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3:太平洋戰爭》

《光榮與夢想3:太平洋戰爭》

1、上一集,我們講述了羅斯福新政的具體措施和影響,羅斯福的新政其實和胡佛的政策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只是在手段上更加強硬,在政策上更加大膽罷了。

2、羅斯福新政像一劑止痛藥,表面上讓經濟有些許好轉,但是長期來看並不能真正帶領美國走出大蕭條的泥坑。美國的經濟在當時是好是壞,國內的人們也是人心惶惶的。與此同時,世界的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動,以德國、日本、意大利為首的法西斯軸心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也在珍珠港事件後宣佈參戰,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

3、日本和美國雙方的實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不論是經濟、人口還是戰爭儲備都不是一個等級。

4、這時候,擺在日本面前的就兩條路,一條是放棄七七事變後吞併的中國土地,退回到以前的狀態。

5、那第二個選擇是什麼呢?就是賭一把,投入所有的資源來一場速戰速決的戰鬥。先打通石油的供應渠道,解決石油的供給問題,把最棘手的能源問題搞定,然後迅速擺平中國,形成既定的事實,等手裡握著中國這塊土地的時候,再和美國談判,商量具體的利益格局。

6、按照日本人的做事風格,當然是選第二條路了。繼續加緊擴張,迅速開戰。

7、我們現在經常會說珍珠港事件是日本的一次偷襲,其實準確點的表述不能這麼說,這應該算是一次奇襲,這中間有啥區別呢?

8、當時日美雙方談判,負責指揮戰鬥的山本五十六在旗艦長門號上等大本營的通知,如果談判成功,則全部艦隊返回基地,如果失敗,就立馬對美開戰。雖然誰都能看出來肯定是談不攏的,這個仗打定了,不過山本五十六還是反覆叮囑,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宣戰,然後再進行攻擊,可是在宣戰通告發到日本駐美大使館的時候,譯電員已經下班了,等第二天翻譯出來的時候珍珠港已經是炸彈橫飛,再等下午日本大使館把宣戰書送到美國國務卿赫爾手裡時,珍珠港已經被炸了兩小時了,赫爾拿到這個宣戰書後氣得是雙手發抖,隨後說出了他的那句著名的評語:“我做國務卿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國家能做出如此厚顏無恥之事。”隨後就把日本大使轟出去了。於是一場奇襲就變成了偷襲。

9、那為什麼最後日本輸掉戰爭了呢?

10、首先這場戰爭的性質和以前的都不一樣。以前日本遇到的戰爭都是有限戰,就是依靠一次集中大規模力量的關鍵性戰役來徹底擊垮對方。但是現在不一樣,這是一場反法西斯戰爭,是要拼盡最後一滴血也要打下去的整體戰,整體戰就不是街頭打架了,是真正的不死不休的戰爭,這種戰爭一兩場的輸贏是沒有決定性意義的。

11、其次,日本遇到的對手不一樣。最後還有一個原因,也是日本人忽視的一個原因,就是美國的科技力量太強大了。

12、很多時候看起來每一步都是好棋,但是連在一起也許就會讓整個棋局呈現一副敗相。我們平時在做決策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