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前的古人,随意丢垃圾,砍头、断手、脸上刺字、打板子

疾病产生的一个重大原因是环境卫生搞得不好,导致病毒不断滋生、泛滥,甚至产生重大疫情。越是文明度越高的国家,越重视环境卫生工作。现代社会,人类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对垃圾的处理越来越科学。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但是,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呢?他们对清理垃圾是否重视?他们有没有想到垃圾与疫情有关?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看一看古代的中国人在垃圾处理上,有没有展现中国智慧?

一、先秦时期,乱丢垃圾要断手,连孔子都认为很正常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环境的重要性,如果环境做不好,人们很容易生病。因此,他们每天早上起来,就要做很多的家务,整理房间,打扫庭院,是每天必做的日常功课。

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礼记》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有些人,还随地大小便,商周时期的古人应该会更加放肆。但是,如果你真的穿越到了商周时期,你这样做的话,也许会被砍掉手。真的有这么严重吗?商周时期的国君们,也是十分要面子的。他们命令大臣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只要在大街上乱丢垃圾,被发现,当即砍断手。好惨啊,人只有两只手,犯两次错,手全没了。正是因为有这样严酷的规定,商周时代的人们才比较遵守法律,轻易不敢造反。

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韩非子·内储说上》

在人们的印象中,环境管理部门,是不可能在古代出现的。但是呢,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部门,打扫街道卫生有专职人员。

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周礼》

清理公共厕所也有专职人员。

宫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周礼》


唐宋以前的古人,随意丢垃圾,砍头、断手、脸上刺字、打板子

古代厕所

亲们,不要以为越往古代,文明程度就越低。不要以为厕所是周朝才出现的,其实不是那样的,因为早在商朝的时期,就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厕所。在春秋时期,建造城池时,都专门规划厕所的建设。据《墨子》记载,平均每50步同,就要专门建造一个厕所,以防打仗时,士兵们要跑很远的地方上厕所,耽误战机。

唐宋以前的古人,随意丢垃圾,砍头、断手、脸上刺字、打板子

古代军人用的厕所

当时的厕所,已然有了公用厕所与民用厕所。公用厕所必须离道路较远,以免给空气带来不好的气味,让路人作呕。民用厕所要求深挖坑,还要便于回收,方便给农田上肥。厕所的围墙要越过人的高度,最好接近3米,做好隐私工作。建造厕所真是讲究啊。

唐宋以前的古人,随意丢垃圾,砍头、断手、脸上刺字、打板子

古代的厕所

就算是到了战火纷火的战国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垃圾处理依然得到了高度重视。谁要是觉得自己的命不值钱,不想活了,可以随便丢垃圾,成全自己,马上就能断掉一只手,想想都十分酸爽。

弃灰于道者刑。《秦律》

西周的时候,周天子下令不得随意砍伐树木,环保意识非常强。如果有人违背周天子的法令,是要处以死刑的。你没搞错,随意砍树,要判死刑。你要了树的命,你自己就没命。有些人幸亏没有生在周朝时代,否则命早就没了。

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伐崇令》

虽然这种方式简单粗暴了些,但是,没有严格的法律惩处,垃圾卫生问题得该有多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们,已经意识到,像瘟疫这种疾病,都是由于垃圾问题处理不好而产生的。古代医疗水平比较差,为了避免重大疫情的发生,只好在环境卫生上下功夫。他们制定的惩罚越残酷,越是对生命的尊重。

对于这种严酷的惩罚,连大圣人孔老先生都不觉得严重。他认为断人手足,是治世之道。因为古人的文化水平低,素质普遍比较差,不这样做,不足以树立威信。

中国在文*革时期,很多人都失去了教育的机会,文化水平也比较低,犯罪行为经常发生。后来国家痛下决心,进行了几次严*打,给一些重大恶疾的犯人处以死刑,结果风气好了许多。这是同样的道理。

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也。——孔子

唐宋以前的古人,随意丢垃圾,砍头、断手、脸上刺字、打板子

古代的垃圾处理场

通过现代考古发现,人类在4000年前,在城市建设中,就已经注意到了生活污水的排放。并懂得了对垃圾进行焚烧、坑埋等处理方式。

二、秦朝时期,对乱垃圾的行为,进行花式惩罚

到了秦朝时代,中国古代第一次进入了大一统朝代,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因乱丢垃圾而随意断人手足的问题,不再发生。但是,发明了一种新的惩罚,给人的脸上做记号,也就是黥刑。这相对于断人手足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

黥刑,又名墨刑,黵刑,刺字,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

这种在脸上进行惩罚的刑法,非常有震慑力。只要是人,都要脸。谁的脸上,受了这样的惩罚,谁都会远远避开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品行不好,做了违法的事情。脸上受到黥刑,这实在是不光彩,又丢人的事。

对于这种花式惩罚,人们当然要遵守,毕竟秦朝的法律十分苛刻。

三、汉朝的时候,人们懂得了如何处理工业垃圾,还会循环利用垃圾

两汉时期,大一统的时间比较长,社会文明程度与科技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时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对铁器的需求量比较大。那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因为冶铁而造成的工业垃圾呢?

据2018年,考古人员在河南境地发现了一处汉朝的冶铁工业垃圾处理场。当时发现的废弃物,最深有6米多。

  “这一处理场原为一条沟壁陡直的大深沟,经过人工修整后,专门用于处理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该考古项目负责人周润山介绍说,“废弃物堆积的层次十分明显、有序,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呈斜坡状层层堆积。”

根据这个发现,我们可以知道汉朝对待工业垃圾的处理,都已经注意到了安排在城郊,城市规划理念十分先进,更不用说对待生活垃圾的态度了。

对于粪便的处理,汉朝的人更聪明,他们想到了养猪的方式。建造了一个集养猪与排便相结合的场所——圂。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厕所,既能解决人的粪便处理难题,又能解决猪的喂食。让猪吃人的粪便,恐怕这也是当时的人们不怎么喜欢吃猪肉的原因。

圂,厕也,从囗,象豕在囗中也。《说文解字》


唐宋以前的古人,随意丢垃圾,砍头、断手、脸上刺字、打板子

这也说明当时的汉朝人民,是多么得聪明,竟然懂得垃圾的循环再利用。

四、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人们懂得了垃圾分类回收,甚至变废为宝

在人们的印象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是现代文明才有的事情。其实不然,早在中国的晋朝时代,人们就已经有了这种先进的环卫思想。

据历史记载的典型案例,就是陶侃。这个人,很多人也许不认识,他是晋朝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打仗很有本事,出身于寒门。他有一个了不起的曾孙,名叫陶渊明。

陶侃受命打造战船时,他发现工地上出现了很多的竹头、木屑。这在很多人眼中,这些都不是不能利用的垃圾,一把火烧了,省时省力。但是,陶侃不这样认为。他的眼光十分长远,否则也做不了那么大的官。他让人专门将木屑与竹头收集起来。

等到冬天下雪时,由于连着下了许多天,导致冰雪融化后,道路上既滑又湿,走路十分不方便。于是,他让人把收集的木屑拿出来,撒在了路面上,一下解决了这个难题。很多人都十分佩服他的远见卓识。但是,就是不知道他收集那些竹头有什么用。

后来,东晋的权臣桓温想兴兵讨伐蜀国,想走水路。在建造船只的时候,钉子不够用。陶侃就让人把竹头取了出来,再次发挥了废物利用的作用。

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怪不得陶渊时想回老家种地,原来他的曾祖父早就有了环保思想,和家庭教育有关。

唐宋以前的古人,随意丢垃圾,砍头、断手、脸上刺字、打板子

古代的城市建设

除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外,魏晋南北朝的人们还想到了变废为宝。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最让人头疼恶心的垃圾,莫过于人类和动物的粪便了。魏晋时代的劳动人民,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他们把平时的粪便用来肥沃农田。

古代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专门记载了把剩菜剩饭、人类和动物粪便等废弃物作为粪肥,提高田地肥力的做法。

种不求多,唯须良地,故墟新粪坏墙垣乃佳。若无故墟粪者,以灰为粪,令厚一寸;灰多则燥不生也。《齐民要术》

看来,真的是不能小瞧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