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遺言”證人品,證國之將興,匹夫有責

都說臨死前發出的是來自內心的真實呼喊,是明白了人生之後的大徹大悟。似乎那些充滿悲情的人更容易讓人記得。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歷史上的英雄臨終前的遺言吧!

1.“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以“遺言”證人品,證國之將興,匹夫有責

這是伍子胥的生前的遺言。

伍子胥的父兄被殺之後,無路可走,於是投奔了吳國。當時的吳王闔閭十分英明,知人善用。文有伍子胥,武有孫武,吳國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瞅準楚國指定打不過吳國,於是伍子胥和孫武等人建議,把楚國給佔了。楚國不僅被攻陷了,伍子胥的殺父之仇也報了,還以強大的軍事力量震懾了周邊的齊國和晉國,真是一石三鳥!後來,伍子胥輔佐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勾踐雖然投降了,但是伍子胥仍然放心不下,斬草就要除根,應該徹底攻佔越國,以免死灰復燃。你越是說我就越不聽,夫差不僅不聽取伍子胥的意見,還反聽讒言,懷疑伍子胥有謀反之心。因此,吳王夫差想要賜死伍子胥。真是太冤了,簡直比竇娥還冤!伍子胥滿腔悲憤而又報國無門,為吳國辛辛苦苦,拼死拼命幹了這麼多年,竟然沒得到好的回報,還要被賜死,太過分了!於是留下遺言,要親眼看著吳國被越國所滅掉。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為伍子胥感到不公?果然在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被臥薪嚐膽的勾踐所滅,夫差自盡而死。這淒涼的結局,也難怪臨死前要發出如此的哀怨!

2.“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保遼東”

以“遺言”證人品,證國之將興,匹夫有責

袁崇煥,學霸學歷,是個進士。由於明朝在後金的攻擊下無將可用,於是袁崇煥自薦而出。寧遠之戰中,袁崇煥靠著堅城利炮,帶領軍隊,擊退了努爾哈赤的精兵強將。這一戰,努爾哈赤受到了重創,慌慌張張逃走了。不久,努爾哈赤便去世了。因此,袁崇煥一時聲名大噪,升為巡撫,成為了封疆大吏。而後更是幫皇帝擊退了想要復仇的皇太極,使他損兵折將又不得不退兵。可是這樣的戰將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因為是東林黨人,受到魏忠賢的排擠。官職也被削奪,直到鬥倒了魏忠賢之後,袁崇煥才再次贏得新生。但此時的袁崇煥已不是當年的袁崇煥。再次出山的他沒有了此前的軍事才華,反而剛愎自用。不但擅自斬殺了毛文龍,還讓數萬精兵偷偷進入內陸,直奔北京城下。

雖然袁崇煥出兵擊退了皇太極,卻也遭到了誣陷,逃不掉被殺的命運,最終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他死前在監獄中寫下“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就算是死,也要依舊守護遼東!這樣的忠誠,怎能不讓人為他點贊!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遺言”證人品,證國之將興,匹夫有責

這首耳熟能詳的愛國情懷的詩句,出自宋代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這首詩飽含沉痛悲涼,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文天祥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文天祥,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在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考取進士第一名,文天祥在仕途上,跌宕起伏,多次遭臺官議論罷職,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後來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元朝丞相伯顏關押扣留。後來被江湖義士救出,由南通南歸。此後仍然擁戴南宋益王趙昰為皇帝,與張世傑,陸文秀等人堅決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再攻江西, 最終由於敵強我弱,兵敗被漢軍都元帥張弘範俘虜。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從容赴死,被押解到柴市口斬首。在上萬百姓的送別下,行刑時,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慷慨就義,終年47歲。

以“遺言”證人品,證國之將興,匹夫有責

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蔣介石評價說:他代表整個中華民族之精神與人格,併為整個民族萬古不磨的光榮。這就是道義。

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南宋雖亡,但中國不會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