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最後一位漢人帝王-崇禎皇帝(一)

一、崇禎皇帝的出身和悲劇人生

大明王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歷經276年(1368年-1644年)。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1644年在位),也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天啟二年(1622年),被皇兄明熹宗朱由校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時年十七歲,年號崇禎。因此明思宗朱由檢又稱“崇禎帝”。

細說最後一位漢人帝王-崇禎皇帝(一)


崇禎帝的身世極具傳奇色彩,他的出身就註定了其一生坎坷的命運。他的皇爺爺明神宗朱翊鈞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萬曆皇帝,也是大明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48年),而他的父皇明光宗朱常洛卻是繼位不到一個月便歸天,甚至都還沒來得及改年號。1620年,七月神宗駕崩,八月剛繼位的光宗屁股還沒坐熱也駕崩。一年得兩年號:本來要詔改明年元為泰昌(1621年),哪想光宗在位僅一月便一命嗚呼,後遂以萬曆四十八年八月以後為泰昌元年。1621年他的皇兄明熹宗朱由校登基繼位,改年號天啟,是為天啟元年。天啟皇帝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對木匠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製作木器,蓋小宮殿,將國家大事拋在腦後不顧,成了名副其實的木匠皇帝。

崇禎皇帝可以說終其一生都是不幸的。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他的母親是其父皇明光宗朱常洛做太子時一時興致來潮所薄的婢妾,而他父親又不受他皇爺爺明神宗朱翊鈞的待見喜愛。崇禎皇帝五歲時,他的母親被被其父下令杖殺,父親把他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西李生了女兒,照管不過來,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至成人。所以崇禎皇帝的幼年過的很不幸福甚至顛沛流離,雖然生在帝王之家卻是到處寄人籬下,箇中滋味唯有自知。他後期主政時期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等相當複雜的性格特點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其歸根結底應歸罪於崇禎帝的祖父萬曆皇帝,萬曆不喜長子,不關心他的教育,長子自身難保,自然導致長孫的教育更被忽視,從小被當做天子接班人培養的嫡長子和嫡長孫都被忽視,更何況崇禎這個從小吃了上頓沒下頓整天提心吊膽的庶出。

細說最後一位漢人帝王-崇禎皇帝(一)


畢竟古時候的皇帝除了造反所得的,正統繼承的都是經過了多年皇太子時期的歷練,由朝廷最有學問的老師專門教授仁義禮智信。你說一幫不學無術的混世魔王能統領好一個國家麼?崇禎皇帝算是在繼位前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培訓裡面最勤政最悲壯的一個皇帝,也是被後世普遍最為同情的皇帝。

明朝萬曆後期開始,萬曆皇帝不常視朝,大事營建,揮霍無度,加上旱災、瘟疫大作,歷經200餘年的大明王朝開始步入風雨飄搖之際。故有人言,明亡始於萬曆也。

崇禎皇帝即位後,他意圖勵精圖治,重振大明王朝,其即位初期剷除魏忠賢等閹黨,確實讓朝綱為之一震。雖然崇禎帝期盼著能在他手中中興大明,無奈從萬曆後時期開始積重難返。一方面,崇禎帝接過的大明王朝是一個已極度腐朽、百孔千瘡的爛攤子,一繼位就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面。當時天下餓殍遍野,瘟疫肆虐,國內土地兼併劇烈,苛捐雜稅繁重,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各地民變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進攻冒犯邊境。另一方面崇禎帝求治心切,眼光有限、英而不明,任用之人不當,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

細說最後一位漢人帝王-崇禎皇帝(一)


如崇禎所任用的首輔周延儒,專以賣官鬻爵、排擠正人君子為事,不思報效朝廷,並引溫體仁進入內閣,狼狽為奸,致使賢人遠離,國家政治一日壞過一日。但崇禎卻不自知,還認定周延儒是個賢人,對他是言聽計從,並尊稱他為“周先生”。實際確實欺君罔上、謊報軍情,被人揭發後惹得崇禎帝大罵:“最恨周延儒對朕玩弄計謀欺瞞。然後崇禎帝命人傳詔,勒令周延儒自盡,籍沒其家,終年51歲。

此外,崇禎性情急躁,生性多疑,剛愎自用,其在位17年中,共更換了19任內閣首輔,殺了近20個督撫大吏,如此頻繁的更換國家最高內閣大臣,極度不信任邊關將領,致使臣心渙散,人心惶惶,朝中無人可用。崇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在內憂外患的對抗中實則是先自斷雙手。《明史》曾評價:“傳庭死,而明亡矣!”《明史》為何對孫傳庭作這麼高的評價呢?個人認為並不是孫傳庭有通天本領,雖然孫傳庭確實是明末非常出色的一位將領,可實際是因為孫傳庭死後,明朝就再也無人可用了,不亡都不行。

細說最後一位漢人帝王-崇禎皇帝(一)


二、崇禎皇帝上求神靈、下詔罪己

明朝末年開始,地震、飢餓、戰亂頻頻不斷。而京城又開始流行瘟疫。這時京城正有一位有名的道人。崇禎帝急忙命道人建壇設醮,祈禳瘟疫,然而連日燒符唸咒,疫情卻沒有絲毫的減退。

崇禎皇帝發佈過兩次罪己詔,面對不停出現的災難,崇禎寫下了第三次罪己詔,“天災不斷出現,蝗旱頻仍,而貪官汙吏一意搜刮,橫徵暴斂,不顧民生凋敝。”說到自己的“罪”時,只有一句空洞的話,“皆朕不德所致也”。

細說最後一位漢人帝王-崇禎皇帝(一)


罪己詔頒佈之後,要有實際的作為,具體內容是免除河南省失陷地區5年來的賦稅,但實際上這些地區早已為闖王李自成控制,根本就收不上錢糧。直隸各省賦稅免徵2年。

國庫空虛,雪上加霜。這時桐城有一個叫蔣臣的秀才進京建言,印製紙鈔,發行國債,回收銀兩。然而,京城的商人們聽說朝廷要用紙幣換銀子,紛紛停業逃跑。

有大臣勸諫這樣的方式不妥,然而崇禎早已聽不進去,執意推行,要求用嚴刑峻法來推廣。然而,最終紙幣一張也沒有發行出去。

對於一個又一個的災難,崇禎並沒有查找自己的問題,而是把問題推到別人身上。明朝殺戮輔臣,只有4例,其中2起都發生在崇禎時期,而且兩人都是首輔(宰相),計有20多位大臣被直接殺害。

一邊向上天祈禱,一邊卻要蒐括百姓,一邊下罪己詔,一邊卻不停地把錯誤嫁禍給大臣。這樣的做法怎麼能說是真心的懺悔和改過呢?自然也得不到上天的承認。

三、崇禎帝上吊前留遺書:勿傷百姓

1644年3月,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然後,崇禎帝朱由檢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後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潰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也無法劈開。

3月19日拂曉,大火四起,重返皇宮,城外已經是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朱由檢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朱由檢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276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細說最後一位漢人帝王-崇禎皇帝(一)


最後心如死灰的崇禎走進內苑,又登上了煤山(今景山公園),以發覆面,無顏面對列祖列宗,與追隨自己的提督太監王承恩雙雙在景山自縊身亡。崇禎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

上吊死前崇禎於藍色袍服上留下遺書說:“朕自登基17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細說最後一位漢人帝王-崇禎皇帝(一)


中國歷史上長達276年的大明王朝由此宣告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