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作者丨小媛老師

來源丨美國小學的日常

作為一項重要的精讀訓練,「故事複述」是我和學生們最常做的。雖然不需要每本書都做複述,但在平時的教學中,每週我會安排2~3次的故事複述時間。

小朋友們似乎已經成為了習慣,有時候讀完了一本書就跑來問我:”老師,這本書要不要來複述呢?“

最近的一次教師培訓,更讓我堅定了和學生們“做複述”的決心!培訓師是一位有著豐富二語教學經驗的專家,她向老師們介紹了閱讀的兩大策略:「輸入性策略」和「輸出性策略」。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舉個例子,平時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讀,對於孩子來說,就是閱讀的輸入性策略。爸爸媽媽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思考,小朋友一邊輸入詞彙、一邊在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但閱讀不只是單純的輸入,還需要輸出性的策略。這裡可以採用的方法就有故事複述、寫讀後感、或者唱一首關於故事的童謠歌。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培訓師特別強調”輸出型策略“,因為它對第二語言的學習極其重要。

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小朋友,他們的聽力和閱讀都不錯,可是一到口語和寫作,就眉頭不展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啞巴英語“,造成啞巴英語的關鍵在於缺失了"輸出型策略”這一塊。

所以,當我們給孩子買了一大堆的故事書後,更應該多多關注孩子的閱讀感受:這個故事理解了多少,是不是可以把故事中的重要內容講出來,或者寫下一篇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

將書中的知識先內化,再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輸出,這才是我們說的把書給讀透了、把語言給學活了!

上週給大家分享了美國小學最常用的10款讀後感和閱讀反饋(點擊查看),今天我們就聊一下閱讀輸出策略的另外一種方式:複述故事。

一、複述的技巧

如果我們告訴小朋友:把故事複述出來!小朋友一定紛紛抓耳撓腮起來,我應該從哪裡說起呢?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這時,有的孩子開始試著回憶起故事中的情節片段,但你會發現,孩子的表達往往是支離破碎、或情節顛倒的。這時很多爸媽開始苦惱:為什麼孩子讀了半天,卻不知道故事到底講了啥呢!

家長們先不用急,不是孩子沒有把書讀進去,而是缺乏了複述的技巧

複述故事不是張口就來,而是有章可循。為此,美國老師們根據不同的故事類型,會訓練小朋友們不同的複述技巧。

1、時間順序類故事

如果孩子剛開始接觸複述,我建議從情節簡單、時間順序的小故事開始。故事複述的方法可以從五大基本元素著手。

· 故事的主要角色(Characters)

· 故事的背景(Setting)

· 故事的開始(Beginning)

· 故事的經過(Middle)

· 故事的結果(End)

為了方便記憶,我們把這種複述的方法叫做「五指複述法」

。在複述故事時,先來說說故事的人物是誰,環境在哪裡,然後說出故事的開始、中間和最後。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為了幫助記憶,美國老師會和學生們一起製作了“複述手鍊”,用不同顏色的珠子代表故事的五個元素,按照一個個珠子說下去,自己就講出了整個故事!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2、問題解決類故事

小朋友常常會讀到這樣的故事:主人公在故事的開始遇到了一個問題,然後想盡各種方法,踏破重重阻礙,最終將問題解決了!這就是問題解決類故事的代表,在初級讀物中很常見。

這一類故事在複述時,常常採用這樣的“Scoop 冰激凌球”複述法。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老師把複述的步驟比作好吃的冰激凌。小朋友先說一說故事的環境(Setting)和人物(Character),然後說出故事中出現了怎樣的問題(Oh no!)?

接著,小朋友按照開始、中間和最後的順序,一步步說出問題的開始,經過(order of events),然後引出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Problem solved)。

“問題解決類”的故事和“順序類”故事最大的不同在於故事中出現了一個問題與衝突,而這個問題是牽動故事發展的關鍵。

小朋友在複述時要先鑑別(identify)出這個問題,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表述出這個問題是怎樣一步步被解決的!

3、科普類書籍

小朋友在閱讀時,有一類書是科普類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nonfiction book。美國孩子在小學階段故事書和科普書的閱讀比例為50:50,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忽略科普閱讀的重要!

科普書中有豐富的事實(facts),是小朋友獲取知識的源泉。所以我在課堂非常強調對於科普書的複述,因為小朋友在複述的過程中不僅強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也在鍛鍊自己的思維邏輯。

美國老師上課最常用的科普類複述也是用五個手指來表示的,這五根手指分別表示: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Topic:說出書的主題

Fact 1-3:說出書中的三個事實(1-2-3)

I Wonder:讀完這本書,我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二、複述的形式

1、複述結構圖

思維導圖是個萬用工具,不僅可以用來閱讀和寫作,還能幫助故事複述,難怪現在所有的美國老師都在接受“思維導圖”的培訓學習呢!

大家都知道思維導圖有八種圖,其中有哪些圖可以幫助故事的複述呢?

首先跟大家介紹這款流程圖,可以幫助孩子把故事的先後順序寫下來。小朋友在上面可以寫下一些關鍵字。這樣在複述時,就可以一邊看著流程圖,一邊把故事的順序給說出來了。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下面是一款樹形圖(Tree Map),幫助整理故事的五要素。這樣孩子在複述時就心有成竹啦!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2、複述便利貼

便利貼是用可視的方式為讀者們將複雜的故事進行“分離”。 尤其在閱讀的過程中,便利貼是個很好的筆記工具。

我會給小朋友三張便利貼,上面分別寫上Beginning, Middle 和End,也就是開始、中間和最後。

在閱讀的過程中,小朋友要一邊讀並一邊思考。當他讀到"故事的開始beginning”的時候,他就可以在便利貼上寫下或者畫下開始部分講了啥: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等讀到中間(Middle)的部分,小朋友繼續寫下或畫下中間部分的內容。在總結的過程中,我們也在考察孩子是不是真正理解了書的內容。如果沒有,那就再讀一次!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以此類推,當讀到書的最後(Ending)的時候,小朋友繼續寫下或畫下故事的結尾: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這本書全部讀完了,小朋友可以看著便利貼試著說一說故事的發展變化。當我在課堂實踐的時候,很多學生已經不需要看著便利貼,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對於故事的內容已經瞭如指掌!

3、圖片支持

讓孩子先把故事的關鍵點畫出來,是個故事複述的好方法!在畫之前,要問問自己的這次複述的重點是什麼?是人物、順序、還是故事的五元素呢?

在確定了複述的關鍵點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故事的複述啦!

以這個故事《The Mitten》為例,我們在小盒子裡先給孩子準備一些卡片。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然後,引導著孩子想一想故事的情節發展中有哪些重要的事件,並把它們畫下來。這時候可以讓孩子把書打開,選取需要的圖畫來臨摹: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如果孩子會寫字,就在圖片旁邊寫下一些關鍵的字和句子。這樣在做複述時,可以更好地組織自己的語言。

告別“啞巴英語”!美國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復述

4、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剛才給大家分享了這麼多不同的複述方法,有些家長可能有點懵:我到底給孩子用哪種方法呢?

其實哪種方法不重要,我們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他才有動力把故事給複述好!

我們希望孩子不是將“複述”當做累贅,而是當做一種分享。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鍛鍊的不僅僅是表達,還有思維邏輯的能力。怎樣的複述最吸引人,怎樣的複述能夠最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看似簡單,卻需要大量訓練。

在上課時,我讓學生把故事複述給別人聽。這時我就會觀察他們的小眼神。如果我發現一個孩子目光閃爍、津津有味地在聆聽,我就知道對面的複述一定很動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