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現實的神話人物,最理想的革命者

姜子牙這個老頭不論在歷史上還是神話故事裡都是一個大牛人。對於姜太公,大眾心中一般是仙風道骨的老頭形象,是決然無法和一個帥大叔聯繫在一起的,但仔細一想,也未嘗不可,姜子牙為什麼不能是個帥大叔呢?但凡修道的人大多面如冠玉,氣質出眾,那麼長相自然也不會差。


姜子牙:現實的神話人物,最理想的革命者

相比起哪吒的浪漫主義英雄的形象,姜子牙身上更富有現實意義

姜子牙在《封神演義》中一出場就很接地氣,他在元始天尊門下修道,七十歲學成下山,卻沒有馬上開掛走上人生巔峰,先是找到了昔日好友,迎娶了馬氏,過上了“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種田”的生活。但姜子牙由於大半輩子都陪在元始天尊身邊修道,期間沒有下山歷練,造成了這位大齡畢業生社會經驗嚴重不足,無力解決生計的問題。他就像一個傻白甜女主,社會生活常識幾乎沒有,可惜他的老婆不會像霸道總裁一樣包容他,一個老男人養不了家連他的老婆都瞧不起他。還好之後作起了對口專業:算命,才挽回些顏面。又因為識破玉石琵琶的真面目而成名,但最終還是被妲己陷害,遠避到西岐渭水邊直鉤釣西伯侯這條大魚。

姜子牙:現實的神話人物,最理想的革命者

姜子牙在遇到西伯侯之前就是個失敗的窮屌絲,還好姬昌是位明君,請他出山,將討伐商紂的大任全權交由姜子牙處置。姜子牙跟隨著元始天尊這位知名大師學習,業務能力相當過硬,並且憑藉著豐富的人脈關係,不斷地壯大著這支討伐商紂的革命隊伍。可對於姜子牙這個應屆畢業生來說,謀求到的第一份像樣的職務就如此的重要,可謂一步登天,俗話說步子邁大了容易扯淡,一個連最最簡單的生意都做到賠本的人,擔此大任必然會出現一定問題,例如他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的短板就很明顯。他的手下大多是同門師兄和師侄,這些人受到元始天尊的指示,必然言聽計從,所以他們之間的矛盾不會發生。但西伯侯是他的上級,他與西伯侯出現了意見分歧,他仍舊全然不顧及領導想法和麵子,一意孤行,其中最好的體現就是周文王不願討伐崇虎侯,姜子牙卻要執意出兵,最後還把崇虎侯的首級獻上,將姬昌嚇得魂不附體,一命嗚呼,這樣的員工我猜沒有哪個老闆敢要。姜子牙當然不是故意害死姬昌的。姜子牙是個純粹的人,也可以說是個直男,只按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從姜子牙的角度看,他做得是沒有錯的,他是在盡為人臣子的本分。但他無力調節與領導之間的關係,絲毫不考慮姬昌的想法與感受,就是他的錯了。他對西伯侯的知遇之恩一直銘記在心,恩比天大也無關他對戰局的判斷,他心中不遺餘力地幫助西伯侯完成伐商大業就是對其最好的報答,至於情面和場面,哪一碗麵他都不樂意吃。

姜子牙:現實的神話人物,最理想的革命者

對於這麼不聽話的下屬武王姬發也沒有什麼辦法,姜子牙的優勢在於名校畢業的身份,是人才來源的重要途徑。修道之人追求避世,闡教人士能加入西岐大軍並非因為西伯侯或武王是明君,他們有意輔佐完全是因為姜子牙有難,當然也包括元始天尊的授意。伐商戰爭的主力都來源於姜子牙所代表的闡教,整個戰爭就是闡教與截教雙方在鬥法術和比寶物,作戰過程無非是敵方有一個法術厲害的,姜子牙就親自去或是派別人去求援,找一個更厲害的道友;敵方拿出了一個厲害的寶物,姜子牙他們就去找來一個更厲害的寶物。所以東征的過程都是一路猛剛過去,絲毫沒有施展姜子牙計謀與策略,而且姜子牙又是闡教中實力最弱的,所以他雖然名為討伐無道紂王聯軍總指揮,實則可發揮的空間不大,只能穩坐中軍大帳,以安三軍軍心,前方作戰全由師兄師侄負責,和姬發談笑風生幾句後後就躺贏了。其實姜子牙能完成伐商大業完全是被整個闡教勢力推著向前走的。而他的師兄師侄、還有曾經的敵人就順理成章地因功勞被封神。姜子牙很像《西遊記》中的唐僧,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被安排,他需要做得就是經歷過程,就像現在的很多體驗類娛樂節目一般。姜子牙在這個過程中就像渡了金,道教一眾也從閒散人員整編為管理眾生的神,可以說是某種意義的雙贏。而姜子牙扮演的就是凡人的形象大使,所以預示了他最終是沒有神位的。

對於姜子牙封神後自己沒有神位,很多人表示悲痛,因為他好歹為革命事業出過力,尤其是連反派都被安排了神位,按功勞他怎麼也該有神位。還有一種說法是姜子牙給自己留了一個最厲害的位子,所有人封禪完畢後見還有一個位子,於是申公豹對最後的位子留給誰發出了疑問。姜子牙說有人來做,恰好他身邊的人叫友人,馬上坐上位子,他便成了玉皇大帝。姜子牙乾著急也沒用,只能跳在房樑上大罵。這個版本的姜子牙就可愛多了,心中充滿私心,卻還要在大眾面前保持自己的完美形象,最後被厚顏無恥的真小人竊取了革命果實,功敗垂成。道教講究清心寡慾,這個姜子牙野心不小,元始天尊能看不出來嗎?所以最後神位被搶,落得個白忙一場的結局也不足為奇了。


姜子牙:現實的神話人物,最理想的革命者

姜子牙如果有能力給自己安排神位而他沒有這麼做,那麼他就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姜子牙雖沒有神位,卻能管轄諸神,可雲遊眾神部,當他功成身退後遊歷四海,和過去的戰友或敵人重逢時又是怎麼一番景象。這讓我不禁想到了馬爾克斯的《迷宮中的將軍》。書中的玻利瓦爾曾經是南美洲的解放者,和聖馬丁齊名,晚年沿著馬格達萊納河完成了生命中最後一次旅程。書中的玻利瓦爾飽受著權力帶來的孤獨、昔日輝煌的不在和南美洲破敗不堪的惋惜,即使到了生命終點仍被慾望折磨,企圖再現曾經的偉大,他的一生都在迷宮中孤獨徘徊,這正是人性的弱點造成的。而姜子牙淡薄功名利祿,在最巔峰時激流勇退,哪怕在雲遊眾神時也可以放下往日成見,與昔日的敵人摒棄前嫌,一同建立美好的新世界,不得不說是道家的勝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