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跨境電商新賣家:沒有經驗,就要學會模仿

疫情爆發以來,“壓死”了很多以外貿出口為主的企業。


但反面,也開啟了不少人的創業之路。


跨境電商的本質是做生意,相比較線下開店,開網店的成本就要低的多。


但是為什麼大家不選擇國內電商?


國內最早的電商從海外吸取了一定的經驗,並在互聯網不斷加速發展後得以壯大。


但也正是因為發展過快,導致國內的電商環境已經變得非常擁擠。


國內電商早期是C2C模式為主,不需要額外成本,沒有語言障礙,只需要具備一定的電腦操作知識,就能夠成為網店賣家。


而面對國內市場飽和的情況,後來者如果想要站穩腳跟,就需要付出比前人更多倍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才有機會獲得和別人同臺競爭的“籌碼”。


而跨境電商,立足的是整個世界,有人的地方都有可能成為跨境電商的市場。市場範圍大、容量大,給後來者的機會也更多。再加上語言的界限,相對於國內電商,門檻有所提高,競爭壓力也能相應降低。


所以,跨境電商算得上是一個“朝陽產業”,有著十分強大的發展潛力;最重要的是,利潤相對能提高,變現更快!


致跨境電商新賣家:沒有經驗,就要學會模仿


那麼,沒有經驗的新手賣家,該如何快速孵化店鋪?


很多創業者認為跨境電商起步難,主要是因為對品類的選擇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該賣什麼,也不知道好不好賣。


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產品入手。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跨境電商的運營過程中,你需要不斷地尋找新產品,在尋找的過程中,如果你對產品抱有牴觸、迷茫心理,或是覺得“不知道這個產品有什麼用”,甚至不想深入瞭解,很快就會產生厭倦情緒,這種情緒會不斷消耗你的運營激情,最終結果也不會很樂觀。


所以,在選擇入行第一個品類時,可以從興趣入手,或對身邊的資源進行開發,讓自己的情緒保持亢奮,有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衝勁,才能讓自己不斷提高。


有了方向後,接下來就要靠大量的實操來實現加速快跑。這時候,競爭對手就是最好的老師,而模仿是進步最快的方法。


1、借鑑同行店鋪分類

通過店鋪的分類,我們可以直觀地分析出同行對店鋪的規劃。

相同類目下,他們選擇了哪些產品作為主線產品,副線產品具有什麼作用,主要的目標受眾等等,這些信息都能夠通過分類大致分析出來,用樹形結構來整理思路,最終形成初級店鋪規劃方案。

具體的方案就能夠有效指導行動,不至於漫無目的,拉低工作效率。


致跨境電商新賣家:沒有經驗,就要學會模仿


2、借鑑同行產品評價

模仿不是照抄,我們需要找出一些差異化競爭產品,來引起平臺的重視。因為新店鋪的權重很難與銷量高、評價高的店鋪進行競爭。

做差異化產品,可以向大賣店鋪“借數據”——瀏覽同行的產品評價,中差評需要格外注意,除了更具真實性外,一般還會傳達出顧客對產品的需求點。

有能力的話,可以針對顧客需求小批量開發新品,再根據市場的反饋決定產品的可開發價值,可以鍛鍊市場洞察能力。

致跨境電商新賣家:沒有經驗,就要學會模仿


3、借鑑同行活動推廣

促銷活動是提高轉化的有效手段,但是活動效果會因人而異。

一些大賣店鋪有著非常成熟且有效的活動策略方案,玩法新鮮且成效高,可以帶來非常高的轉化。那麼,我們就要懂得學習和利用別人的經驗來提高自己。


4、借鑑同行裝修風格

店鋪和產品的優化是樹立店鋪形象的重要手段,特別是現階段賣家有了更多的時間後,更需要在優化方面下足功夫,以打造自主品牌為終極目標,逐步完善,才能實現一步一跨越。


致跨境電商新賣家:沒有經驗,就要學會模仿

以上是給新賣家的一些建議。

但是要明確一點,模仿不是完全“跟賣”。模仿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出競爭對手可能存在的缺口,從而進行反超。而“跟賣”一般只能實現短期利益,並不利於賣家的長期發展。


林超Mike:跨境電商前線實戰賣家,專注東南亞電商市場,分享有用運營選品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