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文言文朗讀三步走,告別“古文痛”,讓孩子贏在起點

近幾天,連續寫了幾篇關於朗讀指導的文章,因為對語文學習來講,朗讀時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按我的方式將班裡幾位願意積極參與的同學拉了一個交流群,每一天在規定的時間去練習,然後發在群裡,大家互相點評指導,自己再回聽自己的發音及朗讀,每天改進一點點,感覺學生們的進步也是很明顯的,隨著學生基礎的進步,我們又試著在某app中進行名著誦讀,昨天,英語老師把英語的朗讀也引進來了,孩子們也是勁頭十足。

文言文朗讀三步走,告別“古文痛”,讓孩子贏在起點

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最近也有家長在問:課本中的文言文要怎樣去指導孩子朗讀呢?

沒錯,隨著教材的改進,在最新版的部編版教材中,每一冊課本除了原本就選有的古詩外,又多了文言文選篇。文言文其實也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更是一個難點。在現在的小升初考試中,很多學校也加入了文言文的考察。

從小學開始,讓孩子早點接觸文言文,學好課本中以及延伸的一些小古文(簡單的文言文),有助於孩子以後去學習中高中的文言文,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去慢慢接觸一些文學典籍。而學好文言文的一個最重要的點就是從朗讀入手。而且,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學習並不要求學習的多麼深入,理解的多麼透徹。

文言文朗讀三步走,告別“古文痛”,讓孩子贏在起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有要求:小學生學習文言文,不要求學生逐詞逐句對譯,更不需要學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相關古漢語知識,只要會朗讀和背誦,重點詞句由學生對照註釋來理解,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俗話說,熟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也是一樣,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多去讀,就會慢慢理解。

現階段之下,很多同學是才接觸到古文,因此,在朗讀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第一,生僻字太多,讀起來非常吃力,短短几句話,往往要被絆好幾次;

第二,節奏把握不住,斷句斷的很奇怪,往往一遍讀下來,雲裡霧裡,不知所云;

第三,很多詞語意思晦澀,讀來拗口。

文言文朗讀三步走,告別“古文痛”,讓孩子贏在起點

根據這些現實情況,可以根據橘子老師的這幾個方面去文言文;

我們在知道孩子讀文言文時,可以總體上分為三步走,這裡要注意,是三大步,而不是三遍,因為文言文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講,僅僅三遍讀下來並不夠,還是會很生澀,所以在下面介紹的每一補之下,又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反覆的去多讀幾遍。

1.初步試讀,讀準字音

在初步拿到一篇陌生的文言文時,要自己先出聲讀一兩遍,邊讀邊用筆圈出文中不認識的生字,然後趕緊用字典查一查所有的讀音,可先把相關讀音寫在練習本上,或以筆記的形式工工整整的記錄在課本上。

文言文朗讀三步走,告別“古文痛”,讓孩子贏在起點

接著,可以再讀文章,結合上下文,確定該選擇哪一個音;如果不是很清晰,還有一種更好的辦法,就是在網上找一找其他人的朗讀視頻,跟著聽一聽,選出正確讀音。但是這裡要注意,一定要多聽幾個視頻,或者找權威一點的朗讀者。要注意,初讀中,讀音的正確對理解整篇文章以後的記憶都非常的重要,所以一定要謹慎。

在這其中,還需要注意古今讀音不用的字。在把文中的難點字音解決了之後,要大聲的再把全文朗誦上一兩遍,注意讀音正確。

文言文朗讀三步走,告別“古文痛”,讓孩子贏在起點

2.掃請字詞,讀通全文

這一遍可以先讀幾遍,在心中去感覺,文中哪些詞可以理解,哪些詞對孩子來說理解比較困難,將其勾出。這一次,通過課本上的註釋,或者詞典,去查一查,不需理解過深,只需粗略理解能幫助自己理順句子大概意思就好。

這些問題解決之後,就要反覆大聲讀上幾遍,對剛才勾出的詞語比較多的句子反覆讀,每讀一遍都會有更多一點的理解。先逐句去理解,再嘗試在頭腦中回顧整個篇幅大概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之後,根據理解,試著給全文斷句,像給古詩劃分節奏一樣,給小古文也斷個句,同樣還是注重長句的斷句。理解了這些,讀起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

在讀的時候,注意根據劃分的節奏,流利的誦讀,直到讀通全文。

文言文朗讀三步走,告別“古文痛”,讓孩子贏在起點

3.深讀感知,體會感情

在第三步時,就是上升到最後朗讀的關鍵階段了。前面兩步將問題都已經解決,這次像讀課文一樣,反覆的去讀,一遍接一遍的讀,帶著節奏、帶著感情,可以按照讀課文的方式,自己根據文中人物的語言特徵,自己試著用不同的語氣分角色去讀。熟讀至可以背誦為止。

文言文朗讀三步走,告別“古文痛”,讓孩子贏在起點

以上就是我們初步接觸文言文時,可以採取的朗讀步驟,這也是學習的第一步,大家可以試著去做,便能發現,文言文也並沒有我們所想像中的那麼難。最後再推薦幾篇適合小學生去誦讀的文言文,有條件的,家長們可以給孩子尋找出來,試著去讀一讀。

附:《兩小兒辯日》《愚公移山》《守株待兔》《鄭人買履》《刻舟求劍》《伯牙鼓琴》《曹衝稱象》《望梅止渴》《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狐假虎威》。

(本文完)

這裡是橘子教育課堂,每天分享教育故事和教育資源,期待在這裡與你相遇。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