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車評|造車不相信“講故事”,成功路上無捷徑

南方車評|造車不相信“講故事”,成功路上無捷徑

近段時間,造車新勢力出現人才集中迴流傳統車企現象。如合眾汽車營銷副總裁鄧凌離職加盟上汽大通;天際汽車董事、首席營銷官向東平離任,轉而加入現代汽車;博郡汽車市場營銷和銷售副總裁陳曦,加盟奇瑞汽車EXEED星途品牌。此外,包括零跑汽車副總裁趙剛等也宣佈離職。

這與前些年汽車人才紛紛流向造車新勢力的風向截然相反。兩年前,在資本加持下的造車新勢力,為彌補技術不足,往往不惜重金到處尋覓人才。有著豐富造車經驗的傳統車企人才自然成為造車新勢力挖角的重點,其中不乏寶馬等豪車品牌的中國市場高管。

如今,此一時彼一時,2018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車市連續承壓,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整體銷量呈下滑趨勢,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所有車企均面臨著巨大挑戰。2019年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生死攸關的一年,欠薪、淘汰、虧損、裁員、推遲交付等都成了造車新勢力揮之不去的“標籤”,如國金汽車、奇點汽車、博郡、天際、小康股份等被爆出欠薪或裁員等不利消息,因為融資遲遲未能到賬,品牌發佈近三年的拜騰,依然停留在“PPT造車”階段。

隨著時間的推移,多達數百家的造車新勢力加速分化,小部分優質企業在跌跌撞撞中總算到了量產交付階段。從去年整體銷量來看,銷量破萬輛的品牌只有蔚來、小鵬、威馬和合眾四家,大部分造車新勢力還未進入量產交付,就因自身造血功能出現問題,直接面臨被淘汰出局的風險。縱觀這些企業,最擅長的往往是拉著輛樣品車到處講故事,而量產車的發佈時間卻被一次次地推遲。最後,他們的“故事”也消失在公眾視線之外。

進入到2020年,特斯拉在中國獨資建廠並開啟大規模交付,讓造車新勢力感受到“狼來了”的危機,而傳統車企也紛紛發力新能源汽車,憑藉原有的技術底蘊厚積薄發,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虛招不斷的造車新勢力在疫情期間開始暴露出一些問題,高管迴流傳統車企的消息不絕於耳,而這些“離職現象”早在創業之初就已經埋下伏筆。

想當初,這些高舉“互聯網造車”跨界而來的造車新勢力,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方面佔據了先機,動輒揚言要顛覆傳統汽車產業。然而,短暫的風光過後,最終發現需要“補課”的地方太多,特別是製造領域空缺太多、品控跟不上,尤其是當補貼政策退坡後,壓力越來越明顯。

大量的造車新勢力極度依賴外部資金,自身嚴重缺乏造血能力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在新能源汽車項目投資門檻提高的情況下,造車新勢力企業的融資難度將會加大,“圈錢”的遊戲終究不可持續,而高端人才的流失,則進一步加劇了造車新勢力未來發展走向的艱難。最近瑞幸咖啡的“爆雷”,也給造車新勢力敲了一個警鐘。在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下,一些企業披著新經濟的外衣,用“講故事”的模式實現外在的瘋狂增長,而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機制的創業公司,靠講故事將越來越難生存。商業成功的路上從來沒有捷徑。

【記者】 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