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第四集:皆然不同的温酒斩将,结局注定的草堂会晤

新《三国》前三集已经将曹操的足智多谋演绎的淋漓尽致,三集后半部分和第四集,开始展现刘关张的过人之处。先表现刘备城府深远、心胸稳如泰山,再在第四集开端,特写关云长温酒斩将。

新《三国》第四集:皆然不同的温酒斩将,结局注定的草堂会晤

《三国演义》中,斩华雄的桥段的手法是侧写,只是些鼓声,喊声,众人失惊状。这种写法凸显关羽斩华雄之速,更显关羽武艺惊人。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而新《三国》用的在此桥段用得是正写,写的是关羽如何杀,怎样杀,用得什么招数杀。前者侧写是笔法,后者正写诗拍发。因为荧屏艺术独到的展示方式,正写更有震撼力。

为何要正写关羽斩华雄?因为此剧之前只写曹操如何如何,并未表现刘关张的精诚勇武,因此,斩华雄并非是不仅仅是关羽,更是刘关张的“威震乾坤第一功”。

关羽斩华雄用得是拖刀计,这三个字在全剧中并未提过,但是用特定的招数将这一绝杀演绎出来。拖到计在全剧中,关羽只用过五次:斩华雄、战吕布、会夏侯惇、会黄忠 、打庞德。动作造型一致,略有偏差。成了关羽的招牌式的动作,就如《黄飞鸿》中李连杰的经典pose一样。

新《三国》第四集:皆然不同的温酒斩将,结局注定的草堂会晤

拖刀技的招数设计,小编猜测灵感来自于评书艺术。“一马四刀”是评书作品中使刀将军的必杀计,无论哪部评书,只要是人物用刀,这个招数都可以套用。如刘先林《薛家将》的薛平“一刀削三首”,用得就是这一招。

先“力劈华山”,紧接着“ 顺水推舟”,第三招是"海底捞月",而马挫蹬,最后一招是“脑后摘瓜”。每部作品因具体情况略有不同,但大同小异。

关羽的拖到及也分四招,先是"拖刀",然后"力劈华山"“,第三招是”顺水推舟“,第四招是”海底捞月“。华雄即斩,即表现出关羽的武功盖世。

新《三国》第四集:皆然不同的温酒斩将,结局注定的草堂会晤

拖刀

新《三国》第四集:皆然不同的温酒斩将,结局注定的草堂会晤

立劈华山

新《三国》第四集:皆然不同的温酒斩将,结局注定的草堂会晤

顺水推舟

新《三国》第四集:皆然不同的温酒斩将,结局注定的草堂会晤

海底捞月

而刘备张飞的国人之处,该如何展现呢?张飞之用,放在了后集的虎牢关之战,而刘备的国人之处,则在曹操的口中道出,刘备看到华雄备被斩之后仍岿然不动,与十分震惊的众诸侯皆然不同。

新《三国》第四集:皆然不同的温酒斩将,结局注定的草堂会晤

随后,曹操想拉拢刘关张。曹仁称曹操为英主,刘关张为英才,二者有何不同?英才者,有一过人之处即可,或文章盖世,或武功超群,都是英才。而英主者,则要恩威难测,且知人善任,让知兵者统领军队;让当先敢战者陷阵杀敌;让足智多谋者参议军政。除了知道属下的性格和根器,因人而待之,傲慢者贬之;谦逊者敬之;懒惰者鞭策之;勤奋者嘉勉之;顽劣者训斥之;仁厚者礼待之。刘邦说:”驭人之乐,其乐无穷。“正是这个道理,不过非常之人,才能统御非常之人,普通人驭人,则有玩火自焚的危险。

关羽张飞是英才,而刘备是不同于曹操的另一个英主。

不同在何处?信仰!

在刘备和曹操在草堂的一番攀谈中,就可看出二者的信仰了。刘备是国家群体主义,而曹操是个人英雄主义。

所以刘备因乱世而悲,他的志向,是想中兴自己的公家——汉室,而中兴汉室,在于取人心,取人心之道,是循天道,行仁义,持忠孝;

因而曹操见乱世而喜悦,他的志向,是取天下,取天下要运用权谋,权谋用处,则英才毕至,文武云集。

新《三国》第四集:皆然不同的温酒斩将,结局注定的草堂会晤

刘备为英主,是因为他的信仰不同于任何诸侯,他是最孤独的主子。

曹操为英主,则是他在与其他诸侯信仰相同的情况下,奉行信仰之道优于其他诸侯。

思想是一切言行的基础,曹操和刘备水火难容,不再日后几十万军队汉中会猎,而在今日草庐之中,二人相望的这一眼。

新《三国》第四集:皆然不同的温酒斩将,结局注定的草堂会晤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二人是英主,也是英雄,因此互为敌手。二人是英雄体现在何处,在英雄相知、英雄相惜、英雄相忌。

英雄相知,如刘备知道曹操与诸侯们不同,如曹操知刘备非囊中物、池中鱼;英雄相惜,如曹操之刘备明珠埋没于山野,如刘备知曹操共生于乱世;英雄相忌,如刘备看穿曹操是为乱世而生,想取天下;如曹操看出刘备不能,乱世争逐的英雄们为伍。

二人草堂一晤,是煮酒论英雄的伏笔,也是二人从此处事为人的准则。

孙坚敢率江东弟子为天下先;孙策当先敢战;孙权年幼,能看破李儒前来联姻的用意。江东孙家再此集旁带一笔,引出袁术断粮,孙坚战败的下文。

新《三国》第四集:皆然不同的温酒斩将,结局注定的草堂会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