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養骨祕訣,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把心放肚子裡

骨骼問題非常常見

人們常說某個人尤其是老人身體好,會說身子骨真好,身子骨真硬朗,意思是說健碩、硬朗、靈活,走路挺直有力等。“身子骨”這幾個字道出了一個人體生理的秘密:身體健康,落點在“骨”上。防病祛病,最關鍵的切入點,在於“養骨”。養生先養骨,才能百病莫侵。

對於現代人而言,有很多骨骼方面的問題,電腦綜合症、司機綜合徵、釣魚愛好者綜合症、玩手機綜合症、沙發綜合徵、高跟鞋綜合症等很常見,主要發病於頸椎,腰椎,肩膀,膝蓋這四個地方,例如辦公室一族,玩手機低頭族常見的頸椎問題,腰椎間盤突出,腰痛,肩周炎,半月板磨損這些,都是很常見的。脊柱的問題比較重要,脊柱是人體的中樞,而且關聯全身的諸多器官,有很多毛病看似不相干,其實也是與脊柱的問題相關,脊柱問題不僅僅是脖子疼,腰疼腿麻,事實上,大多數疾病都與我們的骨骼有關,骨骼的好壞強弱是因,疾病是果。簡單地講:沿著脊椎的31對神經分別由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的椎間孔伸出而貫穿全身。所有的脊神經負責傳遞大腦與身體各個部位之間的訊息,可以看脊柱全息圖就知道了。因此,當脊椎發生異常時,就會影響到我們的器官,同樣,當器官不健康時,也可以從脊椎骨上找到異常之處,而且可以直接通過養護脊椎拔除病根,具體的就不多說了,可以自行網上搜索,所以有脊柱不正是萬病之源的說法。


養生養骨秘訣,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把心放肚子裡


也經常有人問我如何通過鍛鍊來恢復,有些骨骼的問題看似不是大問題,也很影響生活和工作,也是比較痛苦的,例如有一個朋友就是頸椎有問題,看一會兒書或電腦就受不了,經常頭暈,脖子怎麼著都難受,往電腦前一坐,沒一會兒就難受的受不了,生活工作很受影響。就最近這半年不到的時間,我所認識的人中就有三位做了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年紀都還不到40歲,挺恐怖啊,都很年輕化了,這裡面其實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姿勢不正的問題,另一個是正氣陽氣的衰弱問題,這個問題下文再具體說。

出現骨骼問題的關鍵在哪裡

常幹活的人經常負重,比如挑擔子,早時候交通工具不方便,主要靠兩條腿,早年挑個百八十斤走上十里地是常事,還有泰山挑夫,身負重擔登山,還有西南大山區的山民,每年殺了家裡養的豬,背在背上要翻越幾座山到山外賣掉。即便年紀大了體力差點,但活還能幹,好多農村裡六七十歲的老人也照樣能挑百八十斤走上幾里地,我的二太婆94歲高齡還能上山挑柴火。按理說常年負重這麼大,脊柱,膝蓋這些關節應該負重非常大,但也很少聽說有脊柱問題,或者膝蓋關節的半月板磨損問題的,而反觀現代人,拿半月板磨損舉例,非常常見,平時也就是走走路,偶爾跑跑步打個球,有的是爬樓梯,有的是爬山幾次,好像半月板就嚴重磨損了。這是一個什麼問題呢?實際上根本原因還是骨骼不正的結構問題,肌肉在外很光鮮,骨骼在內看不見,以前看過一張照片,肌肉男在田邊提起一筐西瓜秀肌肉展示力量,而一位農婦一手提一筐西瓜淡然走過。骨骼才是真正的承重結構,所以要愛護骨骼。

常年勞動的人身體的骨骼姿勢適應了負重,把負重正確地引導到地下,關節並不受壓迫,所以負重也沒事,而現代人比如爬山跑步爬樓梯等是讓膝關節承受體重這個大重量,沒有正確的姿勢,導致了膝關節的快速磨損,快到什麼程度?有人每天爬樓梯鍛鍊,一個月膝關節就出現彈響,膝關節疼痛,半月板嚴重磨損了。那麼怎麼才能有合理的骨骼承重結構呢?其實老祖宗早就總結出來了,我們都耳熟能詳的九個字。

養骨基本準則: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

對於現代人而言,除了睡覺以外,運動的時間其實並不多,即使出現了動作錯誤也沒有太大影響,更多的是站著,坐著,走路,這三樣其實佔據了絕大多數的時間,尤其是坐著,走路這兩樣,到了辦公室坐著一天,回家休息,坐車,開車都是坐著,辦公室職業病,司機綜合症都是坐姿不正導致的。走路也不少,現在手機都有計步,走路上下班,走路遛彎,有的人每天走上一兩萬步,最後膝關節也受不了了,也是姿勢的問題。解決了坐著,站著,走路這三樣,骨骼的問題基本也就沒有了。


養生養骨秘訣,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把心放肚子裡


坐如鐘

這裡的鐘是寺廟裡的大鐘,從懸繩往下一條線是中心線,四周四平八穩,受力勻稱。拳譜裡說“身有鉛垂線”,是說身體要中正平衡的意思,鉛垂線是蓋房子時候從頂上貼牆吊下一根線,連著一個錐形重物,以校驗房子蓋的正不正,蓋歪了房子時間一長就要倒塌,跟人體骨骼一樣,骨骼不正時間長了,關節受到壓迫,也會出問題。坐姿也當如此,然而辦公室的很多桌椅,號稱是人體工學設計,實際上是偽人體工程學,只能說是人體舒服學,一坐上去用電腦,人就自然地脊柱縮成一團,時間長了,頸椎必定出問題,腰椎也容易出問題。回到家坐到沙發上也窩成一團,坐時間長了腰就起不來了。當然也有比較科學的現代椅子,我體驗過一次,確實很好。


養生養骨秘訣,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把心放肚子裡


所以坐姿一定要中正,脊柱要立起來,不要窩著,小學生標準坐姿就是很科學的,以前都是大師級定的規矩,工作時候電腦最好有個下方靠近人的斜角,人的下巴微收,頭微微領起,跟站樁練拳一個要領,脊柱就拎起來了,能保證脊柱的骨骼對位,身體中正,這樣既能保護骨骼,還能順暢氣血有益健康。

站如松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松就是松樹,首先指的是要筆直的意思,不要東倒西歪,老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歪了骨骼自然歪,受力也會失去均衡。最大的問題在於骨盆過於前傾,腰部前頂的曲度過大,這叫駝腰,也是腎氣虛的一種表現,女性常穿高跟鞋,為了前凸後翹的美感,很容易有駝腰和骨盆前傾的狀態,常常有腰疼的,自己知道,而且對生育還有一定的影響,這種狀態要矯正過來。

站如松還有一層意思是要有根,樹都是有根的,風吹大樹百枝搖,而樹根巍然不動,這就需要身體放鬆,肚子放鬆,上虛下實。比如受到西方肌肉健美的影響,提一口氣到胸口顯得胸肌發達,實際上是上實下虛,是沒有根的狀態。而東方的傳統武術尤其是內家拳如形意拳太極拳都很注重恢復人的科學姿態,通過鍛鍊恢復上虛下實的本來面貌,讓重力通過骨架傳導順暢,這樣人體才會放鬆,因為有骨骼架著了,肌肉內臟都會放鬆,氣血運行也會更加通暢,這不是挺好。

所以站如松的要點在於放鬆,還有直立,不要骨盆前傾,站有站相就好了。如果能夠站樁練練內家拳那就更好了。再如玩手機時候,低頭族頸椎關節處能收到幾十斤的壓力,小小的關節長時間大負重,很容易傷害頸椎,這就是手機綜合症。解決方法是把手機舉高一些,讓頭放正,下巴微收如站樁練拳的狀態,這樣能避免頸椎受到壓力,就如關公夜讀春秋。



行如風

行如風就是走路好像風一樣,但這裡的風可不是風風火火那個風,要是真的是這個風就完了,著急忙慌的肯定出事。現代人工作節奏快,形容一個人很忙做事很利索就用風風火火這四個字,但這個人肯定是焦慮的,身體也容易出問題,因為他走路總是處在一種身體前傾的不均衡狀態,後文再具體說說是什麼原因。比如說膝關節就特別容易受到磨損,還有長期穿高跟鞋走路,腰疼是常見的,而且小腿肌肉長期緊張,會帶來很多問題,有的嚴重的骨骼都長歪了。所以走路最要緊的是徐徐而行不著急,正常走路最好,最容易引起問題的是快走,急走的情況。

這裡的風字真實含義是刮地風的風,貼著地皮刮起來的風,走路邁步同時伴隨著重心的協調前進,體重順著骨架傳導到地上去,這樣一溜噠身體就舒適。在咱們的形意拳中,有句話很關鍵,就是行如刮地風,貼著地面動步出腳,重心穩定且靈活,而且打擊力巨大,即使是身體瘦弱的人或力量小的女性,掌握了刮地風的功夫,那一腳出去令對方抵擋不住甚至腿骨骨折也不是難事。就好像走路的時候一不小心踢到障礙物或者撞上了電線杆子樹木的,就會疼痛難忍,這個衝擊力是很大很沉實的,撞擊的非常結識,但你根本就沒有用力。所以說跟力氣大小並沒有太大關係,這不就解釋了用意不用力這句話了嘛。形意拳經典拳譜裡講到“打人如走路”,很多人理解成實戰比武的時候要視敵如無物,打人就跟平常走路一樣輕鬆就行了,其實是不對的,拳譜裡句句珠璣,沒有多餘的廢話,老前輩不會在拳譜裡寫這種雞湯話,這句話其實是一個練拳中非常關鍵的技術要領,說的就是行如風的事,說的是出腿邁步和身法的關鍵要領。

臥如弓

臥如弓,我們發現,睡覺的時候象弓一樣的側臥,不僅是肉體容易放鬆,實際上身體的脈絡也容易保持連通的狀態,而仰臥則有些經脈是不通的。

孔子也說不屍臥,他把仰臥(偃臥),叫成屍臥,象屍體一樣的躺著當然聽起來就不好了。而藥王孫思邈也從養生的角度談到了,“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按孔子不屍臥,故曰睡不厭蹙,覺不厭舒。” 其實這種臥法就是臥佛的樣子,一般採用右側臥,肝在右,有利於肝臟供血養血。



養生養骨秘訣,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把心放肚子裡


“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在中國正統文化的傳承當中,這四個姿態也是被古人所稱道的,即是養骨,又是養生的修煉,是人的修行,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是善於養生、很有修養的樣子;而在修煉中,則體現出威儀肅穆、修煉有素。

把心放肚子裡

把心放肚子裡是我們所熟知的一句俗話,意思是讓人不要擔心,實際上這句話來自於傳統的道家和武術的修煉,而今已經融入了生活用語,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多來源於修煉,自古講究聖人訓,古人也講為往聖繼絕學,代代聖人賢人的修煉體驗教誨代代相傳,融入到了中國人的生活日常,為人處世,習慣,風俗等,深入血脈,如果大家有興趣,以後可以寫寫很多熟知的日常用語背後的原始含義,都是體現了古人修煉而得的養生要領和體悟。

話再說回來,上面說的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這三種是大多數人一天當中最多的狀態,這三樣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把心放肚子裡”,就是人的身體正中要垂直,心口與肚子正中在一條線上,內家拳講“立身中正”就是這個意思,才能做到如小孩般空胸實腹的先天健康狀態,形意拳譜裡講“前俯後仰,左歪右斜皆是病”。

舉個例子,我們在三五好友散步而行,有說有笑,走上十里地也不累,但是心裡有事,就算走的不快,一會兒就累了。這是個什麼原因呢,就是平時正常走路的時候,心都是放在肚子裡的,這樣不會傷害關節,還有益身心,而一旦心裡有事,就容易提心吊膽,懸著個心,沒有把心放肚子裡,這時候走路總是處在心口微微前傾的狀態,雖然看不大出來,心口著急往前走,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狀態,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上實下虛,氣上浮,虛火上炎,要不涼茶本來是嶺南溼熱環境的產物,到如今已經風靡全國了。而且這種狀態膝蓋會受到壓迫,半月板容易磨損,把心放肚子裡吧。

精氣入骨才能真正骨壯如鐵

上面說有很多人骨骼出現了問題,尤其是脊柱的問題,比如上面說的腰椎間盤突出或頸椎病都年輕化,這裡除了姿勢不正長期壓迫所導致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陽氣或者說正氣衰弱所致,比如七情六慾的消耗,脾胃的虛弱,先天不足等。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黃帝內經》中記載:“腎主骨,生髓。”《醫經精義》中記載:“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故骨者,腎之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則骨強。”人過中年,腎氣由盛轉衰,腎的陰陽平衡失調,往往出現腎虛元氣不足。而骨骼的生長、發育、修復均有賴於腎氣的充盈、滋養與推動,腎氣虛少,骨髓來源不足,不能濡養骨骼,便會出現骨質失養,引發骨質疏鬆,甚至骨質疏鬆症。

從脊柱來說,脊椎是人體督脈循行區域,是人的活力的中心,督脈統領一身之陽氣。陽氣弱則脊柱不立、脊柱彎曲、錯位,易導致陽氣上行不暢,造成腰痠軟、背無力、頸痠痛、腦缺氧、記憶力減退症狀等。身體姿態不正會阻礙氣血運行,氣血不暢會進一步導致脊柱問題。


從內功和丹道來講,首要培植人體陽氣,正氣,這是生命的能量,人體的精氣能量走脊髓而濡養全身,斂精氣入骨才能陽氣足筋骨壯,形意拳有易經易骨易髓的說法,也有肌肉軟似棉,骨硬似鐵的說法,《逝去的武林》一書中說:形意拳最厲害的是很快把人的身體由弱變強,精力無窮。這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對,形意拳三重境界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練神還虛,補足人體的正氣,填精填髓,補虧補缺,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可算再造生命。

練習內家拳,比如形意拳或者太極拳的站樁,行拳,首要就是身體中正均衡,使骨骼對位如木工之榫卯,身體放鬆,使氣血運行通暢,濡養全身骨骼臟腑,這是行之有效的養骨養正之法。

上面簡要說了說養骨的核心道理,那麼具體通過怎麼樣的鍛鍊才能保護強壯骨骼?已經骨骼關節受損該通過什麼鍛鍊來恢復如初呢?已經準備好了,因為內容比較多,我將在下一期將推出幾個非常管用的鍛鍊方法 ---- 一劍封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