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背景下的供應鏈佈局 (編譯總結)

全球貿易保護趨勢日益加劇。儘管密佈烏雲間透出亮光,但宏觀層面的長期不確定性已屬大概率事件。國內企業都在思考這對我有何影響,影響多大,如何應對。瞭解相關歐美智庫對企業的建議,有助於激發我們的系統思考。

數十年來支持全球化的政治氛圍在越來越多的地區正轉向貿易保護和強調國家制造。這一全球趨勢在近期達到了巔峰。關稅的不確定性為製造地選擇,庫存策略,採購、分銷、物流以及與客戶的商業條款執行帶來新的風險。

“對於直接或間接依賴中國供應鏈以滿足美國客戶需求的公司而言,這種情況尤其重要,” Gartner高級主管分析師Kamala Raman表示。“由於稅率增高,美國進口商已經報告了每月額外60億美元的關稅成本,許多公司發佈了因貿易緊張局勢造成的財務影響。”

受影響的供應鏈領導者們必須仔細考慮他們的選擇,並在反應過度和不足之間保持平衡。美國公司目前在規劃決策製造/供應網絡新投資時面臨棘手選擇,特別是在如何判斷當前貿易衝突是否會演變為一個長期問題上。

儘管存在種種不確定性,但實現供應網絡的多樣化可能是理性的選項,同時有效管理廣泛存在的供應節點風險,保障供應鏈網絡的彈性。需要在公司戰略規劃週期中嵌入情景規劃和評估,分析可能風險,併為所有可能的情景確定適當的行動計劃。

為緩解長期不確定性風險,有必要評估多種供應鏈預案。這意味著考慮將生產和供應重新轉移回美國、墨西哥或加拿大等臨近區域,或者將生產更多轉移到低成本地區的成熟節點。

搬遷產能或重新規劃供應路線並不容易。即使有條件轉移到備份節點,也要應對各種挑戰。製造工藝的複雜性使得啟動生產變得困難、耗時且昂貴。此外,供應鏈的網絡化特性意味著任何生產設施的遷移必須同步考慮對網絡所有其他部分的影響。

對於那些在其他國家沒有現成設施的公司來說,整個過程會變得更加複雜和昂貴。建立一個全新供應節點,人員配備、培訓和尋找合適的當地夥伴是供應鏈主管的重大挑戰。當決定接受這一挑戰時,不能只關注關稅問題,需要進行全面的選址,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如預期的增長市場,該國現有的能力和未來的改進潛力。

“當事情平靜下來後,退出中國然後再決定重新進入可能會被證明是不明智的。” 對將供應鏈移出中國的決定不應掉以輕心。考慮到重新配置供應網絡的成本、執行時間和隨之而來的風險,公司應只在確認新的供應鏈方案符合長期業務規劃時才啟動。對業務的深入評估甚至可能表明留在中國會是更好的選擇。

中國作為製造中心的能力稟賦和市場的規模優勢不容小覷,更重要的是,也不能在另一個國家複製。一個在中國市場上已具備重要地位的公司,退出再重新進入這個市場會面臨更加有力的國內和國際企業競爭,這可是不明智的選擇。

貿易戰背景下的供應鏈佈局 (編譯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