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上朝迟到了怎么办?罚钱、打板子,或者流放

古代有首打油诗,说将军和大臣都很辛苦,也就出家人整天吃睡自由,看来名利不如悠闲,其中形容大臣的那句是“朝臣待漏五更寒”,所谓“漏”就是铜壶滴漏,计算时间的工具,表示大臣们为了不迟到,要提前等待上朝。

古代大臣上朝迟到了怎么办?罚钱、打板子,或者流放

铜壶滴漏

大臣们为了上朝不迟到,早早就得在宫门外等候,天寒地冻的挺难熬,那么,大臣们为啥害怕迟到呢?因为不仅要罚钱、挨板子,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危机。

上个早班不容易

古代人起床靠生物闹钟——公鸡,它一般会在5点到7点之间打鸣,与卯时刚好重合,所以古代人会选在卯时计算考勤,也就是点卯。

虽然5点到7点有两个小时的间隙,但不代表官员可以慢慢悠悠,为什么?因为缺少快速交通工具,走慢了容易迟到。

古代大臣上朝迟到了怎么办?罚钱、打板子,或者流放

现代人坐着公交地铁,心里还埋怨人多、拥挤、空气差,但对于古代官员来说,如果能有一种快速上班的交通工具,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从古至今,自从有了品级官秩制度,一般来说只有一、二品的大官上早班时能骑马或者坐轿子,其他官员只能靠双腿走到宫门外或者衙门口。

其实多走路没什么,就当是晨练了,但大家可别忘了,古代没有路灯,点个灯笼顶多算是给自己壮胆,想靠烛光看清路就有点困难了。官员们既看不清路,又要保证上班不迟到,只能火急火燎地往前挪步,夏天还好说,天亮得早,走一会儿就能看清路了,可冬天就不好说了,天亮得晚,地面还有冰雪,一个不小心就会出意外。

古代大臣上朝迟到了怎么办?罚钱、打板子,或者流放

历史上真有官员上早班赶路不小心掉进河里淹死的情况,不过,即便上早班有各种客观困难,但点卯的规则不能改,毕竟皇帝起床就要见到大臣。

那么,如果官员迟到了,会有什么处罚呢?

迟到罚款

通常来说,官员上早班分两种,一种官大,早上要出席朝会;一种官小,没资格上朝。

我们先说官小的,因为没有资格出席朝会,所以这些小吏、衙役、看门大爷、厨房大婶不必在宫门外等候,但这不代表没事了,他们也必须在卯时准时去官署点卯。

古代大臣上朝迟到了怎么办?罚钱、打板子,或者流放

大官们要出席早朝,如果迟到,不仅要罚款,还要打板子。据《唐会要》记载,唐玄宗在位时,文武官员上早朝,只要出现无故缺勤的,立刻罚一个季度奖金,完全没商量。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当政时,对早朝缺勤的处罚降低,只罚官员一个月工资。而到了唐文宗时,由于朝廷力量太小,而官员们手握大权,对于早朝迟到的处罚也变成了象征性,据记载是“每贯罚二十五文”,唐朝的一贯钱有1000枚,也就是说如果你工资是一贯(1000块),那就罚二十五文(25块),工资是两贯(2000块),那就罚五十文(50块),以此类推。

古代大臣上朝迟到了怎么办?罚钱、打板子,或者流放

当然,早朝也不是雷打不动的惯例,如果天气不好,遭遇风霜雨雪,皇帝也会适时取消早朝,叫做“放朝”,以示对臣僚的关怀。不过,“放朝”不等于不上班,卯时不用去宫门外等候,但也要回各自官署办公,这叫做“署事”。

缺勤体罚

除了罚款,迟到早退的官员,还得接受物理惩罚——体罚。据《唐律疏议·职制五》记载,不管宫廷内外,官大官小,本该上班却无故缺勤的:

一天不见人,第二天用竹板打20下,三天不见人,打40下。

通常来说,处理个人私事,顶多几天就完了,就算没打招呼,挨个几十板子也能扛下来。但是如果不给朝廷面子,一连25天都不上班,那对不起,100大板伺候,这就是撕破脸皮了,你眼里没有朝廷,那朝廷也不会给你好脸。

古代大臣上朝迟到了怎么办?罚钱、打板子,或者流放

还有更厉害的,如果缺勤35天以上,不用辩解,不听解释,直接流放,你不是不爱上班,行,那你去边关吃风沙吧。

当然,迟到缺勤要罚,早退也得罚,古代官员上班不是早上点个卯就行了,一天要点三卯,也就是说一天要点好几次名,就是提防点了卯就溜之大吉的人。如果点名时没在岗,每缺一次名,就按缺勤一天算,竹板打20下。

所以说,古代大臣上班不容易,迟到罚钱,缺勤打板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