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前段時間,看了一位21歲的清華學生,用視頻記錄下自己一天的學習過程。


6:30,起床,洗漱更衣準備出門。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7:00,在雕塑園晨讀,在陽光的沐浴下先預習一遍課本。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8:00,在教室裡上《政治學基礎》,認真做好課堂筆記。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9:50,上《戲劇編導創作》,邊放鬆肢體邊記住上課內容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13:00,到藝術博物館志願講解,鍛鍊自己的英文水平和演講能力。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16:00,向老師請教答疑。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17:00,在操場上跑步,鍛鍊身體。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19:00,在圖書館裡自習,看書寫作業。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22:00,回學生公寓休息。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看了她充實又頗有收穫的一天,不禁感慨:


人與人的差距,就體現在對學習的熱愛程度上。


有時候,我們的努力學習,不過是在為自己刷存在感。


去圖書館拍張照,剩下的時間都在玩手機,面前攤著的書一頁未動;

在朋友圈打個卡,堅持了不到一星期就輕易放棄,畢竟還是遊戲好玩;

收藏了無數乾貨,卻從然沒有再翻出來仔細閱讀、做讀書筆記,等於沒看......


這種學習,其實是一種“偽學習”。


學習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也能給人快樂。

相較於電子產品和高科技帶給人短暫的刺激,讀書賦予我們的舒適感,是更溫柔,且持續的。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6種高效學習方法,讓你告別低效的努力。


DSSS學習法


《富蘭克林自傳》中提到,富蘭克林之所以能快速提高寫作能力,成為作家的秘訣:

“我看到了一本《旁觀者》的第三卷,覺得這本書寫得太棒了,有可能的話,我想模仿這種寫法。

有了這個想法以後,我就挑選了其中的幾篇文章,歸納出每段的大意,然後放到一邊。

幾天以後,我不看原文,用自己的語言將原來的內容複述出來。

然後,再把原文和複述的文稿進行對照,找出不足,訂正錯誤。

這時,我發現自己詞彙貧乏。這就促使我不斷去搜羅形式多樣的同義詞,並且記住它們,以便能夠隨心所欲地運用它們。

有時,我還特意打亂文章的次序,幾個星期之後,再來重新還原成篇。我這樣做是為了學習如何謀篇佈局。

有時,我會自以為是地認為,在某些細節上,我的處理已經超過了原文,並因此而沾沾自喜。

我心中湧起了無限渴望,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作家,並對此雄心勃勃。”

這就是DSSS學習法:Deconstruction(解構),Selection(選擇),Sequencing(排序),Stakes(下注)。

也就是說,學習的確有方法可循。如果學習方法選取運用得當,就能事半功倍;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第一步,解構,將一項技能拆分成細小到自己能掌控的單元。

第二步,選擇,找出新技能中最關鍵的那部分。

第三步,排序,明確哪個先學,哪個後學,瞭解整體構架。

第四步,下注,即為了提升學習動力,給自己下個賭注,達成給予獎勵,否則予以懲罰。

如果你發現自己學習質量偏低,學習速度偏慢,可以考慮試試DSSS學習法。


過度學習


明朝萬曆年間,皇帝為了要抗禦強敵,決心整修萬里長城。

當時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卻早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關”題字中的“一”字,已經脫落多時。

萬曆皇帝募集各地書法名家,希望恢復山海關的本來面貌。

各地名士聞訊,紛紛前來揮毫,但是依舊沒有一人的字,能夠表達天下第一關的原味。

皇帝於是再下詔告,只要中選,就給予重獎。

經過嚴格的篩選,最後中選的,竟是山海關旁一家客棧的店小二。

在題字當天,官家備妥筆墨紙硯,等候店小二前來揮毫。

只見店小二抬頭看著山海關的牌樓,捨棄了狼毫大筆不用,拿起一塊抹布往硯臺裡一沾,大喝一聲“一”,十分乾淨利落,立刻出現絕妙的“一”字。

有人問他為什麼能寫得這麼好,店小二答覆:

“其實,我想不出有什麼秘訣。我只是在這裡,當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

每當我在擦桌子時,我就望著牌樓上的‘一’字,一揮一擦,就這樣而已。”


這就是過度學習:人們初步掌握所學習的內容後,如果再多花原來一半左右的時間去鞏固,將會使記憶得到顯著強化。

比如說,一篇文章剛剛會背誦,算是初步掌握;那麼,根據過度學習理論,需要再花50%左右的時間,進行背誦、學習和運用。

那麼,在必要的時刻,我們就能將文章順手拈來。

如果沒有在合適的時間點,進行過度學習,就很容易學了忘,忘了學,反反覆覆,時間成本太高。

而通過過度學習,多次刺激,可以幫助形成穩定的神經迴路,增強記憶。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西蒙學習法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有一位雙腿殘疾的年輕黑人男孩,名叫戴維·漢姆生。

17歲那年,他立志要當一名音樂家,於是每天練習10小時,苦練了1年鋼琴,終於使音樂專家,也為他高超的鋼琴演奏藝術歎服。

不幸的是,由於練習鋼琴過猛,戴維得了難以治癒的腱鞘炎。

於是,戴維開始攻讀法語,也是每天學習10個多小時,只用了2年時間,就以法語第1名的成績,考入了康奈爾大學法語系,插班2年級。


不久,他又攻讀考古學,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學完了考古專業4年的課程,並在研究生考試時名列第1,師從著名考古學家懷特·邦德教授。

這就是西蒙學習法對於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

具體的做法,就是:少目標、夠專注、長持續

在一個學習階段內,只設定一個核心學習目標;

然後根據二八法則,把80%的精力都放在這個目標上;

並持續足夠長的時間,6個月到1年或者2年。

就像居里夫人所說:“知識的專一性像錐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錐子的作用力,時間的連續性好比是不停頓地使錐子往前鑽進。

如果用燒開水來做比喻,普通的間斷式學習,是燒一會就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後再繼續加熱,這樣許多熱量就白白散失了。

而西蒙學習法,則是持續加熱,可以最大限度減少熱量損耗。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番茄工作法


瑞典有一位諮詢顧問,關於通勤時間的利用有些心得:

“我住在斯德哥爾摩郊區。作為一名顧問,我通常要到客戶的大辦公室工作。

大辦公室位於市中心,而離我家100米就有一個公共汽車站。

每天早晨的情景,都完全一樣:我去車站等車,車來了,我上車,坐在習慣的座位上。

到市中心的車程大約需要25分鐘,我總是利用這段時間,讀些和工作有關的實用書籍。

在這25分鐘裡,想要和在家看書時那樣,喝喝咖啡、看看電視、上上網,或者處理一兩件突然想起的重要事情,都是不可能的。

而且,一起乘車的人我大多不認識,偶爾我會對一張熟悉的面孔說“你好”,但僅此而已,基本上沒什麼干擾。

我在公交上讀書的時間相對固定,活動單一,目標單一,成果卻很驚人。

早晨坐公交學到的東西,比其他時間都多。我在書本上傾注百分百的注意力,我知道到站的時候公交司機會喊我。

我不能為了達到這樣的學習效率,而整天泡在公交上,你也不能。

幸運的是,還有更好的方法。番茄工作法,就是幫你把每一天分成小段,和乘車時間差不多。

你只要為自己的“小公交”確定目的地,並設好鬧鐘,然後專注在工作上即可。”


這就是

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任務,專注工作25分鐘,番茄鐘響起,休息5分鐘;

如是循環,每4個番茄鍾多休息20分鐘。每天完成8個左右的番茄鍾。

番茄工作法的目的是,讓我們與時間化敵為友,不會再因為還有一小時、一天、一週、一個月的時限而充滿焦慮。

我們只要定好25分鐘番茄鍾,然後全然專注於手頭的任務。如果番茄鐘響鈴,25分鐘結束,而任務還沒完成,這並不代表失敗。

這樣簡易的方法,只要瞭解生效機制,運用得當,通常最有效、最容易堅持。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情境學習法


人事部為員工辦理公積金,需要員工提供身份證的正反兩面複印件。小李接到了通知,直接到了複印室。

按照之前的複印經驗,小李準備在一張A4紙上,複印身份證的正反面。

到了操作這臺機器時,小李才發現,這臺機器以往沒用過,很複雜,不會將身份證的正反面,同時複印到一張紙上。

搗鼓了好一會,沒成功,小李只好到網上搜一下別人的經驗。看了帖子,小李覺得看明白了,回來繼續操作機器,還是沒有成功。

小李發現自己其實還是不會,剛好看到行政部的老張,就讓老張教自己一下。

老張做了示範,小李問了問剛才有疑惑的幾個點,就自己操作起來。這次,小李成功地印了三份複印件。


這就是情境學習運用在哪裡,就在哪裡學習,或者是創造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並在其中學習。

很多人對於學習的認知比較狹隘,以為課堂學習才是學習。

事實上,邊做邊學,而不是先學後用,對於多數人而言,是一個更自然、學習難度更低的學習過程。

剝離了情境後,知識變得乾癟,我們預想的學以致用很難發生。很多學習之所以效果不明顯,就在於學習時沒有結合現實情境。

我們需要儘可能去推動“學與用的融合”,而不要狹隘地將學與用割裂。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康奈爾筆記法


達芬奇思想深邃,學識淵博,是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

發明家愛迪生以達·芬奇為精神導師,模仿他做筆記的方法。愛迪生去世後,人們發現,愛迪生在3500個筆記本上,堅持不懈地記錄和說明了,他在思考、探索旅途中的每個步驟。

當代英國企業家維珍集團董事長理查德•布蘭森,無論走到哪,隨身都帶個小筆記本,記錄所見、所思、所疑。

筆記本上記滿潦草筆記、雜亂繪圖、各種疑問以及新想法,對於每種情況、每個人、每個小時,他都不斷地在筆記本上,添加他的想法。

互聯網時代,我們經常將文章收藏在微信中,複製粘貼到雲端,快速保存起來。

可是能讓我們記住的又有多少呢?這便失去了記錄的意義。

記錄最核心的功能,其實是觸發我們的一種思考。

記下的東西,都是經過我們思考後加工出來的東西,包含著我們思考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作為文字的搬運工。

如果僅僅是複製粘貼,我們依舊不會運用,想不出更好的創意。

而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在筆記中,經過一段時間重新翻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因此,我們可以學習康奈爾筆記法,又稱5R筆記法,即:

Record(記錄),Reduce(簡化),Recite(複述),Reflect(反思),Review(複習。

六種學習方法給你,告別“偽學習”


如上圖所示,康奈爾筆記法,把一頁紙分成了三部分:

A區是筆記欄,即筆記的主體部分。

B區是提示欄,用來歸納A區的要點,通常是寫一些關鍵詞,作為線索和提示。

C區是總結欄,用一兩句話總結本頁筆記的內容,起進一步消化理解的作用。

這樣做筆記,往往能事半功倍,更方便我們複習。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其他的學習方法:7-2-1學習法則、觀察學習、探究式學習、SQ3R學習法、靈感筆記......


有興趣的讀友,可以拓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