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董公道破项羽失败根源

【资料】

新城县的三老董公拦住汉王劝说道:“我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师出无名,事情就不能成功’。所以说:‘点明要讨伐的人是乱臣贼子,敌人才可以被征服。’项羽行事大逆不道,放逐并杀害了他的君主义帝,实是令天下人痛恨的逆贼啊。仁德之士不逞一时之勇,正义之军不拼一己之力。大王您应当率领三军将士为义帝穿上丧服,以此通告诸侯王,共同讨伐项羽。这样一来,四海之内没有人不仰慕您的德行的,这可是像夏、殷、周三王那样的行为啊!”


三老董公道破项羽失败根源

楚汉之争


何为顺德昌,逆德亡:

在古代战争是常有的发生,大家为了争夺地盘,争夺资源,经常发动战乱。而那些通过战争获得地盘和资源的首领,为了防止自己辛苦夺来的资源、地盘又被别人抢夺,于是就以道德来约束其他人。

只有那些有道德的人才能获得掌控资源,而那些没有道德(肆意妄为抢夺、占有资源)之人是要被大家联合讨伐的。


三老董公道破项羽失败根源

刘邦剧照

师出有名,要从道德、舆论的角度胜于对手:

古代礼仪道德是最为看重的,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求师出有名。将自己的目的隐藏于正义之下,打着正义替天行道的名义,实行自己的目的。

也只有自己代表着正义,才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对于老百姓而言,其实谁做帝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做之事,是代表了正义,是在为百姓谋取福利。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师出有名就是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合法化。


三老董公道破项羽失败根源


刘邦讨伐项羽,想要战胜项羽就必须要黑化项羽:

刘邦讨伐项羽,必须要将项羽黑化,刘邦就必须要站在正义道德的至高点,讨伐项羽的不仁不义。明朝时期朱棣造反也是打着正义的旗号:“清君侧”而发动的政变,也就是说不管你真是目的是不是这样,但名义上一定得是代表着正义。

刘邦讨伐项羽最有利的一点就是指责项羽行事大逆不道,放逐并杀害了他的君主义帝,是一个不忠不义的乱臣贼子,天下众人共同诛之。


三老董公道破项羽失败根源


刘邦行事与项羽相反,形成鲜明对比:

刘邦光黑项羽还不行,做事上还得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服。项羽残暴,刘邦就施行仁义;项羽杀害义帝,刘邦就为义帝服丧。

刘邦不断在语言上声讨项羽的不仁不义,更是在行为上证明了项羽的大逆不道,残暴不仁。

你项羽不是杀害了义帝吗,那刘邦就风风光光,声势浩大的为义帝举行丧事,直接打脸项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项羽的大逆不道,倒行逆施,可以说在道德舆论上项羽已经输给了刘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