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你知道它的形態、別名和文化嗎?

同學,你見過艾草嗎?

它在

菊科、蒿屬,又叫:艾、蕭、艾蒿、白蒿、白艾、冰臺、灸(jiǔ)草等。

這些個別名我們一個個來解釋。

艾草:你知道它的形態、別名和文化嗎?

,都是草字頭,所以本義都是一種芳草-艾草。

艾蒿,因為它在蒿屬啊,具有蒿屬的一切特點,尤其是:全株具有濃烈芳香,又多白色茸毛。

白蒿白艾,因為葉子正面雖呈綠色,背面卻呈白色,撕開細看,原來那背面是由一層白色茸毛構成的。

冰臺,《博物志》雲:“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號冰臺。”~就是說,以日光為光源,削冰作為凸透鏡,聚光到幹艾草之上,這樣就能引燃艾草搞艾灸,所以這裡艾草就成了“削冰聚光之臺”。有的同學會想,古人為什麼要搞這麼麻煩,劃拉下火柴或者按下打火機不就行了嗎,簡單又方便。拜託,古人還沒有發明火柴或打火機,他們倒是可以用火石、火種,但是搞艾灸的話,“冰臺”比較具有儀式感,看著這神聖的聚光引燃艾草,發出沁人心肺的陣陣幽香,病人心理上會比較慰藉吧。

灸草,還是因為艾灸,《本草注》雲:“醫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艾草有那些形態特點呢?

1、多年生草本,株高50~120釐米。

2、葉子呈羽裂,正綠而背白。

3、夏秋開淡黃色小花,但這小花實為菊科典型的頭狀花序。

4、秋天結瘦果,長約1毫米,名曰“艾實”。

艾草:你知道它的形態、別名和文化嗎?

Ronggy: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E8%89%BE%E8%8D%89.jpg

在中華文化之中,艾草的上鏡率可是蠻高的。艾灸咱就不多說了,大家有機會自己去體驗下。下面咱來談談古典文學。

《詩經-采葛》雲:“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這裡的“葛”是豆科葛屬的一種蔓草,而蕭和艾則都是艾草,但也有一些古書說這裡的“蕭”是統稱所有蒿類、範圍大於艾草,這麼說也有道理,畢竟植物分類受到時間、地域的影響都很大。由於這首詩呢,“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就成了一句經典的思念之語。

離騷》雲:“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美德)之害也!”~這裡“蘭芷荃蕙”均是有名的香草:蘭花、白芷、荃蓀(東方鳶尾)、蕙蘭,而茅則是白茅、茅草,蕭艾當然就是艾草。這詩句就是說:“為什麼昔日貴重的的芳草現在卻變成了低賤的白茅、艾草?這都是因為不崇尚美德的緣故啊。” 大家可能會想,艾草不也挺香的嗎,怎麼就跟平庸的茅草同列了?蒼耳老師只能勉強解釋為:艾草是挺香的,但是太常見,模樣也忒普通,不如“蘭芷荃蕙”那麼金枝玉葉吧。

雖然艾草不受屈原先生的待見,但是黎民百姓還是很喜歡艾草的,南方端午節時,許多人家會將幹艾草懸掛於大門之外來辟邪,另外還有一些地區(比如:東江、梅州等),艾草的嫩葉還可以入菜。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

艾草吐清香,冰臺做艾灸。

採艾寄衷腸,端午辟邪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