氣質修煉課(氣質是內心最直觀的“外衣”)


因此,女人要美,不但要美在形體,美在面容,更要美在內心。這就好比,一個經過標準工藝打造而成的物品,外形再美,也是匠氣十足,實在稱不上是一件藝術品。而一件人人稱道的藝術品,則無論從火候還是造型來看,都必得獨具匠心,靈氣天成。要論起女人中的藝術品,民國才女林微因當屬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

現在,許多人一提起林微因,大多對她的數段情史議論不休,這位在當年轟動一時的氣質名媛,給現代人的印象似乎僅僅停留在了她的美貌與八卦上。然而,如果一個女人只靠美貌與緋聞,是斷不會在人們心中停留這麼長時間的。在許多相熟人的眼裡,林微因,並不僅僅是一位有才的美人,更是一位非常有社會責任感的建築學家。

女人氣質修煉課(氣質是內心最直觀的“外衣”)


林微因與北大可謂淵源頗深,這不僅僅是因為,在他生命中停留了幾位男性,大多來自北大,更因為她與梁思成共同設計的北京大學地質學館。這是一棟三層樓高的灰色西式樓房,其平面、立面均為不對稱式,且建築外形能隨功能要求不斷變化。這也是我國最早引進西方,現代主義建築的優秀作品之一,在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並且,這座地質學館的大樓,由曾經的北大校長蔣夢麟親自奠基。

在兒子梁從誡的眼中,母親也絕不是外界所評述的,只像在花瓶上嵌入了一些貝殼的女人。他認為,在現代中國的文化界裡,母親林微因,更算得上是一個充滿夢想,也能實現夢想的女人。他不僅富有豐富的知識,出眾的才華,甚至在許多領域都能達到一般專業者難以企及的高度。在她的有生之年裡,她醉心於自己的事業,即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那些貧病交加的日子裡,人為中國戰後的城市重建彈精竭慮。她甚至拖著病體,四處蒐集資料,借鑑歐美國家的經驗,為低收入者設計住房。

女人氣質修煉課(氣質是內心最直觀的“外衣”)


無疑,林微因是一個活得非常真實、非常單純的女子,而她那迷人的魅力,優雅的氣質,也正是來自這樣的真實與單純。儘管有許多女性朋友並不認可這些觀點,她們認為,女人其實可以將真實的內心巧妙隱,無論他們心中所想究竟為何,都能在臉上套一個完美面具,露出一幅完全與內心相悖的模樣。

事實正好相反,世界上沒有一個女人能夠完全將內心世界藏起來。相反,世上最有氣質的女人,都活的很真實、很自我,他們大都擁有真正強大而平靜的內心。因為,內心的真實想法雖然可以暫時隱藏,但時日久了,氣質卻會在不經意間出賣這種想法,從而讓人無法繼續偽裝下去。聰明的女人往往更能深刻洞悉這點,他們不屑將生命浪費在這種偽裝之中,反而能夠成就更完美的自我。

女人氣質修煉課(氣質是內心最直觀的“外衣”)


追求美,而不誤解美,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必修課之一。只有將內心的美魚外表的美有完整的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和諧統一的境界。因此,每一個女人,無論他曾有著怎樣痛苦的經歷,只要能用美的理想、美的希望將內心填滿,只要能一直堅信世界的美好,他的內心就會真的漸漸美好起來,而她的氣質也必能朝著完美的方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