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的结局,梁武帝得国之后仍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导语:九锡(ci,通'赐'),是封建社会代表最高礼遇的九种礼器,是皇帝亲自赐予诸侯或者有大功勋者的极高殊荣。东晋权臣桓温,一生三次北伐,是偏安江南的东晋政权少有的根骨脊梁,其权威之隆盛,就算取东晋司马氏而代之也未尝不可。但是桓温生命最后的时光,也仅仅是要求皇帝加其九锡,就这,还被东晋君臣借故拖延,桓温临死也没有得到九锡殊荣。

南齐的结局,梁武帝得国之后仍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一生拧巴的桓温

萧道成代宋

但是南朝刘宋政权末期,萧道成却轻而易举得到了九锡加持,甚至获封异姓王爵,加殊礼。这个所谓的殊礼,可比九锡还要尊贵,是古代臣子的最高殊荣,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个殊荣之前得到的人都有谁呢?曹操,司马昭,刘裕,现在又多加了一个萧道成。萧道成的功劳虽然小,但是其速度反而是最快的,可谓时势无英雄,徒使竖子成名。

萧道成一手掌控了刘宋朝政,但是他的野心是更高的权力,再往前一步,就是那张代表世间权力极致的椅子,萧道成获得九五权力的方式是,逼宋帝禅位。

南齐的结局,梁武帝得国之后仍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南齐高祖萧道成

南朝之事

南朝换新天,萧道成换上帝服,即皇帝位,改国号齐,这是南朝的第二个朝代。篡夺起家的南齐政权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这个政权的阴晦性,怀疑与猜忌一直充斥着这个政权。当年秦二世脑子愚蠢,听信赵高之言诛杀嬴氏亲族,此事一直为后人哀叹。但是南齐,同样做出了这样使后人复哀之事:

齐明帝萧鸾,对萧氏宗族进行了十分残酷的杀戮,,萧道成一脉几乎被其杀绝。萧鸾手段之毒辣,心思之阴狠,千载之后仍然令人不寒而栗。这也成为了南齐灭亡的重要原因。

短命的南齐政权并没有出现什么有作为的皇帝,其国力也是南朝四代之中最为孱弱的,统治者江山得来的容易,让统治者阶级内部完全没有忧患意识,奢侈成风,"步步金莲"的故事就是出现在南齐时期。

南齐的结局,梁武帝得国之后仍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步步生莲的真相其实是南齐统治者的奢侈无度

所谓一饮一啄,自有天定。当初萧道成逼迫宋帝禅位,南齐政权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也激怒了其余宗室,萧衍召集部将,指责南齐皇帝荒淫昏庸,暴虐如狼,比之桀纣亦不遑多让,咱们大家一起废除他,另立明主。

萧衍代齐

天下苦齐久矣,萧衍振臂一呼,云集响应者众,拥兵万余,战马数千,举兵起势。建康城被萧衍攻破,建康城破当夜,南齐皇帝在含德殿的宴饮才刚刚结束,就被其手下杀死。

萧衍至此总理南齐军政大权,与当年萧道成的权势一般无二,再进一步,就可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为何不进一步呢?于是南齐皇帝与刘宋皇帝遭受到了同样的命运,被自愿让出皇位,萧衍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

梁武帝是整个南朝诸帝当中在位时间最长的,而且在其执政初期很有明君风范,政绩显著。国力开始恢复,民间生产也得到较大发展。梁武帝积极扩宽意见上传渠道,使民间的声音能够传递到朝廷之上,他下令在门前设立谤木函,鼓励民众提取给朝廷提取意见。

南齐的结局,梁武帝得国之后仍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古代谤木图

谤木其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淮南子》一书之中就曾经提到,舜树立谤木供人们书写意见。是贤明的君主问政于天下的重要手段。但是谤木制度在后来的发展之中却逐渐偏离了其发展轨道,变成了许多人栽赃诬陷,诋毁同僚的利器,'毁谤'一次就来源于此。而且官员为了阻止百姓上书,特意把谤木竖得很高,让百姓够不着,谤木因此成为了一个形式主义的东西。

梁武帝的政务

梁武帝的谤木函就是一个盒子,给一般百姓给国家上书的盒子,就放在自己的宫殿门口,只要百姓对政务有什么问题或者什么意见都可以往盒子里边投递。可以说,这一行为对于恢复朝廷信誉,采纳底层意见是有好处的,还原了谤木最原本的职能。

梁武帝的勤政和节俭在帝王之中也是十分少见,而且并非是道光皇帝那样名义上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实际上一个补丁五两银子的外在节俭内在奢阔,史书上说梁武帝不讲究吃穿,每天只吃一顿饭。

南齐的结局,梁武帝得国之后仍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梁武帝萧衍像

在执政初期,梁武帝确实是以一代明君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整个南朝在这个时期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有了起色。但是他也并非一个善始善终的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晚年的梁武帝一改之前对儒家的信任,从儒转向了佛,笃信佛法。本来统治者的信仰应该说都是为了统治国家服务的,之前的皇帝纵容佛法也是因为佛教当中存在着于自己的统治有利的一面,引导人们向善,引导人们相信来生,都是利于统治稳定的。但是萧衍似乎真的把信仰当成了信仰,甚至忘却了自己皇帝的身份。

佛教的壮大

在他的纵容下,全国僧侣数量大大增加,寺庙占地甚至超过了国府占地,资产丰沃。如果说经济上梁武帝对佛教仅仅是纵容的话,那么在政治上,梁武帝更是将佛教事业放在了江山之上。

梁武帝曾经三次出家,大臣们没有办法,只能筹钱从寺庙当中把皇帝赎出来,真乃千古奇闻。仅此一事,就可以看出梁武帝萧衍其实已经不适合再继续作为一个皇帝了。从本质上来说,皇帝仍然是一个职业,当时当身居其位的人心思已经不在皇位上了,对江山对百姓的戕害,也是尤其严重。

南齐的结局,梁武帝得国之后仍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梁武帝出家为僧

晚年的梁武帝昏政频出,最后酿成了侯景之乱,各地勤王兵马按兵不动,使萧衍受制于侯景,最后居然饿死在了皇宫之中。前事仍在,齐桓公长满蛆虫的尸体,赵武灵王口中残留的鼠雀皮毛,梁武帝也成为了这些王者当中一员,似乎也佐证了另一件事:

结束语:活得太久了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人类无法摆脱生理问题的桎梏,晚年无论是肌体还是大脑,都已经十分老化了,对形势判断不清,发出的政令前后矛盾,江山,还是应该交给更加清醒更加雄健的下一代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