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洗手?洗手伪物理实验,让孩子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孩子洗手不自觉,每次吃饭前都要提醒,玩玩游戏后直接上手就拿吃的,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尽管家长们一直很注重孩子洗手的习惯养成。

但是很遗憾在这件事上大部分孩子都“不长记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所谓的细菌他们看不见,一些孩子甚至有吃手的坏习惯。面对这样的熊孩子很多家长也为之苦恼,但是不管在这件事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帮助孩子养成爱洗手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不愿洗手?洗手伪物理实验,让孩子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洗手的历史

洗手这件事现在被公认为是卫生预防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接受。但是其实洗手也曾和国外戴口罩一样饱受嘲笑。

早在19世纪,匈牙利的一位医生塞梅尔维斯就提出了“勤洗手可以预防疾病的传播”,但是那时候人们对细菌不甚了解,不明白洗手能有什么用,至多,在手上肉眼可见脏了,或者手上有异样触感了才会去洗手。因此在塞梅尔维斯最初提出这一理论的时候其实没少被嘲笑。

当时塞梅尔维斯所在的一家医院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产妇死亡率奇高,并且其他医院并没有这一情况,这名医生指出由于该医院去产科查房的大多为实习医生。

这些实习生往往在上完解剖课处理完尸体后都没有洗手,这些尸体中存留的大量细菌被实习医生们带到了产科导致大量产妇死亡。在此之前该医院的产妇死亡率是其他医院的5倍,而经由塞梅尔维斯医生要求,实习医生们之后开始加强清洁工作,果然产妇的死亡率就回到了正常水平。

这是洗手“必要性”在提出的早期从被嘲笑质疑到认可的一大转折,而后随着细菌在医学发展中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人们也开始认可洗手的重要性。

特别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人、小孩、孕妇以及病人等,这些体弱人群的免疫力不强,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孩子生病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但是面对不愿洗手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

孩子不愿洗手?洗手伪物理实验,让孩子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孩子不愿洗手的原因

在此之前,家长们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洗手,并且每次洗手都要反复催促。美国清洁协会有一项关于孩子对洗手认知和习惯的调查,调查样本为8-17岁的孩子。

结果显示,97%的孩子知道洗手是保护自己少生病的重要事情,但是89%的学生在行为调查中表示在学校上完厕所后会洗手。

但是其他时间主动洗手的意愿和实际次数都很少。洗手情况具体的分布有:74%孩子摸完脏东西洗手;65%孩子吃午饭前洗手;60%上完体育课会洗手;53%捂鼻打喷嚏后会洗手。

另外在这份研究中,孩子不洗手原因调查结果也很有意思:43%表示洗手时间不够所以选择不洗手;21%表示不喜欢学校厕所;

19%表示学校没肥皂;15%表示学校厕所很恶心(和不喜欢厕所类似,大概为了表现学校厕所环境程度对孩子不吸收的影响而加以区分)。除了选项中的内容外,也有部分孩子表示没有父母提醒自己就变得疏于勤洗手,另也有受同学影响的,大家都不洗我就不洗。

孩子不愿洗手?洗手伪物理实验,让孩子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洗手伪物理实验

孩子洗手一个在于习惯的养成,当然让他们明白洗手的意义其实也很重要,就如当年塞梅尔维斯提出洗手论调一样,人们无法体会到细菌带来的威胁而选择了无视和嘲笑。

孩子虽然在概念上形成了洗手能洗掉手上的细菌免于生病,但是却无法真切感受到“病毒”被洗掉这一过程。因此在这里提供一个可以达到模拟效果的洗手伪物理实验,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洗手的重要意义。

实验前家长需要准备几样东西,一个色彩单调的水盆,在水里面撒入胡椒粉等可以模拟细菌的东西,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进行试验了。

第一步让孩子在未洗手的情况下徒手从水中拿出硬币,这时候孩子的手上不可避免地沾上模拟的细菌,手上不仅感受到异样,在视觉上也很有冲击力,密密麻麻的“细菌”正布满小手。

孩子不愿洗手?洗手伪物理实验,让孩子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在第二次实验中,同样是完成前置步骤,在水中放置硬币和模拟“细菌”,这次让孩子先用肥皂水洗手,然后再去取水中的硬币,这时候手再进入水中,会发现模拟的“细菌”会纷纷抛开,取出硬币后手上就不会沾上“细菌”了。

孩子不愿洗手?洗手伪物理实验,让孩子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前后对比之下,这时候父母在跳出来告诉孩子,你看这就是洗手的功劳,只要勤洗手就可以有效预防细菌。当然这个伪物理实验来解释细菌问题其实还是有“猫腻”的,具体的原理,其实是利用了水张力来完成“细菌”退散的。

用肥皂洗手后,肥皂中的表面活性剂破坏了水的张力,在力的不平衡作用下,胡椒粉这类细小的颗粒会向边缘收缩。造成的假象就是用肥皂洗手之后能过对“细菌”起到退散作用。

孩子不愿洗手?洗手伪物理实验,让孩子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当然实际情况肯定不是这样的,之所以要鼓励人们用肥皂洗手,原因在于肥皂和油脂中和之后能抑制细菌的繁殖,实际上并不起到杀菌的作用。

该实验旨在用更生动的现象来引导孩子吸收,因此属于伪实验,不过引导孩子勤洗手的初衷是好的,孩子也不会真的以为这些胡椒粉是细菌。

用一种肉眼可见的模拟来实现效果展现会更有说服力,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自己洗手是真实有效地可以驱散细菌,这样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不然很多孩子大概心里都会想着父母就喜欢“小题大做”吧。

孩子不愿洗手?洗手伪物理实验,让孩子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养成孩子洗手还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以上试验只是一个“说服”孩子的手段,而养成习惯还可以从更多方向来引导强化,以美清洁协会的调查报告为基础,针对孩子不愿吸收的原因可以做出以下应对:在不洗手原因投票中的大头是时间不够,那么时间不够的原因是什么呢?

比如在学校中上课铃响了,孩子没时间洗手,其实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相比做其他事,孩子并没有为洗手腾出更多的时间。

孩子不愿洗手?洗手伪物理实验,让孩子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比如15分钟的下课时间,14分钟用来玩了,那么剩下的1分钟当然不够洗手一趟来回的。有效的时间计划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比如提前预留2-4分钟时间。正确的洗手时间只需要20-30秒,洗手的习惯养成可以在家中进行。

其次是肥皂,家里的洗手液肥皂都不缺,而实际上现在不少学校在洗手池旁都有肥皂或洗手液,这并不能成为孩子不洗手的理由。如果没有,告诉孩子没有肥皂洗手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强调洗手的必要性,这样有没有肥皂、洗手液孩子不会以此为理由拒绝洗手了。

孩子不愿洗手?洗手伪物理实验,让孩子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再就是厕所环境,学校除了厕所外,洗手池也很多,而如果孩子在家中也不愿意洗手,客观地看看是不是自己家里的厕所环境影响了孩子吸收的积极性,比如卫生间异味,地面湿滑等等,排除了这些原因孩子会更愿意主动地去洗手。

最后就是自觉性问题,洗手作为个人习惯养成中不那么困难的一项,家长做好必要的知识灌输之外还要以身作则,在饭前和孩子一起洗手,在孩子玩耍回来后督促孩子洗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好的习惯,父母榜样的力量在这时候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