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is More 為什麼是極簡生活?

先給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

從前有一隻又餓又渴的驢,突然看到一堆草料和一桶水,它很開心。但是它在先吃草料還是先喝水這件事上開始糾結,不停的在兩者中間徘徊,最後活活被餓死了......

寓言故事裡的主人公總是蠢的令我們捧腹大笑,但寓言的深刻就在於,它講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有些時候我們也會成為故事裡的驢。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糾結的時候,同時面對兩個選擇,都想要,放棄哪一個都感覺很痛苦。

這時我們常常會拖延做選擇。而且因為每次想起來這個事情就很痛苦,後面乾脆逃避兩個都不選,結果不小心兩個機會都錯失了。

事實上,選擇A或者B並不難,困難的是面對選擇之後你需要承擔的結果。


Less is More 為什麼是極簡生活?


01 Do Ringht Things

做正確的事,好事自然來。人生的終局不在於你多忙,而在於你是否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張輝

生活中會面臨非常多的選擇,但絕大多數選擇困難並不是問題本身有多難,只是我們沒有看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在我們混沌的大腦中,”感覺"都很重要的,才會無法做出選擇。

就像原先我既想要房租便宜,又希望離公司近,不知道怎麼選。但當我認識到通勤節省下來的時間、精力還有那種愉悅感,其價值遠超過住得偏省下的幾百元錢,選擇一下變簡單了。

還有個問題是這信息超級發達和機會橫飛的時代,我們可以做出的選擇太多了,看起來都很好,每一個選擇背後好像都有一個美好的結果,選錯就意味著失去很多,選擇的成本變得極高。

就好像之前看到過一個故事:

2000年的時候,兩個同樣經濟基礎的大學生,畢業在北京工作。一個買了房子,一個沒買,十年後他們之間的財富差距可能就差了幾百萬。

因為選擇太多,選擇背後的結果太過不可預估,所以在城市中努力的人特別糾結,選擇的認知成本很高,生活的特別累和沒有安全感。

對此,我想到的最好解決方案是:

認真對待每一次選擇,年輕的時候選錯了不可怕,但是每次選擇都非常認真的對待,這樣每次選擇都會讓我們擁有一個更清醒的頭腦,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更瞭解這個世界是怎麼樣運行的,從而在下次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

當然,在人生選擇的過程中,書籍、長輩、導師、牛人都是非常好的學習對象,找到其中優秀的,適合自己的多找他們交流,他們更知道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Less is More 為什麼是極簡生活?


02 專注的人生更有優勢

在選擇過程中,有個最可怕的敵人:內耗

有一天我發現自己腦子裡有超多的想法,這些想法都很好,我很沾沾自喜的認為自己很聰明,居然能想到這些。但是後來我發現,我花費了太多時間在想這些事情,卻沒有開始去做,因為太多了,每個都想做,最後真正做的很少。

內耗就是腦子裡充滿了想要,行動上卻一直拖延,在自責內疚和自我辯解中不停的消耗自己,活的很累,生活卻一點起色都沒有。

我發現這點之後,開始認真的思考,對我而言最重要最不能放下的事情是什麼?寫下來,然後只做好這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關於這點有個巴菲特的例子非常能說明:

巴菲特曾給他的私人飛機師 Mike 做過職業建議,他讓 Mike 寫下對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 25 件事,然後他又讓 Mike 從中圈出最最重要的 5 件事。

巴菲特說,這左邊的 5 件最最重要的事情不用我說什麼了,但我想問你,現在你會如何處理右邊的那 20 個目標?Mike 說,我當然會把最重要的那 5 件事作為優先項目,然後再用更少的時間做後面的 20 件事情。

巴菲特說,你錯了!這 20 件事,應該是你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去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永遠不能佔用你的時間精力,直到你先完成那 5 件事為止。

2/8法則告訴我們,20%最重要的事情,可以帶來我們人生80%的價值。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把所有的注意力用在這20%最重要的事情上。而那80%不重要的事情,應該是我們極力避免的,這才是 Less is More 的真正內涵。

我們可能沒有那麼強烈的動機能做到像巴菲特說的那樣極致專注,但是這種發現自己最最重要事情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Less is More 為什麼是極簡生活?

03 尾巴

慢慢的發現,當我看的越多,想的越多,追尋的越多,擁有的越多,迷茫的就越多,距離初心就越遠,也會越來越不開心。

回到最開始和最本質的狀態,看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然後專注做好這件事情就夠了。這樣的生活很簡單,也會很快樂,雖然沒那麼容易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