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陳玉成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陳玉成(1837- -1862),原名丕成。廣西藤縣(一說桂平)人,太平天國著名的軍事家、統帥。

攻打武昌立大功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1837年(道光十七年),陳玉成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自幼失去父母,由祖父母撫養長大。陳玉成個子不高,因兩眼之下各有一黑斑,人們嬉稱“四眼狗”。1850年秋,洪秀全號令“團營”,年僅13歲的陳玉成,隨叔父陳承鎔參加金田起義,當上了一名童子兵,給太平軍著名戰將羅大綱當“近待”。太平軍自桂平突圍北上時,羅大綱為先鋒.攻佔永安(今蒙山)。以後太平軍出廣西到江南,羅大綱常為先鋒,陳玉成也隨他戰鬥在第線。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今南京)後“大封有功”、陳玉成受封為左四軍正典聖糧,負責籌劃軍糧,職級相當於監軍。

1853年(咸豐三年)夏初,洪秀全、楊秀清自天京遣兵北伐、西征。陳玉成隨軍西征,隸國宗韋志俊部下。1854年初,西征太平軍進軍湖北,連佔漢口、漢陽,並迅速攻佔周圍各州縣,只有武昌久攻不下。楊秀清傳令限期攻克。駐在應城的陳玉成,奉調參加攻打武昌城。他渡過長江後,經武昌縣(今鄂州市)人梁子湖,抵達武昌城東。6月26日,在各路友軍的配合下,他利用夜暗,率領500精銳,緣繩索爬上城牆.搖旗高呼,聲震四野。守城清軍被這突然的襲擊嚇破了膽,紛紛奪門狂奔,武昌城遂被太平軍佔領。陳玉成以功被破格提升為殿右三十檢點,並受命統領軍後十三軍和水營前四軍。

蘄州重創湘軍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玉成奉命增援。他假裝湘軍營弁,率領18勇士混人敵營放火,焚燬大小船隻300餘號。但太平軍仍未能阻遏湘軍的攻勢而節節後撤。在武漢附近,陳玉成所統帶的後十三軍兵士並水營前四軍兄弟,與湘軍多次苦戰又未能取勝,只得下退,駐守蘄州。為了扭轉不利態勢,陳玉成建議調集各路太平軍“齊會於田家鎮",阻擊湘軍。他的這一建議,正與楊秀清命秦日綱堅守田家鎮的意圖相合。

10月14日,武昌失陷,湘軍分水陸三路夾江東犯:湖南提督塔齊布率湘軍進攻大冶、興國(今陽新).署湖廣總督楊霈率湖北兵玫蘄州、廣濟,曾國藩自統水師順流東下。

在田家鎮、半壁山防禦戰中,陳玉成受命堅守靳州,阻擊牽制湘軍。秦日綱在給陳玉成的誨諭中說:“圻(蘄)州地方,現下雖有些少殘妖不時前來作怪,俱仰弟等在彼堅築營盤,約束兵土,小心靈變,加以防範,毋使妖魔攔人。”蘄州位於田家鎮上游,正當東下湘軍進攻之要衝。11月19日,湘軍水師來犯,陳玉成指揮太平軍水師迎擊,斃營官白人虎。這時陳玉成年少氣盛,率部上追10餘里,結果遭到湘軍水陸師的包圍,損失戰船300餘號。次日,陳玉成乘夜火攻湘軍水師,焚燬敵戰船一部。由於陳玉成積極作戰,有力地牽制了湘軍水師的東下。曾國藩也承認:“蘄州賊船不過百餘,而牽綴我軍不得直攻下游。初四、初五半壁山大戰,我水師不能前往援應.此賊之詭計也。”之後,曾國藩改變了戰法,留一小半戰船在蘄州與陳玉成相持,而以大部戰船駛向下游,配合半壁山陸軍作戰。27日,湘軍水師衝越蘄州駛往半壁山。陳玉成指揮岸上火炮進行猛烈轟擊,雖給敵以殺傷,但未能阻止湘軍水師船隻的下駛。這時,蘄州上下游都有敵船.陳玉威處境困難,便命水師駛往下游,留陸師繼續堅守蘄州。田家鎮,半壁山戰場連日大戰,太平軍失利,半壁山陷人敵手,湘軍水陸配合,沖決了攔江鐵索。正當鏖戰之際,陳玉成率數千太平軍,從側後殺來,先後踏毀清軍都司楊名聲、副都統魁玉和總兵楊昌泗的營盤數十座,給敵以重大殺傷。後得知田家鎮已經失守,便於12月3日放棄蘄州,撒往廣濟,與秦日綱部會合,繼續轉戰於大河埔、雙城驛。不久,退入安徽宿松。

橫掃鄂北清軍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田家鎮、半壁山防線被突破後,楊秀清命翼王石達開由安慶增援,坐鎮湖口;冬官正丞相羅大綱駐紮湖口對岸的梅家洲,與九江守軍共同抗擊湘軍。1855年1月,太平軍粉碎清軍的水陸進攻一,取得了著名的九江,湖口大捷。這時,退守安徽宿松的秦日綱、陳玉成部便乘機轉人反攻。

2月16日,秦日綱、陳玉成等乘清軍後路空虛, 率部西進,於湖北廣濟擊潰湖廣總督楊需所部清軍萬餘人。接著連佔蘄州,黃州,於23日佔領漢陽。楊霈率部逃往德安府(今安陸)。

秦日綱陳玉成佔領漢陽後,即分兵出擊。陳玉成率部進軍鄂北,連佔漢川、應城。4月5日佔領德安府。4月24日,陳玉成為了消滅敵軍,主動棄守德安府。楊霈等乘虛進駐。

5月12日,陳玉成又回師北上, 再佔德安府,清軍退守隨州。這時,西安將軍札拉芬,副都統常亮率部由河南前來增援。5月31日,陳玉成揮師北上迎戰,大敗清軍於隨州平林市、五里墩,陣斬札拉芬,佔領隨州。楊需以“坐視不救”罪被清廷革職。6月,陳玉成棄隨州,撤回德安。8月,新任欽差大臣西凌阿自隨州率兵勇2萬來攻。陳玉成又迎戰於應山三坡港,大敗清軍,進佔平林市,收降大批義勇。綜觀陳玉成這一時期在鄂北的作戰,進軍神速,行動果斷,注意及時收縮與集中兵力,並善於“殺回馬槍”,故在湖北流傳著“三十檢點回馬槍”的民謠。

鎮江解圍戰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當西線太平軍轉敗為勝,進軍湖北、江西之際,天京周圍的形勢卻轉趨嚴重。自清軍的紅單船(清廷從廣東調來的大型武裝商船)駛抵長江之後,天京的水上運輸大受威脅。天京西翼重鎮蕪湖和東面屏障鎮江,遭到清軍的嚴密包圍。1855年11月,皖北重鎮廬州(今合肥)又失守。在此不利形勢下,天京當局決定從西征前線抽調部隊東援。陳玉成奉調自鄂北戰場東返,先後參加了圍攻廬州、蕪湖解圍和鎮江解圍的戰鬥。

清軍在天京城外建立江南大營不久,鎮江就開始被圍,城內有太平軍約萬人,守將為檢點吳如孝。1855年初,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在上海鎮壓小刀會起義之後,就率七八千清軍到達鎮江城釙,加緊圍攻,形勢危急,故太平軍要解天京之圍,首先從解鎮江之圍開始。1856年2月1日,燕王秦日綱率冬官正丞相陳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等自天京東援,連日與清軍接戰,不分勝負,雙方相持於龍潭、下蜀之間。為了打破清軍的阻截,太平軍急需與吳如孝取得聯繫,以便東西兩面夾擊清軍。2月16日,秦日綱曾派總制熊步高潛往鎮江,但為清軍擒獲:在此情況下,秦日綱便與各將領商定,派陳玉成乘小船經長江水道衝往鎮江。陳玉成接受任務後,便駕駛小船,乘著夜暗,衝破敵炮船的阻攔,舍死直衝鎮江,與吳如孝溝通了聯繫,勝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得東西夾擊敵人的計劃得以實現,對戰鬥勝利起了關鍵作用,3月18日晨,秦日綱等率大軍由倉頭- -帶,自西而東向清軍進攻,李秀成率3000人由清軍後路抄出,這時,陳玉成吳如孝也率部由東而西進攻。清軍腹背受敵,紛紛潰散。兩路太平軍勝利會師。次日,太平軍又大敗清軍,踏破敵營16座。

攻破江南大營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秦日綱、李秀成進人鎮江稍事休整後,即調集船隻,北渡瓜州。4月3日拂曉,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督率太平軍向清軍江北大營發起進攻,連破虹橋、朴樹灣等敵營。次日又大敗三漢河之敵,連破敵營120餘座。欽差大臣託明阿逃往邵伯鎮。5日,太平軍兵不血刃地佔領揚州。當即徵集糧食,以濟瓜洲、鎮江之急。

5月27日,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率太平軍自瓜洲南渡鎮江。6月1日,大敗高資清軍,擊斃江蘇巡撫吉爾杭阿,踏破敵營30餘座。13 日,全隊撤回天京,駐紮燕子礬、觀音門,準備人城休整。這時,自江西回援的石達開部也已回抵天京。東王楊秀清鑑於清軍江南大營已危如累卵,嚴令秦日綱等在攻破大營後方準人城。但陳玉成、李秀成認為向(榮)營久紮營堅,不能速戰進攻,便進京當面向楊秀清申述結果受到楊秀清的嚴厲斥責:“不奉令者斬!”

6月18日,各路太平軍在楊秀清的統一命令下,向江南大營發起進攻,經過4天激戰,終於攻破威脅天京達3年之久的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向榮等逃往丹陽,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率部追擊,與清軍相持于丹陽城外。

21歲成為軍事統帥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太平軍取得攻破江南大營勝利後,軍事形勢達到鼎盛時期。可是,就在這時,太平天國內部爆發了內訌,東王楊秀清被殺,數以萬計的太平軍將土喪生。不久,洪秀全又殺了北王韋昌輝,召翼王石達開回京輔政。1857 年5月,石達開又離京出走,帶走了近10萬部隊。這一系列事件,使太平天國的元氣大傷,軍事形勢也隨之急轉直下。從1856年冬開始,太平軍棄守武漢,湖北,江西根據地隨之逐步落人敵手。在天京周圍,清軍攻佔了鎮江。只有皖北戰場的情況例外,原有的根據地不僅來遭損失,而且還有所擴大。這是年輕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在十分不利的形勢下,積極奮戰,力挽狂瀾的結果。

天京內訌之後,陳玉成、李秀成分別奉調駐守皖南皖北。1856年底,清軍秦定三部圍攻桐城,形勢吃緊,李秀成便派人持文前往皖南寧國(今宣城),求救於陳玉成,陳玉成當即準請,率部渡江至樅陽鎮。這時,李秀成也趕到樅陽,出示繪製的作戰曲共商對策。1857年1月中旬.陳玉成根據商定的計劃,率部隊連佔無為,巢縣後,即揮師西上,佔領廬江,引軍上界河,攻大關,包抄桐城之後,切斷清軍的糧道。2月24日,陳玉成部配合李秀成部,內外夾擊,殺得清軍大敗,遂解桐城之圍。自此之後,陳、李兩部便經常密切協同、配合作戰。

清軍自桐城戰敗後退往六安廬州。陳玉成會同李秀成部分路追擊,攻克舒城,斬總兵郝光甲。後因攻壽州不下,陳玉成便率軍南下,佔領英山,進軍湖北。

1857年春至1858年夏,陳玉成率部轉戰在鄂東北和鄂、豫皖交界處,長年與清軍接戰,先後攻佔過英山、嶄水、黃梅、廣濟、薪州、羅田、麻城、黃安等縣城,雖然未能擊敗湖北清軍,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但在軍事形勢日趨惡化的情況下,將戰場推向湖北境內,有利於安徽根據地的鞏固,從而保障了天京的安全。由於戰功卓著,在1857年中,陳玉成被封為又正掌率(根據太平天國的官制,天朝中央政府設正副掌率職,“掌握重權,總理國事”,相當於內閣正副總理。)1858 年夏.洪秀全恢復早年的五軍主將制度,陳玉成受命為前軍主將.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的軍事統帥。這時,他年僅21歲。

陳李合作攻破江北大營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1858年,太平天國所面臨的軍事形勢仍然是嚴峻的。繼1857年底,鎮江、瓜洲失守之後,1858年春,清軍重新建立起江南、江北大營,天京又陷人敵軍的包圍之中。5月,九江失守,安慶受到直接威脅。同年8月,陳玉成、李秀成於樅陽鎮會齊各將,共同商定了解救天京之圍的辦法。8月23日,陳玉成率部2萬餘人進佔廬州,接著揮師東下,直趨滁州;李秀成部也由全椒前來,於烏衣鎮會師,眾達數萬,準備進攻江北大營。當時,江北大營欽差大臣德興阿駐營浦口,擁有兵勇1.5萬餘人,但星散在周圍百餘里內,呼應不靈。9月26日,太平軍在小店擊敗清軍,為進擊大營掃清了障礙。27日,陳、李聯軍發起總攻,突破陡岡,直下浦口,攻破江北大營,擊斃副都統裴音保、烏爾恭額。德興阿逃往揚州。陳、李兩軍乘勝分路追擊,相繼攻下了揚州,六合等城。天京北面威脅解除,糧道暢通。

三河鎮大捷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正當陳、李聯軍攻破江北大營之際,湖廣總督官文也驅策湘軍進犯安徽,於攻佔太湖後,即分兵兩路,南圍安慶,北攻廬州。北路湘軍統將李續賓急切圖功,於連陷潛山、桐城、舒城之後,又率5000之眾,進逼廬州的南面屏障三河鎮。太平軍守將吳定規,見湘軍來攻,即憑壘固守,同時飛報陳玉成求援。陳玉成得報,當即兼程西援,李秀成部也隨後趕到,兩支部隊分別駐紮在三河鎮南的金牛鎮和白石山,連營數十里,並截斷了湘軍退路。11月15日,李續賓出動7個營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夜襲金牛鎮,企圖僥倖取勝。陳玉成抓住敵軍冒險出擊的有利戰機,以少部兵力正面搦戰,吸引敵人,另以主力從湘軍左翼抄其後路。16日晨,大霧迷漫,咫尺莫辨, 鼓角相聞, 敵我難分。在混戰中,陳玉成主力迅速擊潰了左路湘軍,並乘勝隔斷了中、右路敵人的退路。湘軍發現歸路被斷,倉皇后撤,在煙筒(墩)崗一帶,又被太平軍團團包圍。李續賓得知大隊被圍,親自率部前往救應,結果也被擊退。這時,李秀成部聞訊趕來參戰,吳定規部也自三河鎮內出擊,三支太平軍協同作戰,首先殲滅煙筒崗之敵,繼又攻破敵營7座,擊斃李續賓,全殲湘軍5000人,打了一個大殲滅戰。陳玉成、李秀成以果斷的決心,迅捷的行軍,靈活的戰法和密切的協同,終於取得了三河鎮之戰的重大勝利。而湘軍自三河之敗,元氣大傷,年餘不敢東犯。太平天國由此贏得了時間,重振軍旅,堅持反清作戰。

22歲被封為英王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三河大捷之後,陳玉成又會同李秀成部乘勝南進連克舒城.桐城。正在圍困安慶的清軍都興阿部聞訊後撤往宿松。湘軍主力二三萬人集中於宿松一帶。陳、李部跟蹤前進,連佔潛山、太湖。這時,陳玉成因勝而驕,繼續督軍進攻宿松,結果在二郎河遭到湘軍馬步隊合擊,死傷萬餘人,遂退守太湖,與敵相持。

1859年3月,陳玉成率部自安慶北進,攻佔六安。19日,於廬州官亭大破清軍大營,擒獲安徽巡撫李孟群(後拒降被殺)。接著揮師東向,攻破欽差大臣勝保大營,斬總兵柏山。

陳、李聯軍攻破江北大營之後,滁州、江浦守將李昭壽薛之元被清軍招撫,先後獻城降清,天京北路交通又受威脅。1859年4月,陳玉成應李秀成之請;前赴解救,率部抵達江浦、浦口,會同李秀成部轉戰於江浦、滁州、揚州之間,雖屢屢獲勝,但始終未能將清軍逐出這地區。在此期間,洪秀全的族弟洪仁開自香港到達天京,被封為幹王,開始輔理朝政。陳玉成也因連年戰功卓著,晉封為英王,時年22歲。

當陳.李聯軍轉戰於江浦,六合附近時,曾國藩胡林翼率部進圍太湖,並調兵遣將,積極準備四路進兵安徽。為了解太湖之圍,阻擊東侵的湘軍,陳玉成率部西返,並聯絡捻軍張樂行、龔得樹部,齊集潛山、太湖,抗擊湘軍。1860年1月14日,陳玉成張樂行、龔得樹率部於地靈港伏擊湘軍,斃傷敵幹餘。2月16日,雙方大戰於小池驛,結果被湘軍擊敗,損失慘重。陳玉成見援救無望,命令撒出太湖、潛山,退守桐城、安慶。

這時,天京周圍正在準備進行二破江南大營戰役,陳玉成奉調東返。3月初,率部抵達滁州,全椒地區,4月下旬,由東西梁山渡江抵江寧鎮。各路太平軍雲集天京城外,號稱10萬,形成了對江南大營的反包圍,並決定從五個方向進攻江南大營。陳玉成部擔負由江寧鎮經板橋、善橋進攻江東門的任務。5月2日總攻開始,各路太平軍連日冒雨出擊,與敵大戰。5日,陳玉成率部由上河、毛公渡等處搭造浮橋,首先突破江南大營的外牆,天京城內的太平軍也紛紛出擊,向清營投擲火罐,引起爆炸,一時響聲震野,附近清軍聞之喪膽,紛紛棄營潰逃,大營的西部防線隨之瓦解。這時東部清軍也無心再戰紛紛焚營潰逃,大營四周火煙迷漫,人馬囂雜,欽差大臣和春等在... .片慌亂聲中逃往鎮江。清軍的江南大營再次被攻破。

無意在東線作戰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攻破江南大營之後,各路戰將登朝慶賀,同時商討下一步戰略。在這次重要的會議上,陳玉成出於對西線安危的關切,力陳集中力量回救安慶的必要,可惜未被採納。最後洪秀全採納了洪仁開.李秀成的意見,決定東征蘇(州)、常(州)。在李秀成東征蘇、常期間,陳玉成僅在側翼擔任掩護任務,他先攻揚州,接著渡江南下,進攻杭州,3天后便撤圍北返。他的飄忽無定的行蹤,充分地反映出他既堅決執行命令.又無意在東線作戰的複雜心情。

在陳玉成無謂地滯留東線戰場的三個月裡,曾國藩、胡林翼調兵遣將,從容地進行攻取安慶的部署:曾國荃湘軍已推進到安慶城下,深溝高壘,嚴陣以待,多隆阿部則紮營於桐城以南,準備打援。1860年9月,陳玉成率部由天京渡江西征。經定遠、壽州、六安、舒城,聯合捻軍龔得樹,孫葵心部,進至桐城西南的掛車河,企圖直接救援安慶。但遭到多隆阿、李續宜部的聯合進攻,造成數千人傷亡,只得北走廬江,休整待機。

此次太平軍西征,取“合取湖北”(武昌)的戰略,陳玉成與李秀成約定於次年4月在武昌會師。為了踐約,陳玉成於1861年3月初親率大軍西進,連下霍山、英山蘄水,於18日佔領黃州,距武漢僅百餘里。這時,第二次鴉片戰爭已經結束,根據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增開了漢口等十個通商口岸。英國參贊巴夏禮乘艦西上漢口,調查開埠事宜,事畢東返時,在黃州停留,會見英王陳玉成,“勸告”他不要進攻武漢。陳玉成缺乏外交經驗,經不起巴夏禮的訛詐,便中止向武漢的進軍,所部分別向鄂東北地區活動。由於安慶被圍,情況危急,陳玉成遂於4月下旬率部離鄂回皖,進至安慶以北10餘里的集賢關內,逼近圍城湘軍塹壕。與此同時,天京方面也調派洪仁環。林紹璋和黃文金等率部來援,進至桐城、安慶間,謀與陳玉成都會合,共解安慶之圍。

1861年5月初,多隆阿部對新到的洪仁環、林紹璋、黃文金部太平軍,連續猛攻,給以重大殺傷,迫使洪仁環等退人桐城。陳玉成見洪仁開等援軍受阻,湘軍增援部隊將到,遂留下主力劉礆林等部繼續堅守集賢關內外赤崗嶺等營壘,自率五六千人撇至桐城,準備同洪仁環等會商後再回集賢關。5月下旬,陳玉成.洪仁開等企圖率部進人集賢關,結果遭到多隆阿部頑強阻擊,前進受阻。這時,赤崗嶺等壘已全部被湘軍攻破,劉蹌林等壯烈犧牲,陳玉成部精銳損折大半,元氣大傷。7月下旬,陳玉成聯合自皖南來援的楊輔清部,再次進攻圍困安慶的湘軍,又未獲勝。9月5日,安慶失陷。

安慶失守以後,陳玉成取道宿松、黃梅,準備到湖北德安襄陽一帶去招兵,然而部眾都不願前往,只得取道英山、六安,前往廬州。

25歲英勇就義

中國古代名將錄之中流砥柱---陳玉成

由於安慶失陷.陳玉成的家眷全部罹難,所部精銳損失慘重。不久,他又受到洪秀全“革黜"的處分,致使他的心情+分沉重,處境非常艱難。然而,他並未灰心。同年冬,他將手下的兒員主要將領先後派往河南.陝西,準備去那裡擴大隊伍,他身邊只留少數部隊,據守廬州。1862年(同治元年)初,多隆阿等率部來攻廬州,他感到情況緊急,便分別給派往河南.陝西的陳得才.馬融和、張樂行等去信,要他們趕快回皖.到廬州以北的正陽關一帶接應。後又寫信給在天京的護王陳坤書.要他率兵前來援救。但這些信件都被清軍截獲。因遲遲不見援兵到來,陳玉成心急如焚。正在這時,接到壽州苗沛霖(苗沛霖原是安徽風臺縣的一個落第秀才,受命督辦團練,勢力不斷髮展,官至道員。1860 年舉兵抗清,太平天國封他為奏王。1862 年又受勝保招撫而降清,陳玉成尚不知,故而被騙號受擒。)的來信,要他去壽州。信中還說:“孤城獨守,兵家大忌,以英王蓋世英雄,何必為這股殘妖所困。英王常雲:如得汴京,黃河以南大江以北,實可獨當面。”陳玉成在一籌莫展之時,接到苗沛霖的諂媚獻策,遂為之所動。1862年5月,他不聽左右的勸阻,率領部隊由廬州突圍去壽州。當他一踏進壽州城門,就墮人苗沛霖的圈套,被伏兵包圍擒縛。21日,陳玉成被解往欽差大臣勝保兵背。在公堂上,他堅貞不屈,拒絕下跪,並歷數勝保的敗績,毫無懼色。6月4日,在河南延津被害,年僅25歲。

陳玉成部太平軍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中流砥柱,陳玉成的犧牲,也使整個戰局隨之迅速惡化。

陳玉成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戰場上度過的。他13歲參軍,17歲擋大敵,20歲為統帥,22歲封英王,統率千軍萬馬,轉戰大江南北,為太平天國建樹了輝煌的戰績,他作戰勇敢,臨危爭先,屢建奇功,正如他自己所說:“何處官兵多, 我即向何處救應!”他行軍神速,作風頑強,善打硬仗,為敵人所深懼,說他是“賊中最可很者”。(張德空語),“自漢唐以來之悍者”(曾國落語),“近世早有其匹”(胡林翼語)。他治軍嚴正,紀律嚴明,又深受部屬和百姓的愛戴!

陳玉成不愧為近代中國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