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邊城》:無限接近幸福卻又墜入深淵,邊城不是桃花源

在中國近代史中,民國時期可以算的上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大環境的動盪不安幾乎人人自危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懼中,但就在那種戰亂的年代,卻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文學巨匠。

比如說寫出《吶喊》、《狂人日記》的魯迅;寫出《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的老舍;還有寫出《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的林語堂等等等等,在這些文學大家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人,那就是作品排在“20世界中文小說100強”第二名的沈從文,這部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邊城》,排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讀《邊城》:無限接近幸福卻又墜入深淵,邊城不是桃花源

有人說它是鑲嵌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說它是“小說中飄逸不群的小仙女”這些盛讚是大家對這部小說最大的肯定。

這部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講述了撐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與船總兩個兒子天保與儺送之間的愛恨糾葛,同時也以他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在讀者眼前緩緩鋪展開一副湘西淳樸善良的風土人情和美的脆弱的湘西風貌。

用沈從文自己的話說,就是:“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人生形式。”

沈從文是湘西鳳凰人,所以他的小說很多都在描寫湘西生活,另外一種寫都市生活,在以湘西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裡無一不充滿著對人性的讚美和對故鄉念念不忘的鄉土情懷,《邊城》便屬於這一類。

讀《邊城》:無限接近幸福卻又墜入深淵,邊城不是桃花源

沒有一個壞人的“桃花源”也有遺憾

《邊城》中故事發生地是處於川湘交界,一座叫做茶峒小山城,“水陸商務既不至於受戰爭停頓,也不至於為土匪影響,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正是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即使外面戰火四起,這個地方的人們也照樣可以安然度日。

這裡不僅環境安全,景色也無比優美,居住在這裡的人們都保留著最淳樸的性格,士兵們也正直可敬,坐渡船者要付費用,船伕堅決不收,你推我我推你,彷彿打架一般在謙讓,甚至連繼女也是重義輕利,守信誠實.......

這一切讓人不由的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翠翠就出生在這樣一座桃花源裡,但與別的孩子不一樣,她雖然是因愛而生,但卻是個孤兒!

她的父親是位軍人,母親是當地的村民,他們互生愛慕並懷了翠翠,但因為封建制度的限制使他們不能結合,最終這對有情人選擇殉情,留下翠翠託付給爺爺,兩人相依為命......

長大後的翠翠同樣情路不順,在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中間左右為難,最終天保為成全弟弟與翠翠,避走他鄉,卻不幸在半路遇難!儺送因內心覺得愧對哥哥,所以也選擇了離開,留下翠翠一人守著船渡苦苦等待......

這個故事中,沒有一個壞人,即使是兩個兒子都因翠翠而命運改變的船總順順,也沒有過分為難翠翠,但這個故事中卻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翠翠的父母因不被容於世俗,以身殉情;代表著人性中最美好部分的翠翠,也因諸多的誤會最後也不能與喜歡之人長相廝守,母女兩代人的命運彷彿走過了一個輪迴。

沈從文創建了一座紙上的桃花源,並寫盡了這座城裡的生命之歌,卻又給這些美好的事物上套上了一個悲劇的光環!一切的矛頭直指社會背後害人的封建思想,未被汙染的心靈有多純淨美好,被毀之後的痛就有多深入骨髓!

字裡行間都有著對傳統美德的歌頌,以及對價值觀失落的痛心,他希望藉此小說提醒人們堅守心中那塊最純潔的淨土,重塑民族的品格,不要再讓遺憾循環往復,不得解脫。

讀《邊城》:無限接近幸福卻又墜入深淵,邊城不是桃花源

沈從文的單純與浪漫主義

很多人瞭解沈從文都是從《湘西》、《湘行散記》開始的,他筆下的湘西美得讓人心醉,也美的讓人揪心,因為太美而生怕它太過脆弱......

能把一個地方寫的如此傳神,必定與自身多少有著不解之緣,而這兩本差不多可以算上是沈從文的自傳了。

看過上面兩本,再看《邊城》忽然就能懂了他為什麼會把故事寫的那麼哀婉,那是他骨子裡對故鄉深深的眷戀和對故鄉人以及對自己“鄉下人”身份的認同。所以他書中的翠翠、天保、儺送、爺爺、順順雖都是鄉下人,卻都有著最淳樸的美德。

同樣是寫故鄉,與他同期作家中,魯迅筆下的故鄉充滿了孔乙己、華老栓、趙七爺這樣讓人不敢苟同的人物,即使是寫懷念童真的閏土,也是稍縱即逝;

另一個大作家張愛玲筆下的故鄉擠滿了算計的舞女、薄情的公子哥、淡漠的人情冷暖,無一不充滿掙扎糾結與毀滅!

只有沈從文在用詩意的語言在寫邊城裡淳樸的民風,在寫純純的愛情,在寫“人類的頌歌”!這固然與他對故鄉深沉的愛有關,

但更多的是與他骨子裡的單純分不開,他對自己“鄉下人”的身份有著極深的認同感,也堅定不移的深信著故鄉的美好,並把這種單純的篤信淋淋盡致的寫進了故事裡。

沈從文的單純的文學家,他不似魯迅那麼有深度,時刻都在批判身邊的一切,但這種單純不影響他作品的質感,就像李白、杜甫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極為單純的人一樣,這種純粹與作品的高度有時是成正比的。

讀《邊城》:無限接近幸福卻又墜入深淵,邊城不是桃花源

《邊城》成文時,正是沈從文事業愛情雙豐收之時,他與張兆和盡人皆知的甜蜜愛情,也出現在了故事之中,翠翠與儺送純純的愛與思念多少也有幾分沈從文自己的影子,這個看似嚴肅的大作家除了書出名,寫情書也是出名的浪漫:

你還料不到你給了我多少力氣和多少勇氣,同時你這個人也還不知道我如何愛你的。想到這裡我有點小小不平衡。

你不要為我難過,我在路上除了想你以外,別的事皆不難過的。

單純是他,浪漫也是他,沈從文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貼近我們現代的桃花源,也成為身處浮華都市的我們心中的一個願望與寄託。

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將把這個民族為歷史所帶走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於營養不足所產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慾望,來作樸素的敘述。”

他既寫鄉村世界的美好,也批判都市人生的扭曲,這兩者架起了沈從文獨特的價值觀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正是這種對現代文學“以金錢為中心”的批判和對浪漫主義的追尋,使他寫出了《邊城》這部理想中的生命之歌!

讀《邊城》:無限接近幸福卻又墜入深淵,邊城不是桃花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