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揭帶貨圈黑幕,“種草”不如“種IP”

央視揭帶貨圈黑幕,“種草”不如“種IP”


如果你想要買一樣你並不熟悉的東西,你首先會想到什麼?你會去“小紅書”亦或者是其他主打內容推薦營銷的平臺嗎?你是否會通過他人的種草文章、使用感受選擇購買嗎?但這些所謂的好評和筆記真的值得信賴嗎?


近日,央視揭帶貨圈黑幕上了熱搜。央視指出:“種草社區”、“試用筆記”成了很多人購物的參考。但經過調查發現,有組織專門刷評論、刷點贊、刷收藏,這些都是假的!只為誘使你消費。有消費者說,現在網上軟文太多,瘋狂推一個東西,反而覺得是商家植入…


如今,“種草”早成為網絡中的流行詞,消費者可以“種草”任何東西,萬物皆可“種”,逐漸形成了所謂的種草經濟。而種草經濟的形成,網紅或意見領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當你一旦對某個網紅的人設產生了自我認可,你就可能會被‘種草’,進而購買其推薦的產品。比如你看見網紅穿了漂亮衣服,很有可能自己也會購買同款。


隨著互聯網和5G的普遍化,種草經濟開始從傳統的圖文形式,轉向內容更豐富、轉化效率更高的視頻模式。會不會出現更多的“薇婭”、“李佳琦”,打破更多商業入口,形成更為完善的商業閉環,這值得我們期待一下。

央視揭帶貨圈黑幕,“種草”不如“種IP”

從理性的角度來說,對於“種草”經濟,確實可以刺激消費迸發市場新活力,但要注意看到它易引起衝動消費的一面,更要看到它誇大宣傳、虛假誘導的一面。

收藏、點贊、刷評論。在以流量數據為導向的利益體系下,每個角色都能在網紅流量營銷的食物鏈上分得一杯羹,數據黑色產業鏈的觸手已伸向各大互聯網平臺。

表面上是被包裝的光鮮亮麗的網紅、博主;表皮下,確實專業刷粉絲、刷留言、刷流量的團隊。


央視揭帶貨圈黑幕,“種草”不如“種IP”


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在流量越來越貴的時代,擁有流量似乎等於擁有了一個小金庫。如何才能突破流量的瓶頸,個人IP的打造必不可少。個人IP經過一段時的社會洗禮之後,逐步轉化為一種符號,正如提到馬化騰就想到騰訊,提到馬雲就會想到阿里巴巴一樣。


打造個人IP是個長遠的事情,需要你前期制定一個相對完善的實施計劃,同時花費一定程度的精力,不斷磨練不斷試錯,總結出適用於IP的一套運營邏輯。當然在這之前,更需要的是擺正知識產權意識與看法。

一個優秀的項目即使贏得了大眾的普遍認可,如果沒有在關鍵領域註冊商標和申請專利,就無法定義為“IP”,且極易引起後期的一系列糾紛。進而,申請專利和商標對於I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央視揭帶貨圈黑幕,“種草”不如“種I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