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上朝遲到了怎麼辦?罰錢、打板子,或者流放

古代有首打油詩,說將軍和大臣都很辛苦,也就出家人整天吃睡自由,看來名利不如悠閒,其中形容大臣的那句是“朝臣待漏五更寒”,所謂“漏”就是銅壺滴漏,計算時間的工具,表示大臣們為了不遲到,要提前等待上朝。

古代大臣上朝遲到了怎麼辦?罰錢、打板子,或者流放

銅壺滴漏

大臣們為了上朝不遲到,早早就得在宮門外等候,天寒地凍的挺難熬,那麼,大臣們為啥害怕遲到呢?因為不僅要罰錢、挨板子,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危機。

上個早班不容易

古代人起床靠生物鬧鐘——公雞,它一般會在5點到7點之間打鳴,與卯時剛好重合,所以古代人會選在卯時計算考勤,也就是點卯。

雖然5點到7點有兩個小時的間隙,但不代表官員可以慢慢悠悠,為什麼?因為缺少快速交通工具,走慢了容易遲到。

古代大臣上朝遲到了怎麼辦?罰錢、打板子,或者流放

現代人坐著公交地鐵,心裡還埋怨人多、擁擠、空氣差,但對於古代官員來說,如果能有一種快速上班的交通工具,他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從古至今,自從有了品級官秩制度,一般來說只有一、二品的大官上早班時能騎馬或者坐轎子,其他官員只能靠雙腿走到宮門外或者衙門口。

其實多走路沒什麼,就當是晨練了,但大家可別忘了,古代沒有路燈,點個燈籠頂多算是給自己壯膽,想靠燭光看清路就有點困難了。官員們既看不清路,又要保證上班不遲到,只能火急火燎地往前挪步,夏天還好說,天亮得早,走一會兒就能看清路了,可冬天就不好說了,天亮得晚,地面還有冰雪,一個不小心就會出意外。

古代大臣上朝遲到了怎麼辦?罰錢、打板子,或者流放

歷史上真有官員上早班趕路不小心掉進河裡淹死的情況,不過,即便上早班有各種客觀困難,但點卯的規則不能改,畢竟皇帝起床就要見到大臣。

那麼,如果官員遲到了,會有什麼處罰呢?

遲到罰款

通常來說,官員上早班分兩種,一種官大,早上要出席朝會;一種官小,沒資格上朝。

我們先說官小的,因為沒有資格出席朝會,所以這些小吏、衙役、看門大爺、廚房大嬸不必在宮門外等候,但這不代表沒事了,他們也必須在卯時準時去官署點卯。

古代大臣上朝遲到了怎麼辦?罰錢、打板子,或者流放

大官們要出席早朝,如果遲到,不僅要罰款,還要打板子。據《唐會要》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文武官員上早朝,只要出現無故缺勤的,立刻罰一個季度獎金,完全沒商量。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當政時,對早朝缺勤的處罰降低,只罰官員一個月工資。而到了唐文宗時,由於朝廷力量太小,而官員們手握大權,對於早朝遲到的處罰也變成了象徵性,據記載是“每貫罰二十五文”,唐朝的一貫錢有1000枚,也就是說如果你工資是一貫(1000塊),那就罰二十五文(25塊),工資是兩貫(2000塊),那就罰五十文(50塊),以此類推。

古代大臣上朝遲到了怎麼辦?罰錢、打板子,或者流放

當然,早朝也不是雷打不動的慣例,如果天氣不好,遭遇風霜雨雪,皇帝也會適時取消早朝,叫做“放朝”,以示對臣僚的關懷。不過,“放朝”不等於不上班,卯時不用去宮門外等候,但也要回各自官署辦公,這叫做“署事”。

缺勤體罰

除了罰款,遲到早退的官員,還得接受物理懲罰——體罰。據《唐律疏議·職制五》記載,不管宮廷內外,官大官小,本該上班卻無故缺勤的:

一天不見人,第二天用竹板打20下,三天不見人,打40下。

通常來說,處理個人私事,頂多幾天就完了,就算沒打招呼,挨個幾十板子也能扛下來。但是如果不給朝廷面子,一連25天都不上班,那對不起,100大板伺候,這就是撕破臉皮了,你眼裡沒有朝廷,那朝廷也不會給你好臉。

古代大臣上朝遲到了怎麼辦?罰錢、打板子,或者流放

還有更厲害的,如果缺勤35天以上,不用辯解,不聽解釋,直接流放,你不是不愛上班,行,那你去邊關吃風沙吧。

當然,遲到缺勤要罰,早退也得罰,古代官員上班不是早上點個卯就行了,一天要點三卯,也就是說一天要點好幾次名,就是提防點了卯就溜之大吉的人。如果點名時沒在崗,每缺一次名,就按缺勤一天算,竹板打20下。

所以說,古代大臣上班不容易,遲到罰錢,缺勤打板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