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摆渡一下

你到底急什么?

你手里拿什么是谁的脑袋决定的。

未来几年,最有潜力的是教育行业。

出名要趁早,挣钱要趁早,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买房要趁早,干啥都要趁早,总之今天的中国,所有的东西都是趁早一点的好。十几亿人争先恐后的奔跑,如果排队是一种美德的话,我只想问问,大家到底在急什么?

学生着急补课,工人着急上班,农民着急下地,商人着急开业,众志成城啊,看起来真的让人感动。生病的人都是着急赶紧病好,好病之后的人又在着急什么呢?上班的人急着下班,种地的人急着丰收,经商的人急着收获,我只想问问,你在态度上着急,就能在结果上获得什么呢?

做生意吃亏了,回家第一眼看到的是孩子没有努力学习,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爸爸生意亏钱了,就是家里没有一个文化人的缘故,所以你要好好学习,你学好了,咱家就有希望了。

不管在外边遇到啥样不如意的事,回家都要给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咱家就靠你了。

外语是要学习的,语文,数学,大脑开发,美术,音乐,乐器,体育,总之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发展。

有智商和没有智商的人唯一可以达成共识的地方就是对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所以教育行业潜力巨大。

中国人的集体智慧是跟随策略。自己别做出头鸟,可一旦发现出头鸟,第一个跟随上去的总会分一杯羹。

只要有第一个干的,后边马上就会出现跟随者。这条街上只要出现第一个摆摊的,这条街就很快会成为一个夜市。

有了第一个买股票的人,中国的股票市场就起来了。有了第一个买楼房的人,中国的楼市就起来了。

有跟随的智慧,所以在中国,谁便一个行业,只要有一个开头的,这个行业市场就会发展起来。

但是,做第一名风险也很大。第一个在路口摆摊的也承担着第一个被惩罚的风险。中国的首富和韩国的总统是同样的高风险。

这时候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不管那个行业的市场都特别的大,可是市场里具体的企业或者个人又很弱。

所以中国企业的地位远远和在市场里的地位不匹配。中国企业一般都很大,中国企业一般都不强。

当今国人很焦虑,老子有钱了,可是老子为啥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全世界的市场都喜欢中国人的钱,可是有更多市场讨厌中国的人。

中国人的勤奋是全世界出了名的。我们不怕辛苦,却担心自己不够被尊重。

很多人以为自己的钱还是不够多,我们的gdp什么的还不是世界第一。我们拼命的努力,着急要赶紧从新回到兵器谱排名第一的宝座。幻想着终有一天我们要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砸到别人的脸上,让世界尊重自己。

中国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也用钱砸别人的脸了,可是没有获得尊重。

现在中国有两种人,一种是没钱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出人头地,获得他人的尊重。一种是有钱人,他们同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他人的尊重。

很多富起来的人是用跟随智慧富裕起来的。没有富裕起来的人也相信,只要看到别人干啥咱也跟着干就一定也可以富裕起来。

如果把这个智慧用在教育上,就是看别人学啥,咱就跟着学啥就一定可以学好。

同样的逻辑,中国的市场很大,行业确很弱。学习的人很多,能成为强者的人很少。

懂得跟随智慧的人可以很容易变得有钱,确很难成为有钱人。

跟随智慧成就的是整个主体,不是具体的那一个人。很多人在中国发财了,认为自己可以了,就想脱离主体祖国跑到国外去。出去后发现脱离了主体的个体毫无价值。现在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流着中国血液的外国人,一边嫌弃母亲丑,一边又不愿意离开家。

羊在羊群里最安全的是羊群。跟随智慧保证的是整体利息的最大化。作为一只羊,做为一个单独个体的人,如何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呢?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无限大的,而自己面对现实生活里的世界是有限大的。用有限的现实世界是无法满足无限的内心世界的。让我们无法安放的不是自己的肉体,真正需要归属的是自己内心的灵魂。

一只手不停的翻,这一辈子又能翻开多少本书呢?即使有一天科学技术足够强大了,可以把世界上的书一下子都翻开,可是看书的不是手,是脑袋。

教育行业必然会出现两种方向,一种是满足手,一种是满足心。而前者是让你如何省力,后者是让你如何省心。前者让人变大,后者让人变强。

吃个饭而已,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大一个碗么?只有心里没底的时候才会着急去抓能抓的东西,心有底了,也会急,也会抓,只是知道啥时候伸手,伸手去抓啥。不是因为手,是因为知道自己有手。

不要着急埋自己的肉体,因为这是别人的事。不要着急摆渡自己的灵魂,因为这是自己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