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商很難”到“迴歸中國”,自媒體的“血饅頭”要吃到幾時?


從“華商很難”到“迴歸中國”,自媒體的“血饅頭”要吃到幾時?

文 | 江德斌

繼“華商很難”之後,“多國渴望迴歸中國”又來。4月15日,多個微信公眾賬號發佈多篇“越南為何渴望迴歸中國?”“印度曼尼普爾為何渴望迴歸中國”為題的微信公眾號文章。有網友稱,這些文章是所謂的“標題黨文章”。截至發稿前,“最新汽車的資訊”微信公眾賬號此前發佈的多篇“某某”為何渴望迴歸中國的文章,目前顯示“此賬號已被屏蔽,內容無法查看。”(4月16日澎湃新聞)

這一系列“渴望迴歸中國”的自媒體文章,內容大同小異,均是描述境外某地與中國的歷史淵源、人文風俗等,並以聳人聽聞的標題,吸引粉絲閱讀和傳播。而其所謂的“渴望迴歸中國”,並非當地的真實信息,乃是作者有意杜撰的,其目的很明確,就是挑逗、刺激部分網友的民族情緒,藉此達到流量、吸粉的效果。

從“華商很難”到“迴歸中國”,這類自媒體文章的套路一樣,都是貶外吹內,捏造內容,肆意誇張、渲染境內外經濟社會反差,極盡忽悠之能事,以各種刺激、煽動情緒的詞語為主,標題更是聳人聽聞,完全是“標題黨”的風格。這些自媒體文章背後的公共號,均為公司化操作,採取了流水線作業的方式,一次性複製幾十篇,把裡面的地點、人名等稍作變化,就一股腦推向網絡了。

如今,自媒體成為很多網友的信息來源渠道之一,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為了拼搶粉絲和流量資源,部分自媒體劍走偏鋒,不惜編造虛構假象、歪曲事實,甚或公然造謠、蹭熱點、吃血饅頭等,手段下作卑劣,造成了很大的社會負面效應。例如“華商很難”“渴望迴歸中國”等虛假內容,不僅誤導了眾多網友,影響對外國國情的看法,亦有損我國的國際形象,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猜忌和麻煩,需要有關部門額外花精力去澄清事實。

此類“標題黨文章”違反了微信平臺的管理規定,按照情節輕重,微信將分類採取處罰,嚴重者刪稿、限流、封號等。目前,微信方面已刪除“華商很難”系列文章,並封禁3個主體下的50個違規公眾帳號;刪除“渴望迴歸中國”類違規文章227篇,對153個公眾帳號進行封號處理。但是,這些“標題黨文章”的惡劣影響已經產生,還涉嫌違法,存在故意捏造事實的行為,不能僅止於刪文、封號了。

此前,發佈“華商很難”虛假消息的公眾號管理人員薛某已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在到案後,薛某承認相關文章均為其一手捏造,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閱讀量和漲粉以期贏利。因此,針對“渴望迴歸中國”系列文章的發佈者,警方也應介入調查,對涉案人依法予以嚴厲懲處,從而達到以儆效尤的警示作用。

同時,自媒體平臺和監管部門要重視起來,疫情對世界各國造成嚴重傷害,理應全球團結抗疫,不能縱容造謠的自媒體興風作浪,肆意挑逗民族情緒、敗壞國際形象、挑撥國際關係等。對類似文章和公號,應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堅決依法予以打擊和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