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袁应泰:是明朝忠臣却帮了满清大忙,被乾隆追赠“忠节”!

袁应泰,此人是明朝末年东林党成员。但是袁应泰加入这最后让明朝灭国的队伍中,却也并不是他的初心。袁应泰是万历二十三年中的进士,正儿八经参加科考入仕的官员,他没有名门世族的背景和荫官的身份,一直在脚踏实地的劳公劳民。

东林党袁应泰:是明朝忠臣却帮了满清大忙,被乾隆追赠“忠节”!

袁应泰任职地方时确有不菲功绩

袁应泰的主要成就都集中在了他早期仕途中,当他还是个地方知县的时候,就以清正廉洁而正官员之名。在那明朝末期乌烟瘴气的朝廷中,袁应泰初心明耀,本着利国民展抱负的立场宛如一股不浊清流。

说起他的才华,就不得不提到治水。袁应泰在水利方面的才能尤为突出,在他被重用到为将之前,一直在地方治理水道,尽力为民,颇有百姓崇敬的口碑。当时他初为官,见当地的百姓们正遭遇大旱煎熬,于是下定决定要修水渠,扩水路。

东林党袁应泰:是明朝忠臣却帮了满清大忙,被乾隆追赠“忠节”!

这样的作为并不是每一个地方官员都敢于去实施,大工程的搭建兴师动众,如果稍微做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袁应泰博学多才之识恰到好处的得以施展。

在临漳县的时候袁应泰动用民众一起修建数十里长堤,以防止漳水泛滥成灾。后来调任河内之后,又引领群众凿穿太行山,将沁河的水引分水路,为此修筑了25道堰,既解决了百姓用水的燃眉之急,又缓解了大旱之时的田地灌溉之难。

袁应泰为官公正,却遭人诬陷弹劾

袁应泰被提拔为工部都水司、兵部武选司郎中之后,也本着贯彻正义凛然的初心,不惜将部中大换血,严整贪污腐败的气象,同时他清扫了那些毫不作为的世职官员。虽然会被人忌惮,但这并不影响袁应泰心中的赤子决心。

后来在山东遭遇灾害的时候,袁应泰再次挺身而出雷厉风行,比起那些还在吵嚷着如何赈灾如何拨款的官员们,袁应泰行事果断,已经在当地开设粥厂,并且号召的百姓修城墙疏漏,浚城边河道,又动员人们修葺孔庙,以保证灾民们可以不愁温饱。

东林党袁应泰:是明朝忠臣却帮了满清大忙,被乾隆追赠“忠节”!

这样勇气可嘉的所作所为都体现了袁应泰的才华横溢,此人能干却不迂腐,正直不随大流,行事成就本远不如此。但是,明朝末年的时候朝廷根基败坏,上到执政之人,下到勋贵豪绅,这样的风气已经呈满溢之象。

所以,像这样秉公执法深得民心的官员是格格不入的,很快就有人奏疏弹劾袁应泰,控诉他动用公款,中饱私囊。袁应泰文人根骨,自是受不了如此尔虞我诈的朝中风波,他更不屑于动用浑身解数去和那些狡诈之人辩解来证明清白,于是他就告病还乡了。

短于军事却被重用为辽东经略

如果袁应泰本安放在一个文官官职上,他定然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好官,在污浊之中尚且都能明哲保身,在勾心斗角之中也能坚持自己救助百姓的公道,袁应泰本身应该会是明朝的大忠臣。

而可惜的是,从东林党掌权之后,就乱用人手,并不以其长项短处来区分,只为了让朝堂上下满是他们的党羽,这样一来,很多有才华的人就会被忽视,很多不善军事的也不得不去参与议军。

东林党袁应泰:是明朝忠臣却帮了满清大忙,被乾隆追赠“忠节”!

袁应泰就是如此,在多年之后被重新被任用了,却是去处理辽东的军务大事。并不是所有有才的人都精于治兵,相反,纸上谈兵的那一套用到实际当中根本无法奏效,人学有所长,必有其不长。

袁应泰管辽东的时候,明朝辽东局势并未到了最烂的局面,可以说,辽东大败最后完全是因为袁应泰的荒唐指挥。袁应泰新官上任之时,就十分急迫,虽然并不通军事,但他依然凭借自己局限认知开始他野心勃勃的复出了。

治军从宽这样的做法并不适合一个整装待发的军队,而可笑的“以夷制夷”这样的条例,更是助长了满人细作的探入之风。所以当时的军中,已经被袁应泰治理的军心涣散了。

而这之后,沈阳被清军攻占的时候,袁应泰将当时最强的精兵队伍忘的一干二净,这直接导致了沈阳被围攻占领,而明朝损失了最为倚重的精兵,袁应泰当时还在瑟瑟发抖不敢出兵。

东林党袁应泰:是明朝忠臣却帮了满清大忙,被乾隆追赠“忠节”!

因为他没有去救下那支川浙军,也让他所镇守的辽阳成为一个孤岛,清军顺势而下,直攻辽阳。在兵临城下明军苦苦死守的时候,又因为曾经袁应泰接纳的蒙古人起了内乱,而断掉了辽阳城明军的生路。

生死危急关头,袁应泰痛心疾首,虽说他指挥不当,但他确是一个忠诚为国之人,袁应泰看到大势已去,便自吊城楼上,以死殉国。“应泰历官精敏强毅,用兵非所长,规画颇疏。”这是明史对袁应泰的评价。

到清朝的时候,乾隆追封袁应泰谥号“忠节”,虽是赞许,更多而惋惜。可惜他本不是善舞刀弄枪的行伍之人,被荒谬之人用以理兵,糊涂之下误国大事,然他又是个铁骨铮铮的汉人,宁愿身死,不愿降投。

东林党袁应泰:是明朝忠臣却帮了满清大忙,被乾隆追赠“忠节”!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袁应泰的悲剧不仅仅只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东林党的悲剧。东林党虽然出过类似“水太凉”之类的奇葩腐儒,但其创立宗旨还是希望能忠君报国的,只是很可惜东林党众人对天下局势缺少清醒的认识,最终不仅耽误了明朝也耽误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