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美如仙境之孝義市瑤圃村史話

瑤圃,狹義上指產玉的園圃,廣義上指仙境,代指仙人居住的地方。說文解字上曰:瑤 ,美玉也;圃,指種植瓜果、蔬菜的園地。語本《楚辭.九章.涉江》:駕青虯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晉.陸雲《九愍.修身》:樹椒蘭於瑤圃,掩夜光於瓊華。唐.皮日休《揚州看辛夷花》詩:“一枝拂地成瑤圃,數樹參庭是蕊宮。”元.周巽《梨花曲》詩:“仙妃下瑤圃,靚粧乘素鸞。”

唐宋時期,已有先民在瑤圃一帶廣種瓜果,蔬菜。瑤圃村位於孝義市中部偏北,北臨虢義河,東臨司馬村,南接孝義縣城(這裡指舊縣城,今中陽樓街道辦事處),西靠旱垣地,瑤圃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清中葉前,虢義河清水長流,先民常引虢義河水,以便利灌溉。每到夏日,菜地成畦,渠水潺潺,綠海遍野,瓜棚隱現,蟬鳴蛙詠,鶯戲蝶飛。晨曦煙樹掩柴扉,落日紅霞映彩雲,宛如人間仙境,欲比天上瑤池,好一派江南景象,何似於世外桃園,是以謂之瑤圃也。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雲: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又《其七》雲: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宋代.徐璣《新涼》: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

瑤圃村明代屬孝義縣悅禮坊,現屬孝義市崇文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三千餘人,流動人口二千餘人,郭姓、王姓為村中較早定居者。瑤圃村得益於優越的地理條件,土地不垣不鹼,旱澇保收,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農業向來發達,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瑤圃村副業也辦得風生水起,社員分紅之高位居孝義縣前列,即使到了八十年代初包產到戶後,瑤圃村村民大量種植大蔥,其味道辛辣,品質上佳,深受群眾喜愛,市民爭相購買,村民大受其益。本世紀初,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土地逐步徵用,瑤圃村已納入棚戶區改造,農業發展已經式微。

清初郭世隆(1645年——1716年),清朝封疆大吏,漢軍鑲黃旗人,父洪臣,原籍汾州孝義縣瑤圃村,清順治二年,郭洪臣隨明將左夢庚降清,官至湖廣道州總兵,當年世隆降生。世隆遠祖是華州鄭縣人,汾陽王郭子儀後裔,唐末大亂,郭氏子孫被迫散居洛陽、太原、汾州等地,"唐末子孫流徙汾晉”。北宋初有河中府助教定居汾州孝義,郭世隆就是汾州孝義郭氏家族後裔,累官直隸巡撫,閩浙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所任之地皆祀名宦。

郭良孝,孝義市瑤圃村人,1952年生,曾任大同市市長、大同市委書記,山西省政協常務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