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老人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大凡好药多口味极苦但对治病很有益处;越是忠心的话听起来越觉刺耳但对你的实际行动却很有好处。

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但却能让病痊愈,忠诚的话虽然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但却能帮助人们的一言一行。现在常用来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老人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好药大多是苦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这句话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因为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而由小错到大错,由大错到不可救药,苦口的药虽然很难让人吞咽,但却有利于自己痊愈,逆耳的话虽然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使我们更快进 步,起到激励作用。

老人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峣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

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这才依依不舍离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

旧时人们都使用中药来治疗疾病,因为是从含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中提取或采集而来,大多数药材的味道辛辣苦涩,尤其是煎服的汤剂,更是苦涩难用。但是只要对症下药,就会治好疾痛,甚至是药到病除。所以才有“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句俗语的产生。

老人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是忠诚正直的劝告,有如良药,但听来常常“逆耳”也如苦口。因为这劝告必然与被劝告的人原有的想法不同,它不是顺情说好话,而是逆耳的劝告。有时忠言比起良药更让人难以接受,但若想成大事,没有接纳忠言的雅量是不行的。

唐太宗是一位历史上比较开明的君主,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纳谏,因此当时有不少著名的“谏臣”,除了我们熟知的魏征外,房玄龄做的也不错。

一次,唐太宗忽然问周围的大臣说:“自古以来,开国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子孙,多出败乱的原因何在呢?”房玄龄直言不讳地说:“那都是因为皇上宠爱子孙,而子孙生长深宫,自幼享惯富贵,不识人间情伪,不懂国家安危,不能磨炼才干的缘故。”

老人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唐太宗虽为明君,但也有过不少荒唐之举,如对高丽发动战争,不仅给高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惨重的损失。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又要侵犯高丽,当时房玄龄已重病卧床,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上书太宗,并对儿子们说:“当今天下安静,各得其所,惟有东征高丽,必会成为国家的大患。我虽不久人世,但知而不言,也会衔恨入土,死不瞑目。”太宗览表以后,十分感动地说:“此人危笃至此,尚能忧我国家,实在是难得啊!”

正是因为唐太宗能够接受这些逆耳之言,所以才有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有病不能不吃能治病的苦口良药;欲成其事,不能不认真听取与采纳有利于行动的逆耳忠言,这是千百年来,在无数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的箴言。

老人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