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遗言”证人品,证国之将兴,匹夫有责

都说临死前发出的是来自内心的真实呼喊,是明白了人生之后的大彻大悟。似乎那些充满悲情的人更容易让人记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历史上的英雄临终前的遗言吧!

1.“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以“遗言”证人品,证国之将兴,匹夫有责

这是伍子胥的生前的遗言。

伍子胥的父兄被杀之后,无路可走,于是投奔了吴国。当时的吴王阖闾十分英明,知人善用。文有伍子胥,武有孙武,吴国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瞅准楚国指定打不过吴国,于是伍子胥和孙武等人建议,把楚国给占了。楚国不仅被攻陷了,伍子胥的杀父之仇也报了,还以强大的军事力量震慑了周边的齐国和晋国,真是一石三鸟!后来,伍子胥辅佐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勾践虽然投降了,但是伍子胥仍然放心不下,斩草就要除根,应该彻底攻占越国,以免死灰复燃。你越是说我就越不听,夫差不仅不听取伍子胥的意见,还反听谗言,怀疑伍子胥有谋反之心。因此,吴王夫差想要赐死伍子胥。真是太冤了,简直比窦娥还冤!伍子胥满腔悲愤而又报国无门,为吴国辛辛苦苦,拼死拼命干了这么多年,竟然没得到好的回报,还要被赐死,太过分了!于是留下遗言,要亲眼看着吴国被越国所灭掉。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为伍子胥感到不公?果然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所灭,夫差自尽而死。这凄凉的结局,也难怪临死前要发出如此的哀怨!

2.“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

以“遗言”证人品,证国之将兴,匹夫有责

袁崇焕,学霸学历,是个进士。由于明朝在后金的攻击下无将可用,于是袁崇焕自荐而出。宁远之战中,袁崇焕靠着坚城利炮,带领军队,击退了努尔哈赤的精兵强将。这一战,努尔哈赤受到了重创,慌慌张张逃走了。不久,努尔哈赤便去世了。因此,袁崇焕一时声名大噪,升为巡抚,成为了封疆大吏。而后更是帮皇帝击退了想要复仇的皇太极,使他损兵折将又不得不退兵。可是这样的战将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因为是东林党人,受到魏忠贤的排挤。官职也被削夺,直到斗倒了魏忠贤之后,袁崇焕才再次赢得新生。但此时的袁崇焕已不是当年的袁崇焕。再次出山的他没有了此前的军事才华,反而刚愎自用。不但擅自斩杀了毛文龙,还让数万精兵偷偷进入内陆,直奔北京城下。

虽然袁崇焕出兵击退了皇太极,却也遭到了诬陷,逃不掉被杀的命运,最终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他死前在监狱中写下“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就算是死,也要依旧守护辽东!这样的忠诚,怎能不让人为他点赞!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遗言”证人品,证国之将兴,匹夫有责

这首耳熟能详的爱国情怀的诗句,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文天祥,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文天祥在仕途上,跌宕起伏,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后来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元朝丞相伯颜关押扣留。后来被江湖义士救出,由南通南归。此后仍然拥戴南宋益王赵昰为皇帝,与张世杰,陆文秀等人坚决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再攻江西, 最终由于敌强我弱,兵败被汉军都元帅张弘范俘虏。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从容赴死,被押解到柴市口斩首。在上万百姓的送别下,行刑时,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慷慨就义,终年47岁。

以“遗言”证人品,证国之将兴,匹夫有责

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蒋介石评价说:他代表整个中华民族之精神与人格,并为整个民族万古不磨的光荣。这就是道义。

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南宋虽亡,但中国不会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