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話史】消失的裡耶船幫

千里酉水,自古以來就是湘西地區的航運命脈;裡耶,這個位於湘西州龍山縣最南端的小鎮,因地處酉水岸而顯得舉足輕重。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裡耶的水上運輸作為當時重要的商業運輸途徑,常年都有150多隻船航行水上,每逢集中停泊的季節,沿河到處都是木船,綿延近4公里,與裡耶集市相互映襯,構成了“滿鎮商店滿鎮人,滿河流水滿河船”的美麗畫面。在這樣的繁榮背後,有辛酸的船工,有忙碌的商人,更有三個龐大的組織:裡耶船幫。


【龍山話史】消失的裡耶船幫


裡耶船幫,並非我們在普遍意義上所理解的“黑幫”,而是船隊自行組織的“幫口”,成立的目的在於照應、管理和有序地進行運輸。裡耶的船隊根據其路線、所運的貨物等分為三個幫口。


【龍山話史】消失的裡耶船幫


長水幫:往返於常德、武漢的長途船幫


有船隻80多隻,在裡耶至常德、武漢之間往返運輸。每隻船的載重量為桐油200桶至400桶(當年人們習慣以桐油一桶為單位,計算重量和資金數額,每桶重140斤),一年往返四次,即春末、仲夏、初秋、和冬末各一次。由保靖運出去的貨物主要是桐油,兼運一些倍子、牛皮、豬鬃、生漆等土特產品,成批開往常德,有的直達武漢。其運輸量一年約為12萬多桶。由武漢、常德運回來的貨物主要是棉花、棉紗、棉布、綢緞、南貨、日用百貨、國藥和文具紙張等。


【龍山話史】消失的裡耶船幫

短水幫:穿行於湘西內部的短途船幫

有船隻20餘隻,從裡耶往返於保靖、王村、古丈、阮凌的船幫。其往返時間不等,長者為一個月左右。每隻船的載重量為50至150桶油。由裡耶運出去的貨物主要是茶油、大米、雜糧、活豬、豬肉、雞、鴨、羊、百合粉、蔬菜、水果等。運回來的貨物主要是南雜和日用百貨。

【龍山話史】消失的裡耶船幫

上水幫:它們是負責“趕場轉場”的

有船隻40多隻,從裡耶往返於酉陽的龍潭、酉酬、後溪和秀山的廟泉、宋龍、石堤等集鎮的船幫。對這些船隻,人們習慣的稱為“趕轉轉場”的。一般五天往返一次,多者十天一次。其載重量為每隻30桶至50桶油。運出的貨物主要是桐油等土特產品,運回來的貨物主要是花紗、布匹、南雜、瓷器、日用百貨等。這些船隻,每場運往酉陽、秀山境內的貨物數量要達2千餘擔,一年則為10多萬擔之多。


【龍山話史】消失的裡耶船幫

裡耶船幫,一去不復返的河上風景線

裡耶船幫的發展變化,主要可分為幾個階段:1924年以前,為起步、發展時期;1925年至1935年,為鼎盛時期;1936年至1945年,為停滯、下降時期;1946年至1949年,為恢復又到下降時期。在建國以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陸路運輸迅速崛起,公路運輸網快速完善,裡耶碼頭現在已只有漁船和為數甚少的短途運輸船隻停靠,水路運輸已經沒落,昔日的船幫也已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