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生活方式排行榜”出爐,你中招了嗎?

小心

一大波“生活方式病”正向你趕來

速速圍觀這張“不良生活方式排行榜”

看看自己都有哪些上榜方式!

4月13日,由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共同開展的“影響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社會調查結果出爐。

具體榜單如下:

影響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前十)

1、久坐不動,缺乏體育鍛煉,佔82%

2、經常吃油炸、燒烤和煙燻食品,佔79%

3、三餐飲食無規律,經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佔78%

4、常吃外賣,暴飲暴食,用零食點心代替正餐

5、燒菜過量添加食鹽、醬油和糖

6、吸菸

7、常常喝含糖飲料

8、過量飲酒

9、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睡眠不足

10、每天喝水少,口渴才喝水

影響青少年的不良生活方式(前五)

1.經常吃油炸、燒烤食品

2.常常喝含糖飲料

3.常吃外賣,暴飲暴食,用零食點心代替正餐

4.三餐飲食無規律,經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

5.久坐不動,缺乏體育鍛煉

影響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前五)

1.經常吃醃製食品、貯存不當的隔夜飯菜

2.燒菜過量添加食鹽、醬油和糖

3.久坐不動,缺乏體育鍛煉

4.吸菸

5.過量飲酒

影響職業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前五)

1.久坐不動,缺乏體育鍛煉

2.三餐飲食無規律,經常不吃早餐、吃外賣、深夜餐食

3.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睡眠不足

4.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電腦、手機、遊戲機等)

5.盲目靠代餐減重,不吃主食,用零食點心代替正餐

告別少坐多動未必執著於健身房鍛鍊

此次社會調查特聘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慧教授指出,一般,每天坐著的時間超過六個小時就被稱為久坐。隨著生活節奏加快,手機、電腦普及,導致人們久坐時間增加、體力活動減少,然而久坐不利於人體新陳代謝, 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病風險。

如何“少坐多動”?其實,未必要執著於健身房鍛鍊,可根據自身情況設定具體、可衡量的運動小目標。在午餐時間或工作休息時散步 20 分鐘;每靜坐1小時後起身倒水或是動幾下;晚飯後與家人一起散步;一邊看電視一邊做簡單的拉伸運動等。

《健康上海行動》出臺後,政府大力推進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球場、市民益智健身苑點的建設,良好城市環境更能促進市民外出鍛鍊的積極性, 幫助提高市民身體素質,同時也建議市民從我做起加強健康意識,在信息化和網絡化高度發達的今天,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健康知識,把健康通識教育貫穿於生命全週期和健康全過程,全面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整體素養。

小心油炸、燒烤、醃製、隔夜菜“組團”偷襲

針對青少年和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調查結果顯示,飲食不健康是這兩類人群共同問題,常吃“油炸燒烤”與“醃製食物”兩大“不良生活方式”分別“虎視眈眈”。

青少年不良生活方式中,投票排名第一位的是“經常吃油炸、燒烤食品”,佔80%;

此外,常喝含糖飲料、常吃外賣、零食點心代替正餐等不良飲食習慣也有較高票數。

專家指出,不良飲食習慣都會增加胃腸道炎症、肥胖等風險。學校應對青少年開展營養飲食宣傳教育,限制校內零食銷售;食堂及家庭減少油炸、燒烤食物,以蒸煮烹飪為主;家長配合學校做好監督,鼓勵孩子多飲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政府部門應加大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制定和頒佈規章制度限制外賣餐飲進入校園,減少學校周邊零食快餐店,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

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民眾投票排名第一位是“經常吃醃製食品、貯存不當的隔夜飯菜”,佔77%。專家表示,醃製品中存在大量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長期食用醃製食品會增加多種疾病風險;吃隔夜菜同樣危害健康,烹調處理後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在3-4小時後明顯回升。

因此,家人要積極向老年人宣傳健康飲食,鼓勵老人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確保微量元素攝入,另外每天保證充足的飲水。

此外,“燒菜過量添加食鹽、醬油和糖”也是老年人常見的飲食習慣問題,包括通過各種途徑如鹹菜、味精等攝入鹽的量。食鹽量過多,容易導致高血壓、骨質疏鬆、糖尿病及支氣管炎等發生。

專家建議,飲食口味要清淡,燒菜時少放鹽、少放糖,鹹味不足的食品加點辣椒、花椒、蔥薑蒜之類香辛料;多吃蒸南瓜、蒸甘薯、生黃瓜等,無鹽卻仍然新鮮美味;少吃高鹽食品如鹹菜、鹹肉、醬菜等,以及雞精、味精、豆豉、海鮮汁等“含鹽大戶”;燒菜時最後才放鹽,家裡“控鹽勺”用起來,方便控制一天的攝入量。

減少晚上6點以後高熱量進食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對於職場人群而言,“三餐飲食無規律,經常不吃早餐、吃外賣、深夜餐食”也是十分頑固的飲食陋習。

專家表示,在線外賣的方便可及與“全天候供應”,使人們的用餐時段不斷擴展,而職業人群因工作忙、節奏快,三餐飲食更加不規律,下午茶和夜宵成為“慣例”。不規律的進食時間和進食頻率會影響正常代謝,增加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患病風險。同時,外賣食品衛生安全缺乏保障。由於消費者難以確認線上餐飲機構的衛生及營業資質,導致出現衛生未達標的供餐點,使用廉價不新鮮食材。此外,有些劣質塑料包裝餐盒在放置高溫食物時會釋放出有害物質苯乙烯,滲入食品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如何做到“三餐規律”?

專家建議,減少晚上6 點以後高熱量進食,避免深夜進食;減少含糖飲料攝入量,主動積極監測體重,若一定要喝飲料,儘量選擇無糖的茶和咖啡;在自家乾淨衛生的廚房內烹飪,不僅能保障食材新鮮營養,還能養成規律飲食良好習慣;如果實在需要點外賣,選擇有正規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餐飲機構,在點餐的食物種類和比例上結合居民營養膳食寶塔建議,以蔬菜、穀物為主,注重食物種類多樣性,避免油炸、燒烤類食物。

生活方式病完全可防可控

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全球人類死因中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佔2/3。上海健康醫學院院長黃鋼介紹,自2017年以來,上海健康醫學院每年發佈《中國城市健康生活報告》藍皮書,持續研究城市居民健康生活及其改善情況,研究發現不健康生活方式日漸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問題日益突出,然而只要及時發現健康危險因素,“生活方式病”完全可防可控。

去年8月出臺的全國首個省級中長期健康行動方案《健康上海行動》,強調“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上海市愛衛辦、上海市健促辦攜手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共同開展“影響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社會調查,對上海市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進行“大摸底”。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吳立明介紹,作為《健康上海行動》首批項目之一,此次社會調查以健康四大基石為基礎,結合《上海市公民健康素養核心信息72條》,列舉出50條影響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包括一般人群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20條)和青少年、老年人、職業人群中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各10條)。

群聊超過200人只可通過邀請進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