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情懷與淡泊詩風

自鹹通後期開始,唐王朝進入動亂階段。文人在仕途上難有所作為,且環境險惡,一些人把功名看的淡了。平安閒放,終老煙霞,成為生活上的追求目標。精神上則儘量做到不受外界的干擾,一切淡然處之,努力保持內心的閒適、恬靜。陸龜蒙、皮日休、司空圖等人的詩歌,突出地表現了這種避世心態與淡泊情思。

隱士情懷與淡泊詩風

陸龜蒙、皮日休二人並稱“皮陸”。陸龜蒙是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裡先生“。他的《江湖散人歌傳》自雲:“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羈限,為時之怪民。”如:

白蓮

素蘤多蒙別豔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和襲美春夕酒醒

幾年無事傍江湖,醉倒黃公舊酒壚。

覺後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

皮日休本來推崇儒學,很有用世之心,在詩歌理論方面,曾有過白居易的諷喻美刺之說。其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被魯迅讚譽為唐末“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

汴河懷古二首

其一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

其二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皮、陸二人抒寫的是中唐以後文人那種較為近俗的閒情逸興,帶有瀟灑遊戲的成分。與前代詩人相比,缺少陶淵明那種對社會人生的嚴肅思考,也缺少王維的禪悟和對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司空圖是晚唐詩論家,強調“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從他創作來看,所追求的韻致,也往往是淡冷清雅的。如:

早春

傷懷同客處,病眼卻花朝。

草嫩侵沙短,冰輕著雨消。

風光知可愛,容發不相饒。

早晚丹丘去,飛書肯見招。

歸王官次年作

亂後燒殘數架書,峰前猶自戀吾廬。

忘機漸喜逢人少,覽鏡空憐待鶴疏。

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

酣歌自適逃名久,不必門多長者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