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養寶寶的糊塗之舉,你有沒有中招呢?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地成長,長得高高壯壯,不生病。其實寶寶的健康與否與餵養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想讓寶寶聰明又結實,一定要掌握科學的餵養方式,但是有很多新手爸媽卻陷入了餵養誤區,下面為您盤點

餵養寶寶的糊塗之舉,看看您中招沒?

糊塗之舉1:吃雞蛋多多益善1

父母以為:雞蛋富有寶貝生長髮育最需要的高蛋白,所以給寶貝吃再多雞蛋都不怕。

明智之舉:以6個月前的寶寶為例,他們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雞蛋中的白蛋白經過腸壁直接進入到血液中,刺激體內產生抗體,引發溼疹、過敏性腸炎、喘息性支氣管炎等不良反應。另外,過多吃雞蛋會增加消化道負擔,使體內蛋白質含量過高,引起血氨升高,同時加重腎負擔,容易引起蛋白質中毒綜合徵,發生腹部脹悶、四肢無力等不適。

營養專家認為,1歲至1歲半的寶貝最好只吃蛋黃,每天不能超過1個;1歲半至2歲的寶寶隔日吃1個整雞蛋,待2歲以後才可每天吃1個整雞蛋。

餵養寶寶的糊塗之舉,你有沒有中招呢?

糊塗之舉2:雞湯比雞肉有營養2

父母以為:給寶貝吃雞時,要多喝湯少吃肉,雞湯的營養比雞肉好。

明智之舉:營養學家指出,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道理的。雞湯雖然味道十分鮮美,但雞湯中所含的蛋白質僅是雞肉的10%,脂肪和礦物質的含量也不多。但是,雞湯中的營養雖然比不上雞肉,可湯能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慾,幫助消化。因此,最適宜的做法是湯和雞肉一起吃。

餵養寶寶的糊塗之舉,你有沒有中招呢?

糊塗之舉3:初生兒吸奶嘴比吸乳頭好3

父母以為:在寶寶未習慣吮吸母乳前用奶嘴喂寶寶比較好。

明智之舉:用奶嘴吃奶,比吮吸母乳省力。但是如果寶寶習慣了奶嘴,就會拒絕吸媽媽的乳頭,媽媽的母乳量就是會減少。另外,“奶瓶性蛀牙”大多發生在離不開奶瓶,含著奶瓶邊吃邊睡,年齡在18個月以內的嬰幼兒身上。因為,奶液和果汁等甜味飲料都是酸性的,會侵蝕牙齒的保護層琺琅質,使牙齒表面粗糙、空洞化,最終出現蛀牙,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以後牙齒的發育。

因此,在寶寶未習慣吮吸母乳前,不要隨意用奶嘴喂寶寶,更不該使用安慰奶嘴。

餵養寶寶的糊塗之舉,你有沒有中招呢?

糊塗之舉4:輔食添加比母乳餵養更重要4

父母以為:從寶寶4個月開始,輔食添加對寶寶的發育來說更重要,此時的母乳已經沒有什麼營養了!

明智之舉:在寶寶4——6個月內,一直給其喝流質食品。4——6個月後,寶寶需要補充一些非乳類的食物,包括果汁、菜汁等液體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泥糊狀食物以及軟飯、爛面、小塊水果、蔬菜等固體食物。此時補充食物與母乳餵養同樣重要。添加可掌握以下原則:逐漸由1種食物添加到多種,不能在1——2天內加2——3種,以免寶寶消化不良或對食物過敏; 添加過程中,如果出現消化不良或過敏症狀,應停止喂這種食物,待恢復正常後,再從少量重新開始。如果仍出現過敏,應暫不使用並向醫護人員諮詢;寶寶患病或天氣炎熱時,應暫緩添加新品種,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餵養寶寶的糊塗之舉,你有沒有中招呢?

糊塗之舉5:寶寶肚子痛是因為食物不易消化5

父母以為:寶寶腹痛是因為進食的食物引起消化不良。

明智之舉:嬰兒腹痛,也稱為嬰兒腸絞痛,常見於3個月內的寶寶,多發生在夜裡,表現為嬰兒突然大聲哭鬧,煩悶不安,兩腿屈曲,餵奶或抱起仍啼哭不止。常見的原因有:奶嘴的孔過小或過大,或者奶嘴未充滿乳汁,寶寶吸奶時就會吞入大量空氣,氣泡在寶寶腸裡移動會引起腹痛;吃得過飽,胃脹不適,易引起腹痛;寶寶劇烈哭鬧時,也會吸入空氣,引起腹痛。

餵養寶寶的糊塗之舉,你有沒有中招呢?

糊塗之舉6:孩子不能曬太陽6

父母以為:如果曬太陽,孩子很容易被曬傷,最好是不曬的好!

明智之舉:曬太陽可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特別是在防治兒童僂病或成人骨質疏鬆症方面,有著特殊的療效。

可有些父母在孩子曬太陽時,給孩子蒙上紗巾、戴上帽子,還隔著玻璃曬。專家指出,這樣曬並沒有效果。曬太陽要儘量使皮膚直接與陽光接觸,給孩子曬頭後部、手腕、腳腕、屁股,防止生病。如果擔心陽光強烈刺激皮膚,父母可利用清晨或傍晚的陽光,或在樹蔭、屋簷下,或開著窗利用折射光,使寶寶受益。

餵養寶寶的糊塗之舉,你有沒有中招呢?

糊塗之舉7:吃零食有害健康7

父母以為:零食有害健康,孩子吃了這些垃圾食品,會影響生長髮育。

明智之舉:零食不等同於垃圾食品。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才是垃圾食品。合理地吃零食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定的能量和營養素,但零食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遠不如正餐全面均衡,而且常吃零食會降低食慾。專家建議在不影響正餐的情況下,可以給孩子適量攝入,補充體內營養成分。要給孩子新鮮、易消化的零食,如奶類、水果、蔬菜、堅果或葡萄乾等天然乾果。

餵養寶寶的糊塗之舉,你有沒有中招呢?

糊塗之舉8:蔬菜,水果削皮吃衛生8

父母以為:蔬菜瓜果的皮是不衛生的,總想去掉皮食用。

明智之舉: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牛素、礦物質、有機酸、果膠、纖維素等。新鮮水果是維生素C的重要來源。水果中的果膠及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人體排除多餘的膽固醇,因此對人體是極其有益的。水果的果皮中維生素C、果膠和纖維素等較果肉多,故曾經提倡吃水果時不要削皮。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充分清潔蔬菜水果表皮以後,連皮一起吃。嬰兒可以吃果泥、蔬菜泥,還可以煮水果汁喝。

餵養寶寶的糊塗之舉,你有沒有中招呢?

備註:

所以在餵養寶寶的道路上,需要家長的不斷學習,只有瞭解了這些育兒知識才能真正照顧好嬌弱的小寶寶,才能避免這些餵養的誤區,讓寶寶健康的成長髮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