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請敬畏手中麥克風

自媒體紅紅火火,但有些自媒體的生財之道就有點見不得光了。據新華社報道,一些自媒體靠“黑公關”獲取高額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數千萬元“保護費”,有企業甚至要給上百個自媒體交“保護費。”

這錢是使了什麼手段一點點積累起來的?不外乎“前腳抨擊企業惡意圈錢,後腳收錢改口亮點頻頻”、“寫企業負面,上門要封口費”等手段,就這麼來回折騰,將一些企業玩於股掌之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些自媒體的膽大妄為讓人不禁想起幾年前非法出版物的猖獗,手法相似,貪婪依舊,只不過換了個戰場。一種是“抹黑”,一種是“洗白”。前不久某些公司花費數百萬巨資,動用500個賬號發佈4600篇“黑”公關文章尤在耳際。而某人或某品牌出現負面新聞,為了打消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就讓“黑”公關大顯身手,傳播“洗白”文章。這種有著明顯組織化操控、規模化操作的運作,目的只有一個:用“黑”公關混淆視聽。

加強監管當然是必要的,有違法犯罪的,該怎樣處罰就怎樣處罰。最令人痛心的是,某些自媒體的沉淪,背後是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失守。其實很多自媒體的從業人員都是新聞專業的畢業生,還有很多從業人員是從傳統媒體走出去,但不管是自媒體還是傳統媒體,該遵守的原則是一樣的。創業需要激情,需要打破常規,但有一些規則是不能打破的。

被曝光的這些自媒體,從他們的變現手法看,他們顯然都深諳炒作之道,從他們打擦邊球的能力,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從容,也能看出他們對法律的底線在哪裡也非常清楚。他們也許都經歷了系統的新聞培訓和新聞實踐,對新聞應該遵守的原則和底線瞭解得非常清楚。但顯然,有些人把這些東西都拋到了腦後,他們的眼裡沒有規則,而是用自己的經驗尋找規則的漏洞,他們的法則是叢林法則,是赤裸裸的利益至上,客觀公正這些原本該銘記於心的規則成了被販賣的對象。如果自媒體以這樣一種方式存在,對社會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是一種負擔。

有人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也要找找企業的問題。這些人只看到了問題的一面。企業存在的問題和自媒體的問題是兩碼事,反映問題,輿論監督要遵守的原則是客觀公正,不能誇大其詞,更不能捏造事實,在正常的輿論監督和用稿子謀利之間還是有清晰的界線的。自媒體如今的紅火,是信息化社會帶來的,信息化社會最忌諱的是信息本身失真,因為傳播效率不一樣,破壞力也不一樣,一條新聞一個觀點很容易在大範圍內傳播開來,對真實性、權威性的要求更高了。自媒體如果沒有過硬的操守,就很容易對企業造成傷害。這樣一種現象值得社會認真對待。

一些人可能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手法高明,法律奈何不了他。得承認,市場監管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深入到每一個細枝末節,這就需要從業人員的操守把關。這個操守是:敬畏麥克風,謹慎對待手中的發言權,對讀者負責,對事實負責。利用漏洞,鑽營,這不是什麼本領,恰恰是一種恥辱。

最後還得提醒一句,自媒體裡有害群之馬,但只能代表他們自己,不能代表自媒體這個群體,這個社會,有抄襲洗稿的自媒體,也有認認真真碼字、踏踏實實做事的自媒體,他們是信息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因為一些自媒體出了問題,就蘿蔔和泥一起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