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如何從青銅一路升級到王者,談談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談到姜子牙,想必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電視劇《封神榜》中的畫面,的確,姜子牙在民間是一個神話英雄,人們都會想起來那個在江邊獨釣的老人翁,輔佐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王朝的故事。別看老薑統領眾神,戰功赫赫,但是他剛出道時,備受艱難,那麼他輝煌坎坷、跌宕起伏的一生到底是什麼樣呢?且聽方圓一一道來。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稱呂尚。他前後輔佐了六位周王,保了周王朝800年曆史,他被周文王封為“太師”,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輔佐武王伐紂滅商,經“牧野之戰”而名聲大噪,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姜子牙因功封於齊地,是齊國始祖,被稱為“太公望”,俗稱姜太公。

姜子牙:如何從青銅一路升級到王者,談談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傳說,姜子牙出身顯赫,他的先祖本姓姜氏,為堯帝四嶽(部落將領)之一,在舜帝時為秩宗,是重要的禮部大臣,又因在大禹治水時功勞最大,被封為呂侯,受封於呂地,並建立諸侯國呂國(今山東日照),所以姜子牙也被稱為呂尚。

姜子牙出生時,其家道沒落,早已淪為平民,窮困潦倒、坎坷多磨。據史料記載,姜子牙年輕時做過宰牛羊肉的屠夫,也在酒廊賣過酒,編織竹簍在集市上賣,還有民間傳說姜子牙還做了上門女婿,入贅妻家,但因其不善生計,被妻子趕出家門。姜子牙年輕時可謂經歷世間冷暖,但是他人窮志不短,始終胸懷大志,刻苦學習,孜孜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

姜子牙:如何從青銅一路升級到王者,談談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俗話說人到中年,都想有所作為,姜子牙自然也不例外。他中年來到朝歌,希望能大展宏圖,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於是從小官做起,在朝歌任職下大夫。可是紂王暴虐無道、沉浸酒色,命令他監造“鹿臺”。姜子牙看了圖樣,發現這“鹿臺”高四丈九尺,上造瓊樓玉宇、殿閣重簷,且要以瑪瑙砌成欄杆,寶石妝成棟樑。姜子牙深知紂王荒唐肆虐、為所欲為,這般奴役百姓,不理朝政,必將使社會更加黑暗,經濟下沉,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於是,姜子牙棄朝歌,以遊說天下諸侯,但各方諸侯都不為所動,認為其觀點超前,為“不施之道”。姜子牙不遇明主,隱居渭水河畔,釣魚明智,以求知遇明主,這就是最著名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姜子牙:如何從青銅一路升級到王者,談談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民間傳說,姜太公釣魚只用直鉤,釣了幾年,都沒有釣上來一條魚,人們都嘲笑他,但是姜子牙無動於衷,還是按照自己的方法釣魚,還別說,一天,真讓他釣上來一條魚,且魚的肚子裡藏有兵書,姜子牙自知天命已到,明主即將到來。

周王朝的君主周文王要去郊外打獵,在出獵前算了一卦,卦上說:“出獵所獲不是龍也不是貘,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能夠輔佐你成就霸業之人。”周文王來到渭水江畔,看到了神情自若,專心釣魚的姜子牙,於是向前攀談。姜子牙告訴了周文王自己的身世,兩人相聊甚歡,非常投機。姜子牙向周文王道出了自己的治國之道,周文王認為其觀點新穎,見解獨到,又想起了自己昨晚上做的夢:“聖人出現之日,必是周朝崛起之時”,再結合今天的占卜之卦,求賢若渴的文王立馬認定姜子牙為聖人,尊為“太公望”。

姜子牙:如何從青銅一路升級到王者,談談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姜子牙年過七十,老驥伏櫪,知遇明主。詩人陳志歲《姜牙》詩曰:“兵權與奇計,何妨出屠酤。白髮感知遇,壯心翻勝初。西伯得所望,君臣比水魚。人世重功業,貴謀民康如。得道伐失道,順勢但一呼。”姜子牙用心輔佐周文王,為使周朝強盛穩定製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對內,實行農人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租稅,八家各分私田百畝,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孫承襲,作為俸祿等經濟政策,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對外,表面上堅持恭順事殷,以麻痺紂王,暗中實行爭取鄰國,逐步拉攏,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削弱和鼓勵殷商王朝的策略。到了周文王萬年,周朝疆土擴張,國力強盛,為伐紂滅商奠定了基礎。

周文王死後,姜子牙繼續輔佐周武王,武王尊稱姜子牙為“師尚父”,足以見得姜子牙在周朝的地位超然。經過周朝的幾年的準備,養兵蓄銳,終於有了滅商伐紂的資本。於是姜子牙奉為軍師,親自出徵滅商伐紂。在我國陝西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利簋”中,明確記載了這一史實。利簋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釋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紂王。一夜之間就將商滅亡,在歲星當空的甲子日早晨,佔領了朝歌。在第八天後的辛未日,武王在闌師論功行賞,賜給右史利許多銅、錫等金屬,右史利用其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紀念先祖檀公。即是著名的“牧野之戰”。

\u0002

姜子牙:如何從青銅一路升級到王者,談談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當然,歷史結果是武王伐紂,滅了大商。但是其中過程卻鮮為人知,據史料記載,武王在出徵時,天降大風,暴雨肆虐,為不吉之兆。文武百官大驚,認為其不利出征,紛紛上書奉勸武王擇日再戰。武王猶豫,姜子牙力排眾議,認為狂風暴雨驟降,是上天對紂王昏暴的懲罰,正是對我們出征的明示。武王接受太公建議,出征滅商,經過牧野大戰,紂王自焚於鹿臺,武王攻陷朝歌,大商滅亡。

周武王平定商朝,成為了天下之主,武王評功論賞,姜子牙掛帥有功,被封於齊地。姜子牙到達齊地之後,根據當地習俗,簡化君臣禮節,整改吏治,出臺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促使齊國日漸強盛,百姓安居樂業。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深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姜子牙著《六韜》中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他主張國君要立德修人,不可為己而害民,只有這樣人民才能與國家同舟共濟,越發強盛。姜太公不僅為周朝建立了完整、嚴密的政治體系,也為齊桓公和管仲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姜子牙的軍事思想影響深遠,歷代著名的軍事家如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吸收了《六韜》等著作的精華,並予以發揚光大,故皆能在中國的歷史上名垂不朽。


姜子牙:如何從青銅一路升級到王者,談談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據史書記載,姜子牙於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於周首都鎬京,歲壽139歲。姜子牙半生寒微,懷才而不遇明主,飄遊不定,但他堅忍不拔,秉持心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協助武王滅商伐紂,牧野大戰,名聲大噪。齊國始君,治國有方,風骨遺存,累世相續,軍事韜略,影響至今,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在唐宋以前,姜子牙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封姜子牙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子牙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封神演義》小說,從此,姜子牙由人變成了神,並且為民間廣為信奉。歷朝歷代,人們為姜子牙建立寺廟,以供後人瞻仰。


姜子牙:如何從青銅一路升級到王者,談談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姜子牙一路從青銅升至王者,一生坎坷、跌宕起伏,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當能稱為“世間奇男子”。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確實稱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

縱觀姜子牙一生,無論是軍事、政治、還是思想、經濟等方面,都有所建樹,並作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在軍事方面,對後世有著深遠長久的影響,司馬遷評價姜子牙,說“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足以見得姜太公為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

姜子牙在中國民間神壇上也是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素有“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傳說,姜子牙擁有打神鞭,可統領眾神,足以見得太公在中國神仙體系中的地位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