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特殊時期的“宅”家生活,讓許多“遠庖廚”的君子挖掘出潛藏的廚師天賦,朋友圈裡“廚藝大賽”一日未曾停歇。

與此同時,也讓兩家紅極一時的“最美菜場”——扎著竹籬笆的蒙西菜場和有著水墨屋簷的永年菜場再度被聚焦。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扎著竹籬笆的蒙西菜場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有著水墨屋簷的永年菜場


有別於人們對傳統菜場燈光幽暗、設攤無序、汙水滿地等“髒亂差”的既定印象,被改造後的蒙西和永年乾淨敞亮,富有設計感。“裸築”的年輕設計師柏振琦將菜場所需的功能巧妙隱藏在都市人對自然的渴望中,竹藝、麻布、瓦片、圓木……

走進這樣的菜場就彷彿在鬧市的拐角突然“跌”進平行空間的“桃花源”,感受“採菊東籬下”的意境,見證“心遠地自偏”的存在。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改造後的蒙西菜場有如鬧市拐角的“桃花源”


竹籬中的上海腔調


極為難得,置身新天地高屋樓宇、商鋪林立中的蒙西菜場居然一眼就能被看見。細究,或許是那略帶焦黃的野竹籬,讓小菜場與眾不同,在“車馬喧”的鬧市顯得遺世獨立。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身處鬧市的蒙西菜場顯得遺世獨立


拾階而上,1000餘平方米的小菜場盡收眼底,肉類、蔬菜、水產、水果、豆製品、乾貨、蛋類、半成品、熟食等應有盡有。每個攤位上的小黑板,清晰標明當日的菜價,一目瞭然。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攤位整潔,價目清晰

按星級示範性市場的標準改造,菜場的功能被最大化,合理的動線設計逛菜場不再需要兜兜轉轉,而是能悠然自得且不走回頭路。最中央的蔬果區,最後排的水產區,佇立兩旁的熟食區域,一樣也不能少。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菜場區域分配合理,讓顧客“不走回頭路”


野竹籬是蒙西的符號。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設計師柏振琦是生於斯長於斯的上海小囡,在他眼中梧桐樹、野竹籬、法式浪漫都是最地道的上海風情。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看老電影,但凡拍到上海,那些飽經滄桑的老房子外都會有一圈野竹籬,它幾乎是這座城市的肌理,也是很多人眼中典型的海派文化符號。”


所以,自帶風情的小菜場怎能沒有野竹籬?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古法加工的竹籬笆能夠抵禦上海陰冷潮溼的天氣

為測試怎樣的竹籬笆能夠抵禦上海陰冷潮溼的天氣,“裸築”的設計師們幾近周折才最終找到懂得古法加工竹子的廠家,得到了這一圍經久耐用的野竹籬。現如今,蒙西外的野竹籬都是經過防腐防黴處理並蒸煮加工的,室外使用壽命超過5年。


上海的小菜場,當然要有上海腔調!什麼是上海腔調,除了精緻的煙火氣還有妥帖周到的以人為本。故而,蒙西不單是個買菜的地方,也是街坊鄰居逛菜場間歇的“社交場所”。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上海的小菜場也是鄰里之間的“社交場”

柏振琦說:“小時候,我也不明白,不就是買個菜,為撒姆媽每每去都要耽擱半天才回來。”在蹲點了很多菜場後,他才發現,原來這裡才是上海老百姓真正的社交場,“買菜的同時‘茄茄山河,生活才變得有滋有味。”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波浪形的欄杆模糊了菜場與街道的邊界

為能讓這一古老的社交方式得以延續,留住“市聲”,柏振琦特地將沿街的“一”字狀的欄杆扶手,變化成波浪曲線 ——“凹凸凹凸”,既模糊菜場立面與街道之間的邊界,又能將波浪線中的每一條內凹空間鑲嵌曲面野竹籬座椅,讓逛累了的阿姨爺叔有一方歇腳處。


瓦片下的城市鄉野


相隔不過數百米,卻要兜兜轉轉過幾個路口,同樣是小菜場,永年和蒙西卻有著不同的氣質和屬性。


頭一眼看到黑白色調的永年菜場,腦海中浮現的是林懷民的水墨舞蹈《屋漏痕》。在一片待拆遷的舊屋中,永年就像是黑色瓦片下的城市鄉野,讓你隔著老遠都能聞到“風吹麥浪”的香甜。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和蒙西略有不同的是,永年菜場的顧客,90%都是50歲以上的周遭居民,而未來,他們依舊會是這家老菜場的主體。永年的改造,“裸築”著力於功能的最大化以及留住“人情味”。

就很多人而言,逛小菜場的樂趣絕非冷冰冰的生鮮超市或是簡化過程直奔主題的“叮咚買菜”可比。所以,永年的招牌以石棉瓦楞板作為背景肌理,就像是舊時人家的屋簷,落雨霜雪都會從這細細薄薄層次分明的瓦片中滴下水來。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永年菜場的招牌是用黑色瓦楞板製成


菜場的入口通道有一整排的“石籠”,採用景觀立面做法,將石頭替換成更有機的“松果”“麥穗”“松木”“卵石”,來重新拼合出一組“斷層地質圖”。柏振琦堅持:“菜場是現代都市人僅剩的能夠觸摸自然的地方,我想把永年做成繁華都市裡的’城市鄉野’。”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松果、麥穗等拼成一幅“斷層地質圖”


除了招牌和裝飾牆,永年整個空間也都以“鄉野”的主題貫穿,麻布店招如小帳篷般輕盈,上頭的毛筆字帶著幾分稚拙古樸,還有投影其上的蔬果、肉類的LOGO,以求達到“精緻的煙火氣”,又避免“過度設計”而“嚇”到居民,讓人產生莫名的“距離感”。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麻布店招古樸而又具有輕盈感


和蒙西的設計理念一致,永年也強調小菜場是城市空間的一部分,美而惠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小菜場不僅是小菜場,它也是網絡日趨發達的現代化都市中,人與人的情感的鏈接點和交匯處。

上海小菜場紮上槍籬笆,變身都市“桃花源”|讓城市空間美起來


記者手記|小菜場 大都市


如果說,還有什麼地方能將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凡俗生活,同琴棋書畫詩酒花的精神追求相結合,答案大概就是上海這一個個充滿設計感的小菜場了。

有人說,“自我隔離”的日子最想念的就是逛菜場。活蹦亂跳的魚蝦生鮮、顏色絢爛的鮮嫩蔬果、還有紋理清晰紅白相間的瘦肉……無一不是這人世間最美的風景,讓人感受這觸得及、摸得到的煙火氣,讓人懷念這熱騰騰的生活。

但其實,逛上海的小菜場,你能感受的遠比“煙火氣”多許多。在這裡,你能在寫著毛筆字的雅緻小布簾和刻著果蔬魚肉的竹牌子裡感受上海的考究和精緻;在這裡,你能從巧妙的光線運用和清晰的動線中見識上海人的務實精神;在這裡,你也能在攤位前用來掛重物的小鉤子和籬笆旁安置的小凳子中體會上海服務的貼心和細緻。

上海的小菜場猶如架在城市上空的一個顯微鏡,通過那小小的圓筒,你能看到城市的角角落落,還有那些每天都在上演的悲喜交加的故事。當人們習慣性將目光投向上海的高度、力度和速度時,不妨也試著將視線放低,著眼於身邊那些小小的城市美學空間,其實只需逛逛小菜場,便能讀懂這座城市,以及這座城市人的生活哲學。


新演藝工作室


本工作室由新民晚報文體中心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