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华夏文明摇篮”:山西省一个县,人口6万,与陕西一河之隔

被誉“华夏文明摇篮”:山西省一个县,人口6万,与陕西一河之隔

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 下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县级市、区)。其中,就永和县来说,总人口约为6万人,为山西省人口最少的县之一。在历史上,永和县这一建制始于隋朝时期。

被誉“华夏文明摇篮”:山西省一个县,人口6万,与陕西一河之隔

首先,永和县,隶属于山西省地级临汾市。在地理位置上,永和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9平方公里。永和县东邻隰县,南连大宁县,北与石楼县接壤,西与陕西延川县一河之隔。永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独具魅力。县境有旧石器遗址、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

被誉“华夏文明摇篮”:山西省一个县,人口6万,与陕西一河之隔

夏朝时期,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古九州,今永和县一带属古冀州之地。到了春秋这一历史阶段,该地区属于强大的晋国。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今永和县一带成为韩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灭六国,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永和县一带属河东郡这一建制。西汉时期,于今县城西南8千米设立狐瞷县,属河东郡。东汉废。三国时期,魏国恢复狐瞷县的建制。

被誉“华夏文明摇篮”:山西省一个县,人口6万,与陕西一河之隔

北魏太延二年(436)废。北周大象元年(579)于今县城南8千米设立归化县,于狐瞷县故治置临河县、郡,隶汾州。由此,在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今永和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开皇三年(583)废郡,县改属隰州。十八年改临河县为永和县,改归化县为楼山县,俱属龙泉郡。大业末年废楼山县。就永和县这一地名,据《元和郡县志》,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永和关在山西省永和县西北黄河岸,是历史悠久的渡口之一,也是西去陕西的交通要塞。

被誉“华夏文明摇篮”:山西省一个县,人口6万,与陕西一河之隔

最后,对于隋朝时期设立的永和县,其建县历史已经超过1400年了。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永和县属隰州。明清这一历史阶段,永和县属山西省平阳府。1914年,永和县隶属于河东道。1928年,永和县直属于山西省。1970年,永和县属临汾地区。2000年至今,永和县属地级临汾市。如今,永和县和陕西省一河之隔,下辖7个乡镇,总人口约为6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