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公司路在何方?

說起金融科技公司,業內人士都稱其為金科,主要是為金融行業平臺服務的科技公司,簡稱Fintech。起源於國外,快速西化,繁衍與本土,尚未看到有知名的國內金融科技公司出海與國外知名金融科技公司紛爭市場,大多偏於一隅爭奪國內的市場,主要原因,國內的市場剛培育,還為完全開發出來。


金融科技公司路在何方?


而早期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服務於大型國有金融企業,如銀行、保險、信託、證券公司。銀行和證券公司的部分系統不能完全接入系統,需要內部部署服務器運行清算運營工作,而內部的人員對系統開發和設計非國家隊的人員,自有人員梯隊編制無法滿足長期供養整個IT團隊,遂衍生出了外包服務公司,這些公司開始分項目打包運行,逐漸形成了初期的金融科技公司雛形,目前此類公司依然活躍在銀行證券間公司,依託資源混的風生水起,可謂是悶聲發大財。

隨著時代發展,市場的金融公司不再侷限於銀行、保險、證券業務,開始有了互聯網金融業務,P2P、信貸公司,這些公司的出現,加速了金融發展,也經歷了野蠻式發展到和合規化正規經營的改變歷程。正式他們的出現金融科技也隨之開始浮出水面,服務的內容也從此前的系統設施演變了全量服務,更細分、更全面。如信貸中的流量獲取、貸款數據源、風控模型、貸後催收、代運營/聯合運營等服務項目。

在一步發展的過程中,這些公司的背景大多不一,剛開始的金融科技公司,依託的都是技術流的系統項目設施經驗,而如今的金融科技公司不在侷限於此。有依託自由母公司的光環背景:如螞蟻金服、FIT騰訊金科、平安金科等;有依託自由數據源開發整合的公司:鵬元徵信、同盾科技等;也有依託豐富經驗項目開發自有云風控服務的公司:如掌眾、小贏科技等;此外還有一些依託專業的服務的公司,如催收、電銷服務公司,紛紛成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面對如此眾多的金融科技公司

金科服務現狀

依託母公司光環的金融科技公司,依託母公司的亮麗光環,開始逐步接觸一些非國有銀行,開拓新業務,或入股籌備新的銀行,如網商銀行。通過強強聯手,在歷經野蠻式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拿到銀監會的牌照許可,相當於能給自己的本身業務進行放大,也算是一張通行證,讓業務更透明化、健康化發展。這也是國家監管一直要求合規經營化的一個舉措,將非法吸儲、違規放貸的苗頭扼殺住。在目前來看此類公司的選擇是一個長遠明智的選擇,未來可期。

依託自由數據源開發整合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是通過爬蟲、共享等技術手段,讓用戶信息進行同步,給到信貸公司做風控數據源判斷。這類公司的風險存在於,如何在用戶許可範圍內進行獲取非用戶社交、電商、出行、借貸等信息,在今年315期間,央視也重點點名隱私洩露的風險。目前可供信貸公司接入的正規有效完整的數據,有央行徵信、互聯網徵信報告。這也是需要在用戶許可範圍內,信貸公司才可去訪問用戶的徵信報告。該類金融科技的公司發展必將受限,無法操盤更大的市場。

依託自由雲風控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依靠早期做信貸服務公司,快速將過往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形成自有的方法論體系,然後將風控的數據源進行包裝售賣,從風控系統、信貸系統等方面可分包或整體打包出售。主要的面向對象是一些剛入行的信貸公司或是小型的城商行。此外要補充一句,如果接入城商行,必須依託足夠的資源,逐級向上打通,才可能接入到一個城商行,銀行的辦事風格,考慮、商談、磋商、決策需要一個很長的週期,同理資源上,除了風控技術過硬,也需要其他的人事資源。但此類公司的可替代性、可複製性非常強。長此以往很可能被巨頭收編或是接收不到業務而逐漸將金融科技業務解散。

依託專業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和上述風控服務金融科技公司同理,可替代性很強,可複製性也很強,但這類服務公司也會一直存在,只因為這類專業服務,在金融行業一直存在著,還未被其他服務類型取代過,金融公司想要自己操盤,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去搭建這類服務,在投入產出上不值得。所以這類金融公司不會擔心消亡,正如不用擔心金融科技公司的消亡一樣,但在業務規模上這類專業服務金融科技公司想要起量也是有一定的侷限性。

目前國內的金融科技公司都紛紛嘗試將國內幾千家城商行這個市場蠶食,能者確寥寥無幾,主要原因在於城商行是個大市場,想要一口氣吃掉,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做服務。資金、人員是一個長遠問題,而銀行的服務是長期的投入,對於金融科技公司來說,是一個不利因素,金融科技公司想要維繫下去,不得不需要擴充人員,人力成本,運維成本,是一個大難關銀行的系統交付確實階段性交付,週期長。人員流動性,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銀行更希望有穩定的服務人員對接系統開發和運營維護。金融科技公司想要一戰成名或是脫穎而出,短期內都是幻想,前路漫漫,從業者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