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老人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出自《史記·留侯世家》

大凡好藥多口味極苦但對治病很有益處;越是忠心的話聽起來越覺刺耳但對你的實際行動卻很有好處。

好藥雖然很苦,讓人難以吞嚥,但卻能讓病痊癒,忠誠的話雖然有點讓人聽了不舒服,但卻能幫助人們的一言一行。現在常用來形容應該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老人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好藥大多是苦的,但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自身的缺點。這句話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

因為一個人有了過錯並不可怕,只要能夠及時改正就無大礙,可怕的是諱疾忌醫,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從而由小錯到大錯,由大錯到不可救藥,苦口的藥雖然很難讓人吞嚥,但卻有利於自己痊癒,逆耳的話雖然有點傷人,但卻能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使我們更快進 步,起到激勵作用。

老人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沛公劉邦十萬義軍攻破嶢關,在藍田大敗秦朝關中守軍,領先天下義軍,順利進入咸陽。進入秦朝的咸陽宮後,沛公劉邦被宮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準備留在秦宮裡玩個盡興不出來了。他的連襟兄弟樊噲勸他他也聽不進去。

這個時候,張良入宮直諫,很嚴厲地數落了劉邦一頓,說明了他這樣做的錯誤,並且說了這麼一句:“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請沛公聽樊噲言。”沛公這才依依不捨離了秦宮,宣佈軍隊開出城市,到咸陽郊外的霸上乖乖駐紮,不許擾民。

舊時人們都使用中藥來治療疾病,因為是從含有藥用價值的動植物中提取或採集而來,大多數藥材的味道辛辣苦澀,尤其是煎服的湯劑,更是苦澀難用。但是隻要對症下藥,就會治好疾痛,甚至是藥到病除。所以才有“良藥苦口利於病”這句俗語的產生。

老人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忠言”是忠誠正直的勸告,有如良藥,但聽來常常“逆耳”也如苦口。因為這勸告必然與被勸告的人原有的想法不同,它不是順情說好話,而是逆耳的勸告。有時忠言比起良藥更讓人難以接受,但若想成大事,沒有接納忠言的雅量是不行的。

唐太宗是一位歷史上比較開明的君主,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納諫,因此當時有不少著名的“諫臣”,除了我們熟知的魏徵外,房玄齡做的也不錯。

一次,唐太宗忽然問周圍的大臣說:“自古以來,開國皇帝,把皇位傳給了子孫,多出敗亂的原因何在呢?”房玄齡直言不諱地說:“那都是因為皇上寵愛子孫,而子孫生長深宮,自幼享慣富貴,不識人間情偽,不懂國家安危,不能磨鍊才幹的緣故。”

老人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唐太宗雖為明君,但也有過不少荒唐之舉,如對高麗發動戰爭,不僅給高麗人民帶來了災難,也給本國人民帶來慘重的損失。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又要侵犯高麗,當時房玄齡已重病臥床,聽到這一消息後,立即上書太宗,並對兒子們說:“當今天下安靜,各得其所,惟有東征高麗,必會成為國家的大患。我雖不久人世,但知而不言,也會銜恨入土,死不瞑目。”太宗覽表以後,十分感動地說:“此人危篤至此,尚能憂我國家,實在是難得啊!”

正是因為唐太宗能夠接受這些逆耳之言,所以才有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有病不能不吃能治病的苦口良藥;欲成其事,不能不認真聽取與採納有利於行動的逆耳忠言,這是千百年來,在無數的經驗教訓中總結出的箴言。

老人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