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不是“魏蜀吳”,劉備的國家不叫“蜀”

如果讓劉備、孫權、曹操三人一起坐在電視前面看三國演義,哭得最厲害的一定是劉備。並不是劉備善哭,而是孫權默默無聞,曹操笑得太厲害。三國演義中東吳被演成了配角,而斬關羽更是讓百姓義憤填膺,孫權默不作聲是必然的。而縱觀影視作品或名著,三國演義雖然側重褒獎劉備,但是曹操的梟雄模樣也是被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且歷史的真相也是被活靈活現地搬到了熒屏,曹操雖被貶千年,笑聲卻依舊爽朗。而劉備則相反,連國家的名字都被改成“蜀”了,哭也就是必然了。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不是“魏蜀吳”,劉備的國家不叫“蜀”

亂世三國,名臣武將眾多,大小戰役無數,期間故事曲折程度幾度演繹,人們早已習慣。而其中最基礎的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更是鐵打的定律,在劇情發展中,劉備陣營臣子往往稱自己為蜀將某某,而出征對戰是,戰旗上倘大的“蜀”字招牌也是奪目照人。此時如果跳出來,說劉備稱帝后稱自己領地為蜀國有悖於歷史,一定會讓人感到吃驚。但是,現實總與人們認知有所偏差,劉備從未稱自己的國家為“蜀國”。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不是“魏蜀吳”,劉備的國家不叫“蜀”

劉備所屬國家的名字應為“漢”。從劉備發家之日起,劉備一直宣稱自己為漢室後裔,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他在集結隊伍的過程中“匡扶漢室”的言論更是打動了眾將士,使其成為亂世諸侯中唯一一支名正言順的隊伍。試想,大軍出征,軍旗上面打著蜀國的國號“匡扶漢室”豈不成為笑柄?雖然劉備有心稱帝,但是此種愚蠢做法實在瞞不過諸葛亮的法眼。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不是“魏蜀吳”,劉備的國家不叫“蜀”

在三國後期,三家紛紛稱帝,國號帝號接踵而來。而諡號也是證明皇帝功過的象徵,所以曹丕追封其父為“魏武帝”,曹丕自稱“魏文帝”,而佔據江東的孫權稱為“吳大帝”,那麼劉備呢?按著作中稱“蜀國”來看,劉備應該被稱為“蜀昭烈帝”而非“漢昭烈帝”,這完全符合當時以國號為前綴稱道帝號的習慣。但是劉備並未如是稱道,所以劉備稱帝之後,國號為“漢”而非“蜀”。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不是“魏蜀吳”,劉備的國家不叫“蜀”

歷史講究真實性,而鑑定真實性的最好方法就是提供佐證。僅從劉備的角度,可能對“蜀”不存在難以理解,但讓諸葛亮出面作證就權威的多。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曾提出“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與“報先帝忠陛下”,“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等言語可以看出,諸葛亮的出發點仍是漢臣,而劉備帶領眾人起兵討伐的目的僅為“匡扶漢室”。而全文更是沒有出現關於“蜀”的字眼,如果忠於劉備,如果劉備有立蜀之心,也許《出師表》就被改寫了。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不是“魏蜀吳”,劉備的國家不叫“蜀”

三國演義雖是名著,畢竟有大部分主觀意見夾雜其間,而“蜀國”的稱呼就是後人強加的。在歷史上,我們常見以地域差別而區分朝代“西漢”與“東漢”,“北宋”與“南宋”皆是如此。從劉備個人意願出發,匡扶漢室之後的名稱以佔據區域為名並無不可。在三國時期,漢朝已然滅亡,即使劉備成功,也並不是正統漢朝,後人為了區分,強加意願則情有可原。至於影視劇作,僅僅是娛樂大眾的一種喜聞樂見的媒介而已,更不至於當真。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不是“魏蜀吳”,劉備的國家不叫“蜀”

“三人成虎”,在眾說紛紜的時代,某些事情被人們廣為熟知時,即使是假也會被冠以“真”的名。劉備坐在電視前哭的主要還是期間情節的追憶與人物的情感,對於“蜀”被廣泛傳唱更多的也許是抿而笑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