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袁應泰:是明朝忠臣卻幫了滿清大忙,被乾隆追贈“忠節”!

袁應泰,此人是明朝末年東林黨成員。但是袁應泰加入這最後讓明朝滅國的隊伍中,卻也並不是他的初心。袁應泰是萬曆二十三年中的進士,正兒八經參加科考入仕的官員,他沒有名門世族的背景和蔭官的身份,一直在腳踏實地的勞公勞民。

東林黨袁應泰:是明朝忠臣卻幫了滿清大忙,被乾隆追贈“忠節”!

袁應泰任職地方時確有不菲功績

袁應泰的主要成就都集中在了他早期仕途中,當他還是個地方知縣的時候,就以清正廉潔而正官員之名。在那明朝末期烏煙瘴氣的朝廷中,袁應泰初心明耀,本著利國民展抱負的立場宛如一股不濁清流。

說起他的才華,就不得不提到治水。袁應泰在水利方面的才能尤為突出,在他被重用到為將之前,一直在地方治理水道,盡力為民,頗有百姓崇敬的口碑。當時他初為官,見當地的百姓們正遭遇大旱煎熬,於是下定決定要修水渠,擴水路。

東林黨袁應泰:是明朝忠臣卻幫了滿清大忙,被乾隆追贈“忠節”!

這樣的作為並不是每一個地方官員都敢於去實施,大工程的搭建興師動眾,如果稍微做不好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袁應泰博學多才之識恰到好處的得以施展。

在臨漳縣的時候袁應泰動用民眾一起修建數十里長堤,以防止漳水氾濫成災。後來調任河內之後,又引領群眾鑿穿太行山,將沁河的水引分水路,為此修築了25道堰,既解決了百姓用水的燃眉之急,又緩解了大旱之時的田地灌溉之難。

袁應泰為官公正,卻遭人誣陷彈劾

袁應泰被提拔為工部都水司、兵部武選司郎中之後,也本著貫徹正義凜然的初心,不惜將部中大換血,嚴整貪汙腐敗的氣象,同時他清掃了那些毫不作為的世職官員。雖然會被人忌憚,但這並不影響袁應泰心中的赤子決心。

後來在山東遭遇災害的時候,袁應泰再次挺身而出雷厲風行,比起那些還在吵嚷著如何賑災如何撥款的官員們,袁應泰行事果斷,已經在當地開設粥廠,並且號召的百姓修城牆疏漏,浚城邊河道,又動員人們修葺孔廟,以保證災民們可以不愁溫飽。

東林黨袁應泰:是明朝忠臣卻幫了滿清大忙,被乾隆追贈“忠節”!

這樣勇氣可嘉的所作所為都體現了袁應泰的才華橫溢,此人能幹卻不迂腐,正直不隨大流,行事成就本遠不如此。但是,明朝末年的時候朝廷根基敗壞,上到執政之人,下到勳貴豪紳,這樣的風氣已經呈滿溢之象。

所以,像這樣秉公執法深得民心的官員是格格不入的,很快就有人奏疏彈劾袁應泰,控訴他動用公款,中飽私囊。袁應泰文人根骨,自是受不了如此爾虞我詐的朝中風波,他更不屑於動用渾身解數去和那些狡詐之人辯解來證明清白,於是他就告病還鄉了。

短於軍事卻被重用為遼東經略

如果袁應泰本安放在一個文官官職上,他定然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好官,在汙濁之中尚且都能明哲保身,在勾心鬥角之中也能堅持自己救助百姓的公道,袁應泰本身應該會是明朝的大忠臣。

而可惜的是,從東林黨掌權之後,就亂用人手,並不以其長項短處來區分,只為了讓朝堂上下滿是他們的黨羽,這樣一來,很多有才華的人就會被忽視,很多不善軍事的也不得不去參與議軍。

東林黨袁應泰:是明朝忠臣卻幫了滿清大忙,被乾隆追贈“忠節”!

袁應泰就是如此,在多年之後被重新被任用了,卻是去處理遼東的軍務大事。並不是所有有才的人都精於治兵,相反,紙上談兵的那一套用到實際當中根本無法奏效,人學有所長,必有其不長。

袁應泰管遼東的時候,明朝遼東局勢並未到了最爛的局面,可以說,遼東大敗最後完全是因為袁應泰的荒唐指揮。袁應泰新官上任之時,就十分急迫,雖然並不通軍事,但他依然憑藉自己侷限認知開始他野心勃勃的復出了。

治軍從寬這樣的做法並不適合一個整裝待發的軍隊,而可笑的“以夷制夷”這樣的條例,更是助長了滿人細作的探入之風。所以當時的軍中,已經被袁應泰治理的軍心渙散了。

而這之後,瀋陽被清軍攻佔的時候,袁應泰將當時最強的精兵隊伍忘的一乾二淨,這直接導致了瀋陽被圍攻佔領,而明朝損失了最為倚重的精兵,袁應泰當時還在瑟瑟發抖不敢出兵。

東林黨袁應泰:是明朝忠臣卻幫了滿清大忙,被乾隆追贈“忠節”!

因為他沒有去救下那支川浙軍,也讓他所鎮守的遼陽成為一個孤島,清軍順勢而下,直攻遼陽。在兵臨城下明軍苦苦死守的時候,又因為曾經袁應泰接納的蒙古人起了內亂,而斷掉了遼陽城明軍的生路。

生死危急關頭,袁應泰痛心疾首,雖說他指揮不當,但他確是一個忠誠為國之人,袁應泰看到大勢已去,便自吊城樓上,以死殉國。“應泰歷官精敏強毅,用兵非所長,規畫頗疏。”這是明史對袁應泰的評價。

到清朝的時候,乾隆追封袁應泰諡號“忠節”,雖是讚許,更多而惋惜。可惜他本不是善舞刀弄槍的行伍之人,被荒謬之人用以理兵,糊塗之下誤國大事,然他又是個鐵骨錚錚的漢人,寧願身死,不願降投。

東林黨袁應泰:是明朝忠臣卻幫了滿清大忙,被乾隆追贈“忠節”!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袁應泰的悲劇不僅僅只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東林黨的悲劇。東林黨雖然出過類似“水太涼”之類的奇葩腐儒,但其創立宗旨還是希望能忠君報國的,只是很可惜東林黨眾人對天下局勢缺少清醒的認識,最終不僅耽誤了明朝也耽誤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