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單之外”援漢護士的撤離:仗打完,等了21天才踏上回家路

一個“名單之外”援漢護士的撤離:仗打完,等了21天才踏上回家路

封面新聞記者 廖秀

4月15日上午,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離開武漢,這是最後一支離開武漢的援助醫療隊。臨別之際,社會各界紛紛前來送行。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按照國家衛健委部署調度,全國共有340多支醫療隊、42000多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他們緊急馳援,載譽而歸。

在這份42000多人的名單之外,還有部分醫護人員,通過民間渠道馳援武漢,同樣也為武漢過拼命。

王莉,是來自一支民間志願者組隊的戰疫隊中一員。這支援漢醫療隊,也是新冠肺炎血透患者唯一一個專業醫療隊。在武漢37天,王莉和戰友們,攜手完成了新冠肺炎血透患者30%的工作量。

3月20日,戰役結束,因在武漢滯留過,王莉無法即刻回家。直到4月10日,武漢開城後第三天,通過朋友幫忙,在長沙隔離的王莉,這才打通了“回家”路。

王莉的故事,是“名單之外”援漢醫護人員的一個縮影。她說,“我們不求鮮花紅毯,只希望早日回家。”

請戰武漢

“實難再做無謂看客”

王莉今年29歲,是一名血透護士,有六年工作經驗。疫情發生時,她辭職在家。

1月23日,武漢封城。看完新聞,王莉意識到,這種特殊環境下,血透患者容易被忽略,“血透,業內稱人工腎,如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3%的話,那麼不透析的患者死亡率100%,他們是公派醫療隊的一個盲區。”

未經思索,王莉通過電話,向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報名。那時,報名人數多,怕自己選不上,王莉又寫了一封自薦信請戰。

一個“名單之外”援漢護士的撤離:仗打完,等了21天才踏上回家路

請戰書

在信裡,她還寫道:“也曾一襲白衣,穿梭於每個透析患者之間,為他們生命之燈點燃……我深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實難再做無謂的看客,想去武漢與戰友們並肩作戰。”

2月20日晚9時許,王莉接到通知,她入選。第二天,她剪短長髮,說服未婚夫和母親,將存摺交給姐姐,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

2月24日,幾經輾轉,王莉從東北老家抵達武漢市第四醫院。

拼命37天

有感動也有心疼

武漢市第四醫院,是感染心冠肺炎的血液透析病人定點醫院,也是湖北省血透培訓基地。這裡,透析機型多,有些機型王莉也沒操作過,時間緊迫,她逼著自己三天學會。

回想當時情景,這位東北姑娘笑了笑,“我動手能力差。最開始,穿防護服都照著別人穿。但笨鳥先飛嘛,這時候激發出了無限的潛能,去學習一個個從沒用過的機器。”

作為血透護士,在操作頸內靜脈支管時,需要與患者近距離接觸。

剛來時,王莉很緊張。有一次,給患者頸部操作支管時,患者猛地一陣咳,口水噴到了王莉的護目鏡上。王莉不敢和隊友們說,也不想讓他們再近一點。她冷靜了三秒鐘,拿起一張消毒紙巾,把護目鏡連擦三遍,這才心安。

血液透析患者,一週需做三次血透,每次四小時,包括王莉在內,武漢四醫院有13位透析醫生,負責30名患者。

和患者接觸過程中,王莉很感動,“我發現許多患者比她還樂觀。”

聽了王莉的東北口音,一位患者逗她,“我這輩子,可能也就這一次遇了個東北護士給我扎針。”

也有讓王莉心疼時。一位女患者,和王莉年齡差不多,早期屬密切接觸者。不過,醫院普通透析室仍然無法收治,這意味著女患者無法透析。在這期間,不能排尿,無法吃東西。就這樣,女患者不吃不喝挺了足足五天。王莉聽著女患者的遭遇,護目鏡後的眼眶溼了。

一個“名單之外”援漢護士的撤離:仗打完,等了21天才踏上回家路

仗打完了

“我怎麼還被扔在外邊”

3月20日,新冠肺炎透析患者移交到雷神山醫院,王莉的馳援工作結束。大多在當地衛健委的安排下,絕大多數戰友隨各自醫療隊一起回家了。

王莉給家鄉相關部門打電話,也希望能跟家鄉醫療隊一起回家。她卻被告知:來時自己報的名,未跟隨醫療隊走正常程序,不屬管轄範圍。

足足打了20多個電話,得到回答依舊。王莉有點慌,“你看人家都回家了,我怎麼還被扔外邊了?家裡人也跟我著急。”

一腔熱血,馳援武漢,不求鮮花和“過水門”,只希望能回家,為什麼家鄉沒有部門肯接納她?那時,王莉對自己馳援之舉產生困惑,一遍遍問母親,“我做錯了嗎?”

3月31日,武漢四醫院聯繫上位於長沙的隔離酒店,王莉只好和其他不能回家的戰友,撤離到長沙。在長沙酒店門口,長沙捷奧醫院院長帶領一群人,捧著鮮花迎接王莉等。

當時,王莉心情複雜,有感動,也難過。家鄉不管她,還得2000多公里外的長沙人站出來接納她。

4月2日,有自媒體發文,為“名單之外”的逆行戰疫者聲援。王莉讀完,連續十多天的傷心、迷惘決堤,她在朋友圈寫道:

“從報名開始一直到現在從來沒有後悔,即使現在回不去家也不後悔,如果還有下次我還會來。家人不支持,我沒哭,而是以民族大義國家危亡說服,未婚夫要跟我分手,我沒哭,要打仗了,哪還有心思考慮老爺們兒跑不跑的事,剪掉為拍婚紗照而留的長髮我沒哭,頭髮剪了還能長,可是患者的生命沒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我堅信國家會一視同仁對待抗疫戰士,依然每天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可是看到這個,我卻哭的一塌糊塗,因為仗打完了,我卻回不去家了,不屬於任何一個部門管轄範圍,我該何去何從?”

等待21天

“抗疫先鋒”終可回家

4月10日,還有三天解除隔離。王莉依然無法回家,她得到的回覆:“你不屬醫療隊員,醫療資源由省裡統一安置。你也不屬外來務工人員,外來務工人員需沒有武漢醫院接觸史。”

半小時後,王莉突然接到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電話,稱王莉是全省唯一一個非公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請填報省抗疫先鋒申請。待隔離期滿回到家鄉,他們會派人接她。

原來,王莉有位朋友是志願者協會會長。看了王莉的朋友圈,這位會長出面聯繫了相關部門。

前一秒連務工人員都不算,後一秒卻得知是“抗疫先鋒”,可以回家了。那一晚,王莉沒敢睡覺,“我害怕第二天早上一覺醒來之後,又給我落下來了。”

4月13日,王莉乘坐飛機回到家鄉。迎接她的是一個志願者車隊。隊長和她開玩笑,“老妹歡迎回來,你啥時結婚,我給你免費出車。”

王莉當時淚流滿面,對於她而言,這種溫暖遠遠比給她任何獎勵更實在。

當初,決定去武漢,王莉推遲了婚期。如今,在國外工作的未婚夫,因國際疫情爆發,無法回家,“我對他說,等疫情平穩了,再回來。以前你等我從武漢回來,現在我等你從國外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