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煮雨,畫耕弄晴

過完這個節氣,夏天的腳步就近啦。

《群芳譜》有云:“穀雨,谷得雨而生也。”

這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髮育關係很大。雨水適量有利於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和春播作物的播種出苗,所謂"雨生百穀",反映了"穀雨"的現代農業氣候意義。

穀雨在黃河中下游,不僅指明瞭它的農業意義,也說明了“春雨貴如油”。穀雨時氣溫偏高,陰雨頻繁,會使三麥病蟲害發生和流行,要注意三麥病蟲害防治。

煎茶煮雨,畫耕弄晴

祭祀文祖倉頡

說到穀雨,不得不提穀雨和倉頡的關係,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佈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這就是現在的“穀雨”節氣。

通過穀雨祭倉頡這點,我們可以看見古代農耕文化在民俗上的一個投射。民以食為天,潤生百穀的雨,和創造文字的倉頡,在某種層面上產生了奇妙的融合統一。

食香椿 走穀雨

煎茶煮雨,畫耕弄晴

“雨前椿芽嫩無比,雨後椿芽生木體。”

穀雨前後,要說最令人惦記的野菜,大概就是香椿了。香椿的食用歷史非常悠久,大約始自唐朝,到宋朝已經成為比較重要的早春蔬菜了,蘇軾的《春菜》一詩中“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牙寒更茁”說的正是香椿。

煎茶煮雨,畫耕弄晴

香椿入饌,因著它那特殊的香氣,便如同香菜一般,真真是愛得愛死,恨得恨死,但不同於香菜的時時斂眉做小,香椿自是有著它“獻身豈只作羹湯”的孤傲的,個性的強烈彰顯使得它在菜餚中往往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最典型的就是椿芽拌豆腐以及香椿炒雞蛋。

香椿其實是不太適合做湯的,中國的湯講究餘味,就好像書畫裡的留白,太過強烈的味道反而會剝奪湯的層次感,這也是中餐裡絕少濃湯或甜湯的原因。

喝新茶 禁五毒

煎茶煮雨,畫耕弄晴

明代許次紓《茶疏》:“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愛喝茶的人都知道,清明與穀雨,是兩個非常適合喝茶的時節。穀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又叫二春茶。

此時節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滋味鮮活,香氣怡人,地道的穀雨茶,具有清火、辟邪、名目等功效。

“甘農傳媒”提醒您:穀雨茶雖好,可不要貪杯,每天3到5杯足以。

穀雨三朝看牡丹

煎茶煮雨,畫耕弄晴

煎茶煮雨,畫耕弄晴

“國色天香絕世姿,開逢穀雨得春遲。”穀雨時節,正逢牡丹盛開,因而有“穀雨三朝看牡丹”之說。

牡丹被譽為花中之王。晚唐皮日休《牡丹》:“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王國維亦有詩云:“閱盡大千春世界,牡丹終古是花王。”

如今的牡丹身影遍佈大江南北,尤以皖、魯、豫、陝、川等省為盛。

牡丹是花卉中唯一一種以節氣命名的花。穀雨時節賞牡丹也成為閒暇重要的娛樂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